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9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

2、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

3、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

4、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多数人的根在乡村,人即使生活在城市,也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B.

5、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C.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D. 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B. 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C.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D.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6、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B.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C.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D.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A项,正确。B项,“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

7、章第三段,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我们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C项,“只要就”关系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原文是“唯其如此才能”。D项,“不是而是”关系错,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8、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说法错误,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

9、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中国人都来自乡村”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10、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

11、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

12、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图1:中国超重统治与肥胖率统计 图2: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

13、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

14、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B.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C. 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D.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15、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显示:中国肥胖人口数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B. 从图l和图2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C. 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D.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答案】4.

16、 A 5. D 6. 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防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健康指标均优于”错。原文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分析,原文说的是“主要健康指

17、标总体上优于”。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错。原文只说我们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没有说这是“首要选择”,本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18、,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于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由“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得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材料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据此得出,我们要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

19、肥胖的相关知识,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材料三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防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章结尾处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我们要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

20、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1、完成下面小题。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

22、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

23、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

24、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

25、。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

26、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

27、,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8.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7. B 8. (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

28、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 9. (1)“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2)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4)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7题详解

2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并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A项,针对小说标题设题,C项,针对小说情节设题,D项,针对小说的技巧设题,这三项的分析与文本相合。【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张二狗”是民工形象;然后找出描写“张二狗”的言行举

30、止的内容,如“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张二狗生活艰辛,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如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

31、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比如本文,主人公张二狗的情况都是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陈述出来,“我”是小说

32、的线索;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一开始“我”对张二狗的“北京梦”冷漠无视,这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衬托出张二狗的自尊以及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一开始“我”不留情面的揭穿张二狗的谎言,而到后来“我”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33、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

34、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后以图主不轨入狱。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狱吏因戏之曰:“外传詹事或当长系。”晔闻之惊喜,狱吏笑之曰:“詹事尝共畴事时,无不攘袂瞋目。及在西池射堂上,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而今扰攘纷纭,畏死乃尔。设令今时赐以性命,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晔谓卫狱将曰:“惜哉!薶如此人。”将曰:“不忠之人,亦何足惜。”晔曰:“大将言是也。”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曰:“于史书,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余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晔自序并实,故存之。晔少时,兄晏尝云:“此儿进利,终破门户。”终如晏言。(节选

35、改编自宋书范晔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B.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C.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D.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掾吏,掾属,掾佐。“相国掾”就是指辅佐相国的属员。B. 父忧去职,父忧是指父亲去世,类似的还有“丁父忧”“父艰”“失怙”等

36、说法。古代父母去世,都要遵循服丧三年的守丧制度。C. 古代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庶人(平民)死曰“死”。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D. 祖夕,古文中“祖”,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夕既指出殡前一天晚上。在古代,祭祀制度是国家典章制度之一。12. 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晔爱好广泛,在多方面有所成就。范晔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B. 范晔生性洒脱,不拘礼节。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竟然随性地喝酒吃肉。C. 范

37、晔不畏权贵,任性而为。他擅长琵琶,却不愿为皇帝演奏。直至皇帝直言请求,他才勉强答应。D. 范晔为人谦和,懂得反思。他认为在创作整理史书方面,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答案】10. C 11. C 12. D 13. 皇上想听他的演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这样做,范晔假装不知道,始终不肯为皇上弹奏。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皇上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过了二十天,范晔又觉得自己还有活着的希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

38、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皇帝曾经设宴喝酒,正当高兴的时候,对范晔说:我要唱支歌,你帮我弹曲子吧,范晔于是顺从皇帝的意思。但是皇帝歌声刚落,范晔也就停下不弹了。”“欢适”修饰“宴饮”,应在“欢适”后面断开,可排除A项和D项;“可弹”的主语应该是“卿”,应在“卿”前面断开,可排除B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39、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可知应该是大夫死为“卒”,士死曰“不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D项,“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错误,原文“余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意思是“我在文章

40、渊博方面比不上他,但是在整理逻辑条例方面却不在他之下”,可知他在整理逻辑方面比汉书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微旨”,用含蓄话;“讽”,暗示;“伪”,假装。关键词:“本意”,本来的想法;“穷”,穷尽,到底;“狱”,案件;“旬”,十日。【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

41、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范晔字蔚宗,顺

42、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范晔小时候就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十七岁时,本州选他当主簿,范晔没接受。初任宋武帝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的冠军将军之职,又随其所在府署转任右军参军,后到京城补任尚书外兵郎,再外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范晔又被调回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他离职,三年孝服期满,出仕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领新蔡太守的职位。元嘉元年(424年)冬天,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官员都集中在东府中。范晔的弟弟范广渊,当时是司徒府祭酒,当天轮到他值班。范晔和司徒左西属王深住在范广渊处,半夜喝酒吃肉,打开北边的窗子欣赏挽歌

