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44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

2、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A.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B.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C. 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D. 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2. 属于谚语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a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b

3、河流众多 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e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 abcB. deC. acdD. be【答案】1. C 2. D【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清明节在三月份左右,雨带三月份开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梅雨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梅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月是春季,已经有麦苗,说明该地区种植冬小麦,为华北平原;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温差较大,为西北地区;山南为水田,山北为旱地,该山应为秦岭淮河地区,为秦岭淮河地区。【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清明节在三月份左右,雨带三月份开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梅雨是

4、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梅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月是春季,已经有麦苗,说明该地区种植冬小麦,为华北平原;早穿皮袄午穿纱,说明温差较大,为西北地区,综上所述并结合题意,故C选项正确;A、B、D各选项错误。【2题详解】据题意可知,山南为水田,山北为旱地,该地应为秦岭淮河地区,为秦岭,属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南部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流众多,b正确,排除B、C选项;属于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故排除A选项;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南方地区,e正确,故D选项正确。【点睛】本题组考查我国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

5、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综合,要求学生对我国各区域非常熟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对它的地理意义也要非常熟悉。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A. 山峰多冰川B. 昼夜温差大C. 草场面积广D. 高原光照强4. 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 日照条件差B. 热量条件差C. 干旱多风沙D. 地形起伏大5. 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6、()A. 南北物产差异B. 饮食习惯不同C. 气候差异D. 食用盐的种类不同【答案】3. B 4. B 5. C【解析】【3题详解】青藏高原上 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4题详解】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条件好。但由于 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 作物生长的要求。【5题详解】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

7、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下表为我国四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据表回答下列问题。6.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甲东北地区B. 乙西双版纳C. 丙珠江三角洲D. 丁台湾岛7. 有关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B. 乙地可大力开垦湿地建设商品粮基地C. 丙地农业限制因素是低温D. 丁地光热充足黑土深厚,水资源短缺【答案】6. D 7. A【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东北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种植为春小麦,A错;乙地的作物主要是中温带的作物,西双版纳为热带,B错;棉花的主产区不再珠三角,C错;台湾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水稻、甘蔗、茶叶都适合生长。【7题详解】

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甲华北平原;乙东北平原;丙长江以南流域;丁珠江流域。因此华北平原为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 ,A对;乙东北平原,但是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要保护,B错;.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丙长江以南流域,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C错;丁地为珠三角,光热充足,主要为红壤,水资源丰富,D错。【考点定位】我国的农业。下面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图中()A. 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B. 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C. 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D. 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9. 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

9、加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图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矿产分布图人口分布图A. B. C. D. 【答案】8. D 9. C【解析】【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D正确。【9题详解】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C正确。“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下图为“滴滴打车”行车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10. “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RSGPS数字地球A. B. C. D. 11. “滴滴出行”带来的影响有市民出行更加方便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A. B. C. D. 【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根据题干意思,“滴滴出行”需要对城市道路地理位置收集,期间需要用GPS定位,正确;然后运用GIS将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等,最后将所需信息传达给司机,正确。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获取信息,“滴滴出行”没有采用这技术,错误。数字地球是管理地球信息数据的系统,“滴滴出行”数据的处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不是

11、数字地球,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滴滴出行”涵盖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很大程度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节省资源,减轻了城市污染,正确。但“滴滴出行”在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的城市,众多的车辆会增加交通拥堵,错误;其对城市交通影响毕竟有限,不可能替代城市公共交通,错误,故选A。【点睛】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

12、“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12. 19372008年,该区域()A. 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 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 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 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13. 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变迁B. 耕地面积的变化C. 放牧强度的变化D. 人口数量的

13、变化【答案】12. C 13. D【解析】试题解析:【12题详解】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13题详解】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考点定位】荒漠化以及析图能力【名师点睛】关键在于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从四要素及其年变化分析耕地面积的变化,荒漠化的变化、放牧强度的变化和人口的变化。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图中甲表示()A. 土地盐碱化严重B. 冰川融水减

