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人们会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有的人逐渐体会到看问题不能片面,有的人认识到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有的人感受到做事情不能固步自封等。这说明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什么。“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人们会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说明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符合题意;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哲学家,
2、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哲学对生活的作用,与题意无关。答案选C。2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告诉我们A.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D.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习总书记强调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发展都很重要,D符合题意;A只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观点片面,不选;材料不涉
3、及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排除B、C。答案选D。3在宋代发生了理学与心学之争,其代表人物陆九渊、朱熹。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有心而发;朱熹则认为理生万物,理为天地万物存在之本,是先于宇宙而存在的。朱陆之争的实质是A.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物主义的斗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C.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形态。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朱熹则认为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朱陆之争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B符合题意,排除A、C、D。答案选B。4100年前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
4、存在,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有可能使人类了解宇宙起源真相。这可以证明世界并不神秘,人们最终可以使一切事物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受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研究是验证预言正确性的最佳标准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认识的反复性。引力波的发现说明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符合题意;从预言引力波的存在,直到现在才被科学家探测到,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往往受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符合题意;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说法错误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法错误。答案选C。5国务院提出,2016年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宏观经济政策既要稳定又要创新,其哲学依据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既要稳定又要创新,是因为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这又是由我国的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
6、关系,与题意无关。答案选D。6“有麝自然香”,麝香是我国的珍贵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目前麝香年需求量在15吨以上,我国仅存雄麝5万头左右,即使全部捕杀,仅得麝香0.5吨。1975年卫生部组织人工麝香研制课题组,分析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实现了产业化。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佐证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改变麝香生产的规律科学研究是有目的能动性活动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说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科学研究是有目的能
7、动性活动,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说法错误。答案选B。7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使我们的祖先逐步脱离猿类。它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当别人大笑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发出笑声。同时还发现患有自闭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受到了损害。这一研究成果证明A.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B.意识是在镜像神经元作用下的模仿C.意识源于人脑的镜像神经元D.人脑神经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材料强调了人脑中镜像神经元对人的意识的重
8、要作用,说明人脑神经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A与题意不符;意识具有能动性,不是简单地模仿,B错误;意识源于客观存在,C错误。答案选D。82016年3月15日,人机围棋大战迎来最终局,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阿尔法狗”以总比分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一轮争论。悲观派认为: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它终将超越人类,甚至会毁灭人类;乐观派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此不用担心。如果你属于乐观派,其原因可能是人工智能由人们编写的程序控制,它并不具有自觉能动性人们可以培养人工智能的道德认知能力,使其造福人类人工智
9、能的发展程度最终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思维能力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和前景认识尚不明朗,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发明的,由人们编写的程序控制,它并不具有自觉能动性,它的发展程度最终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思维能力,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只是模拟人的思维,不具有道德认知能力,说法错误;不是乐观派的原因。答案选B。9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CAN ,ICAN)”。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病发率;对癌症患者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
10、,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开展这些活动旨在使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关怀成为战胜癌症的决定性力量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癌症发病规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找到癌症发病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病症找出解决方法克服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开展上述宣传活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癌症发病规律,从而从精神上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符合题意;心理关怀作为一种意识不可能成为战胜癌症的决定性力量,说法错误;该宣传活动可以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但不是在找到癌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10长期以来,月球轨道平面相对于地
11、球的倾斜,一般被认为是行星碰撞导致的,但相关撞击模型分析月亮的倾斜角应该只有现在5度的1/10左右。法国天文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认为主要是地月系统的引力作用导致“月球倾斜”,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上述理论的提出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人类重新认识月球提供了实证素材能为人类正确认识月球轨道提供参考体现了真理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法国天文学家对“月球倾斜”原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能为人类正确认识月球轨道提供参考,符合题意;新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并