43、并把这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刘义康听了大怒,就贬他去宣城当太守。范晔在那里很不得志,于是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自己编成后汉书。不久升迁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范晔身高不满七尺,又胖又黑,眉毛和胡须都很稀少。他很会弹琵琶,而且能作新曲,皇上想听他的演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这样做,范晔假装不知道,始终不肯为皇上弹奏。皇上曾经设宴喝酒,正当高兴的时候,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为我弹琴吧!”范晔于是顺从皇帝的意思。皇上刚一唱完,范晔立刻停止弹奏。后来因为谋害皇上而被捕入狱。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皇上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过了二十天,范晔又觉得自己还有活着的希望。狱吏于是跟他开玩笑

44、说:“外面传闻说詹事你有可能被长期关起来。”范晔听了之后感到很惊喜,狱吏讽刺他说:“詹事你先前共同筹划这件事时,举手叫喊,昂头瞪眼。等到在西池射堂上,你骑在马上扬扬得意,以为自己是当世最了不起的英雄。现在却纷纷纭纭,怕死到这种地步。即使现在允许你活下去,做臣子的谋害皇上,又有什么脸面活着。”范晔对卫狱将说:“我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卫狱将说:“不忠诚的人,有什么可惜的。”范晔说:“你说的有道理。”在监狱里给诸位外甥侄子写信来自序说到:“关于史书,班固一家最有名声,但是又比较任性妄为没有条例,不能够条分缕析。我在文章渊博方面比不上他,但是在整理逻辑条例方面却不在他之下。”范晔的自序都是真话,所以

45、保存了下来。范晔年少时,他的哥哥范晏曾经说:“这个孩子急功近利,终究会败坏我们的家族。”最后果然像范晏所说的那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子 初 郊 墅注李商隐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注】此诗是作者在朋友子初郊外的别墅所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首句虚写子初念我之情殷殷,次句写我离城访友之意切切,起笔不同凡俗。B. 颔联写冬雪犹未消融,与墙边泉水相映,斋钟不歇,云雾缭绕,景色宜人。C. 第五句从近处着笔

46、,细写竹柏影子的浓淡参差,让人想见光与影的和谐律动。D. 第六句从远方落墨,写郊墅外渔歌樵唱,时断时续,隐约可闻,一派宁静。15. 诗人为什么“亦拟村南买烟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为子初郊墅美景所迷醉。墙下腊雪消融,春意渐生;栏杆前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庭院竹柏相映成趣,景致优美而宁静。为郊墅生活所迷醉。山中斋钟悠扬,渔樵歌远,人们过着远离尘俗、闲逸自在的生活,诗人因此生起归隐之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

4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B项,“冬雪犹未消融”“斋钟不歇”错。由“腊雪已添墙下水”可知,应是冬雪消融,在墙下融为一小片水。另外诗中“不散”是说云雾,而非“斋钟”,“斋钟不散槛前云”,写斋时的钟声却不能驱散佛宇栏杆前的云。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分析诗人“亦拟村南买烟舍”的原因。通过诗句“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阴移竹柏浓还淡”看三句描写出景致优美、宁静自然的画面,这是诗人痴迷的一个原因。诗人为子初郊墅美景所迷醉:墙下腊雪消融,春意渐生;栏杆前

48、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庭院竹柏相映成趣,景致优美而宁静。“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写竹柏阴影,忽浓忽淡;远处的渔歌夹杂着樵唱,时断时续。竹柏之阴唯其近,故浓淡之变清晰可见;渔樵之歌唯其远,故亦断亦闻。这里虽未写风,而风自在。透过这两句诗,读者不仅看到了珊珊可爱的竹柏之影动,听到了山野间粗犷动人之歌声;而且似乎还感到了拂面而过的习习凉风。从“歌杂渔樵断更闻”看,写出山中人们过着远离尘俗、闲逸自在的生活,诗人为郊墅生活所迷醉,因此生起归隐之意。【点睛】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误。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去比对排除。好处:可以不用浪费

49、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的师生关系。(2)过秦论中“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白居易琵琶行中“_”一句连用四个动词表现了琵琶女弹奏动作之娴熟。“_”一句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4)

50、.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绕船月明江水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劲弩”“拢”“捻”“抹”。【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

51、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圣峰”珠穆朗玛,巍峨雄壮,攀登者_。有人来征服,有人在守护。登山向导次仁旦达,从2002年至今,已经参加了无数次珠峰清理工作。他是最_的环保卫士,仅2018年就清理了8吨垃圾。在这人类最后的净土,恶劣的气候环境已让人自身难保,皑皑白雪之下_着的垃圾更让人揪心。食品包装袋、食品罐子、酒瓶等生活垃圾,旧登山绳子、旧登山帐篷、旧瓦斯罐等登山垃圾_。在珠峰5000米、6000米甚至7000多米的高处攀