14、少C. 河流水量减少D. 沙丘移向绿洲15. 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 禁止游牧活动B. 大力发展畜牧业C. 加强资源勘探开发D. 发展节水农业【答案】14. C 15. D【解析】【14题详解】图示位于西北干旱区,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可能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图中甲表示河流水量减少,C对。土地盐碱化严重,是不合理灌溉造成,且地下水位会上升,A错。冰川融水减少与用水量大无关,B错。耕地扩大,用水量大,可能绿洲移向沙丘,D错。【15题详解】该地位于干旱区,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发展节水农业,D对。禁止游牧活动会阻碍经济发展,A错。大力发展畜牧业会

15、导致过度放牧,破坏草地,B错。加强资源勘探开发会破坏地表植被,不利于生态保护,D错。点睛:图示位于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适宜发展节水农业。不合理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会上升,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用水量大,河流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位降低。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17.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

16、古高原西部【答案】16. B 17. D【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12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17题详解】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选D。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解题的关键是从表格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区域定位和区划环境问题的分析,难度一般。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

17、下列问题。18.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海面上升B. 水土流失C. 不合理的灌溉D. 荒漠化19.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 宁夏平原B. 三江平原C. 成都平原D. 密西西比河平原【答案】18. C 19. A【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故该题选C。【19题详解】根据材料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太阳辐射强烈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且蒸发旺盛,易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江平原纬度较高,蒸发弱,且春季有积雪融水,不易发生次生盐碱化,故B错误;成都

18、平原为湿润区,不易发生次生盐碱化,故C错误;密西西比河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迁移农业为主,不易发生次生盐碱化,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次生盐渍化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渍化。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

19、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 滥采矿产B. 过度农垦C. 过度樵采D. 过度放牧21. 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 A地B. B地C. C地D. D地【答案】20. D 21. B【解析】试题分析:【20题详解】图示表示的是水井周边,越靠近水井,植被越稀少甚至光秃,最可能是人类过度放牧,大批牲畜到水井喝水,践踏植被,出现斑点状草地退化的现象。故选D。【21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大兴安岭,B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C地位于四川省,D地位于青藏高原区。图示生态现象是半干旱区的草地退化,则最可能出

20、现在内蒙古东部草原区,故选B。【考点定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名师点睛】西北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2. 热

21、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 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 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 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23.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可能变好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A. B. C. D. 【答案】22. A 23. A【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知识【22题详解】雨林深刻影响着水循环,读图可知,当地50%的降水来自雨林,A正确;雨林通过自身

22、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将水分重返给大气,形成云雨,部分水分带离亚马孙地区参与全球的水汽循环,但并未减少该地降水,B错;水循环的水汽既来自海洋,也来自雨林自身的蒸发和蒸腾,C错;雨林通过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促进当地以及全球水循环,D错误。【23题详解】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调节着全球的碳氧平衡,雨林的破坏,导致CO2的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正确;雨林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将水分重返给大气,形成云雨,部分水分带离亚马孙地区参与全球的水汽循环,雨林的破坏会使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正确;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宝库,随着雨林的破坏,生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23、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错误,正确,故选A。【点睛】森林的价值:经济价值(为生产提供产品、原料等);生态价值(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除尘、稳定大气成分、提供栖息地等)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24. 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A. 防风固沙B. 保持水土C. 净化空气D. 平衡大气成分25. 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A. 城市园林B.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C. 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D. 热带沿海的红树林【答案】24. B 25. C【解析】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24题详解】图中反映的是森林

24、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森林覆盖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说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故选B。【25题详解】城市园林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西北地区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上游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热带沿海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题。26.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B. 气候变暖C. 排水造田D. 黄河来水

25、量减少27.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 【答案】26. C 27. B【解析】该题组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湿地的生态功能。【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C正确。故选C。【27题详解】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

26、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城市气温年较差,错误。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正确;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错误。故选B。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28.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 夏季高温多雨B. 城市化水平高C. 水资源丰富D. 重化工业基地29.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28. D 29. B【解析】【28题详解】两区域分别是山西省、德国

27、鲁尔区,共同的特征有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对。鲁尔区终年温和湿润,A错。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缺乏,B、C错。【29题详解】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对。鲁尔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鲁尔区有完善的交通,便利的水运网,C错。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化工,不能减轻环境污染,D错。【点睛】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0. 图中新能源主

28、要包括( )A. 风能、太阳能B. 核能、太阳能C. 核能、地热能D. 风能、地热能31. 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A. 纺织工业B. 电子工业C. 食品加工工业D. 石油化学工业【答案】30. A 31. D【解析】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青海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核能发展。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能源过剩,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30题详解】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A对。青海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核能发展,B错。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C、D错。【31题详解】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

29、丰富,能源过剩,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D对。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适宜解决能源过剩问题,A、B、C错。“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2. 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四川河北福建辽宁A. B. C. D. 33.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 B. C.