52、登,( )。“世界只有一个珠峰,她的美丽和纯净,是对所有历尽艰险的登山者们最好的奖赏和慰藉。”今年4月30日,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在次仁旦达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和民间力量,正在逐渐参与到高山环保项目中。这项工作,拒绝顺其自然,拒绝怨天尤人,拒绝意志薄弱。珠峰是一片无止无休的洁白,是一望无际的孤独,唯拥有艰苦卓绝的精神,才能忍受这份孤独,承担这份重任。最令次仁旦达骄傲的,便是用一己之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从一个人弯腰捡起脚下的一片方便面包装袋,到几十个人打包上百斤垃圾并扛起推上卡车,从一个人变

53、成一群人。谁说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世界?谁说每一步的平凡,不能成就伟大?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已难以预料B.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都难以预料,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C.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危险已难以预料,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D. 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难以预料的危险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54、. 纷至沓来 坚强 隐藏 俯拾即是B. 纷至沓来 虔诚 隐藏 比比皆是C. 摩肩接踵 坚强 堆积 比比皆是D. 摩肩接踵 虔诚 堆积 俯拾即是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长效机制的运行和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B.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C.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D.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

55、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清理珠峰垃圾工作的不易和危险。括号内所填的句子是把清理珠峰垃圾工作和登珠峰的事情做对比,突出清理珠峰垃圾工作的不易和危险。所以所填的句子有一个递进关系,先说登珠峰的不易和危险,再突出清理珠峰垃圾工作的不易和危险,所以排除BD,B项没有对比,D项递进关系错误。比较AC两项,“在

56、刀尖上跳舞”比“掉入裂缝、遭遇雪崩”还危险。所以选C合适。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摩肩:接,碰着。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根据语境,强调的来登珠峰的人多,选“纷至沓来”合适。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根据语境“参加了无数次珠峰清理工作”,是强调他具有认真诚意的态度,可知选“虔诚”合适。“隐藏”, 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堆积”, (事物)成堆地聚集。根据语境“

57、皑皑白雪之下”,强调的是白雪之下隐蔽之处,选“隐藏”合适。“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处处。)“俯拾皆是”,弯腰就可以拾到,形容很多,很容易得到。根据语境,强调的是登山垃圾到处都是,选“比比皆是”合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线的句子,有个明显的错误,是“确立了的运行”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确保了的运行”,排除AB。比较CD两项,根据后文“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那么前一句的句

58、式应该和它相似,应该是“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故选D。【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以下文字是某智能冰箱的简介。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要求: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

5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冰箱内部分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答案】小朋友们好!这个智能冰箱可厉害啦!它能上网处理大数据,认识你放进去的食物,自己调节温度和湿度来保鲜。它还会提醒我们补充食物,给你搭配健康食谱,帮你比价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

60、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题目提供某智能冰箱的简介,要求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解答此题,既要向小朋友们介绍这款智能冰箱的特色和功能,又要注意称呼和语言的得体性,注意说话的语气符合对象认知能力。根据简介,这款智能冰箱的特色是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功能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

61、容。由于参观对象是小朋友,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说话内容必须精简浓缩,注重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把这款智能冰箱的特色和功能进行筛选,选择小朋友能理解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称呼可以直接是“小朋友们”,说话语气要温柔和蔼、平静自然。最后,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90个字),以及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62、、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阅读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2)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答案】(1)手臂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2)“爱”与“碍”。【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假如选比喻这一修辞)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呵护”的大手,如同一座巨大的轮盘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

63、稚嫩的小树苗。(2)本题考查学生为漫画拟写标题的能力。漫画标题要浓缩画面意思,必须要简洁、确切、醒目,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标题一般为短句。漫画中的大手,名为“呵护”,实际已经妨碍了小树的生长。可拟题为:“爱”与“碍”。【点睛】高考图(表)文转换题特点如下: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图文、表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2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

64、、网络语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显。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多种考查形式。表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构图表文字转换。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字转换。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

65、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为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而延期开学。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布置作业,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在某班级微信群里,有人说:这次疫情防控,彰显国家力量,为祖国而自豪;有人说:学习要有目标,做一个像钟南山院士、张继先医生那样的人;有人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希望大家汲取教训,敬畏自然,以后公众场合自觉讲

66、卫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时隔一个冬季的灰暗,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黎明。莎士比亚曾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同学们,当疫情来临之际,我们惶恐不安,但有人镇定自若,挺身而出。审视这次劫难,它像是一场勇敢者与病魔的比试,更像是一场对中国实力的考验。鲁迅有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