30、D. 【答案】32. D 33. B【解析】【32题详解】图示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四川、辽宁,资源丰富度高,经济发展水平低,对。河北资源较丰富,经济水平较高,不相符,错。福建省资源少,经济水平高,不相符,错。D对,ABC错。故选D。【33题详解】只是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进行深加工,获得的经济价值比较小,错;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摆脱“资源诅咒”,对;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对;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会阻碍经济增长,错。B对,ACD错。故选B。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4.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

31、点是A. 以水能为主B. 已进入石油时代C. 能源利用单一化D. 以化石能源为主35. 关于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消费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 消费总量持续减少C. 消费增速先上升后下降D. 消费增速持续下降【答案】34. D 35. C【解析】【34题详解】读柱状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A、B错;煤炭属于化石能源,D对;从2000年至2015年,消费结构依然由四种能源构成,并没有单一化,且水能、天然气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能源利用趋于合理,C错。【35题详解】读图中折线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始终大于0,说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A、B错;消费增速折线是先上升后下降,C

32、对、D错。第卷二、综合题。本题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2)说明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

33、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2)喀什地区:特色农业:绿洲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水资源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基塘农业;限制性条件: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且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解析】【分析】本题以喀什和珠三角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详解】(1)

34、分析城市分布特点异同,需要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图可知,两地城市多沿铁路干线分布,但喀什所在地区为新疆,城市多沿山麓绿洲分布,深圳地处珠三角,城市多沿河岸、沿海分布。(2)喀什地区位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水源,农业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地带,依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故而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珠三角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降水充足,地势较为平坦,特色农业为基塘农业,但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耕地资源不足。(3)两地均为我国经济特区,但优势条件不同,分析需抓住两地各自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差异。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

35、亚的多个国家接壤,矿产资源丰富,且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发展历史悠久;深圳位于珠三角地区,靠近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3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省级行政区)。从干湿地区看,该山脉以东是,以西是。(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试分析原因。(3)C地区是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据图分析该地区荒漠化的特点及成因。(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2)过度农垦,破坏植被(3)特点:斑点状的荒漠化圈。成因: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4)调整土地利用

36、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详解】(1)A山脉为大兴安岭,读图可知,该山脉主体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该山脉以东为我国东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该山脉以西为内蒙古高原,为我国半干旱地区。(2)科尔沁地区的土地沙化是由于近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导致的,过渡开垦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的破坏,致使土地沙化速度加快。(3)读图可知,该地的土地沙化以水井为圆心,因此其土地沙化特点为斑点状荒漠化,主要原因为水井周围集中大量的牲畜,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4)该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过

37、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以及导致的植被破坏,因此治理的措施为:合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营造农田防护林等。38.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长期以来,东北某城市形成了单一的以煤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单一重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此,该城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中,说出字母A代表的工业部门。试分析东北地区发展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东北某城市从单一的以煤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调整为煤产业与非煤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

38、构。试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所示产业模式的优点。【答案】(1)钢铁工业。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市场广阔。(2)改变以煤为主导的单一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详解】(1)A为机械工业提供了原料,因此A为钢铁工业。该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可从资源、交通、市场等角度回答。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矿产丰富,铁矿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开发历史较早,铁路交通输运便利;我国钢铁消费市场广阔。(2)读图可知,该城市增加了非煤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从而减缓了因煤炭资源枯竭产生的经济问题,同时,利用老工业设备、厂房等设施发展工业旅游,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资源,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新增加的森林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加工业,增加了就业岗位,也解决了部分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下岗的工人的就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