67、敢当。”2020年2月6日,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因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幸去世了。他是发现病毒的第一批人之一,他的敢于正视,却遭到了批判。他向外界发出的防护预警被众多称之为谣言的声音淹没。直到他的去世,才使人们铭记了一个教训: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勇敢理性的地面对现实,直视当下,肩负起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才能不惧怕将来。2020年,新年的钟声敲响,而此时此刻,却有一群人在与一个无形的怪物斗智斗勇。他们顾不上家人团聚,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他们都是最美的医生;他们是勇敢者、逆行者;他们敢于直视病魔,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挽救中国人性命的一片天。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曾经在

68、“非典”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出来,给我们信心。我们还看见,冲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被称之为“战士”,那些不幸染病去世的他们被成为“烈士”。他们意志坚定,不惧到来的风暴,勇敢逆行。数不尽人民,被疫情的进展牵动着心,他们力所能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捐赠物资;数不尽的市民,听从指示,戴好口罩,亦或是不出家门,宅家做贡献国泰民安之时,我们健康幸福,安居乐业;国难当头时,我们众志成城,团结齐心抵抗困难,我们定当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强!中国加油!这就是中国,我们敢于直视当下,更不惧将来。将来,我们应该铭记这次教训,今人哀之而要鉴之,不能使后人复哀我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

69、到来。雾霾必将散去,风雨会成为过眼云烟,阳光又重新普照在中国的大地上。身为新时代的我们,岁月静好,定是有人负重前行。做为新时代的我们,未来将撑起国家的支柱。我们应当热血澎湃,激情满满,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每一次的考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为祖国遮风挡雨,敢作,敢想,敢当的勇敢者。国家安康,我们喜!国家危难,我们在!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携手并进,在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庆幸之时,向如同钟南山院士一样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致以敬意,像他们一样,敢于直视,不惧将来!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

70、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审题】本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规定的文体是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的观点必须要鲜明,选用事例要合适,做到以理服人。格式上必须要符合发言稿的形式,需要有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等。材料的内容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各类事件在同学之间引发的多种议论。它所给的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从国家力量、人生追求、敢于正视等角度来启发学生思考,而材料结尾的省略号,是告诉考生,除了材

71、料提供的角度之外,还可以选择在疫情发生时,其他有关的角度,比如奉献、团结、齐心协力等。为此,在写作时围绕疫情防控去思考立意即可。【立意】1.国家力量,令人振奋。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中央领导重视疫情,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在武汉修建火神山、雷神山等临时医院,抽调全国的专家,调动军队医生,发动全国人民支持疫区。这一切,都彰显国家的力量,及战胜疫情的重大决心,也让民众信心倍增。2.楷模典范,影响人生。钟南山院士在面对疫情时,科学的论断让国人看到希望和信心;张继先,最早发现疫情的苗头,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还有面对肺炎疫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张定宇等众多的抗“疫”人员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年轻人去

72、追求。偶像的力量,潜移默化着很多人。3.学会反思,亡羊补牢。新冠疫情的发生,也就需要人类反思自省,敬畏自然,讲究卫生,做到亡羊补牢,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发生。【素材】1.杜富佳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她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兄长的排雷英雄,妹妹是战“疫”英雄,兄妹俩,一个是普通战士,一个是普通护士,他们的言行,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都是时代青年的楷模。2.中国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投入是巨大的,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疫面前,中国政府快速动员国家力量应对疫情,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3、保证了社会不出现骚乱。在抗疫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有能力有意愿付出极高的代价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投入是巨大的,病人的治疗费用是由政府承担,并且短时间就建立起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及方舱医院,动员组织了大量机关人员下沉一线,展现出高超的政治领导力、动员组织力。3.我以为,致敬自然,致敬生命,前提是感知生命,走近生命之河,了解生命无与伦比的丰富与精彩。其次是真诚,这就像做错了事之后对受害者的道歉,言辞甚至不必修饰,但真诚不能缺席。我们漠视生命,轻慢自然时日太久,唯独缺一次真诚的道歉。再次是谦卑,放低身段,毕竟人类自我膨胀

74、得已看不见边际,夜郎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再不懂谦卑就把自己推向悬崖的边缘了4.“慷慨赴荆楚,白衣作战袍,坚定同湖北人民生死相依!”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致意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的慰问信中如此深情地写道。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斗中,支援湖北医疗队所有队员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他们以过人的胆识担当、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写而出,他们就是我们全市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结构】观点鲜明,气势磅礴,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引用莎士比亚和鲁迅的名言,呼应标题,提出对当下的必须正确认识。在论述过程中,选用李文亮、钟南山

75、等事例,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发人民思考。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描写普通人正视疫情、敢于面对,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一种振奋人心的爱国情怀,扑面而来。【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

76、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