12、没有提供实证素材,不符合题意;提出的新理论不一定是真理,与题意无关。答案选A。11央视在今年春节推出的系列街头调查孝顺怎么做节目充满了温馨,引发了广大观众普遍关注和情感共鸣。江苏一位90岁的抗战老兵说孝顺就是对老人关心,吉林一个七岁男孩说孝顺就是妈妈累的时候给妈妈捶捶背,广东的一位外来打工者说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同的人对孝顺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孝顺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的,孝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每个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广度、深度是有区别的,生活阅历不同认识自然不同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
13、认识、认识的差异性。实践决定认识,每个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广度、深度是有区别的,生活阅历不同认识自然不同,正确;不同的人对孝顺有不同的认识还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正确;价值判断有客观依据,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排除。答案选D。12所谓大数据(Big data),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依托大数据分析,电商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库存管理、计划生产、资源配置等,有利于精细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这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事物之间相互联
14、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依托大数据分析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电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配置资源等,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说法错误。答案选C。13千百年来,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为中国古今文人墨客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他们看来,梅,高洁傲岸;兰,优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四君子”都具有清雅淡泊的
15、品质。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带有主观色彩人们可以在事物的特性中找到共性梅兰竹菊的本性就具有清雅淡泊的品质文人墨客的钟爱决定了“四君子”的品质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主体差异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为中国古今文人墨客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带有主观色彩,符合题意;在他们来,梅兰竹菊“四君子”各有各的品行,但都具有清雅淡泊的品质,说明人们可以在事物的特性中找到共性,符合题意;梅兰竹菊被人们人格化了,不是本性就具有清雅淡泊的品质,说法错误;“钟爱”作为一种意识不能决定“四君子”的品质,说法错误。答案选A。14
16、某林场曾经每年都要投入30多万元资金防治松树的头号天敌松毛虫,但收效一直不好。后来,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该农场对其推广食用,收购价高达每斤40元,每天上千人捡拾虫蛹,村民由此得以致富,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该农场成功的原因在于从整体入手,解决局部问题改变事物的本性,使其有利于人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变害为利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该农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充分利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事物联系的状态,正确;该农场创新了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
17、正确;材料不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选;事物的本性是客观的,不能改变,错误。答案选D。15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一个个楼盘就是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为使交通路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但这一建议却因其与物权法的冲突和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心而备受质疑。这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能够代替旧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18、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为使交通路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符合题意;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建议备受质疑,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与题意无关;材料不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与题意无关。答案选C。16在2016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在安徽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19、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这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必然面临各种矛盾,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理想在人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了理想就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心充满信心和阳光,人生道路才能一帆风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离不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必然面临各种矛盾,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符合题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告诉我们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离不开顽强拼搏
20、、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题意;夸大了理想的作用,不选;人生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会一直一帆风顺,说法错误。答案选C。17“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上述材料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既坚持了两点论,又坚持了重点论既看到了主要矛盾,又看到了次要矛盾既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既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又坚持了矛盾的斗争性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
21、好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这种分析既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不涉及矛盾的客观性和斗争性,与题意无关。答案选B。18在中国制造2025中,核心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革创新是勾勒中国制造上天入海蓝图的一条主线。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关于创新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A.B.C.D.【答案】
22、C【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说法错误;不是创新的意义,不选;是关于创新意义的正确说法。答案选C。19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由此可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尊重历史事实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评价、判断事物性质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
23、评价历史发挥着积极导向作用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习主席的话告诉我们尊重历史事实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评价、判断事物性质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变化,不符合题意;价值观的作用是双重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起积极导向作用,说法错误。答案选C。20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在50多年前预言,薄膜电板将变得十分常见,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按钮的方式改变天花板和墙壁的背景颜色;普通的玻璃将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特殊玻璃。同阿西莫夫的预言一样,LED光源在近年来开始被
24、人们所广泛接受,与此同时,一种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动而自动调节的“电解质变色玻璃”的价格降低使人们可广泛使用。这告诉我们A.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证明了科学家的预言具有直接现实性B.符合客观规律的预言具有预见性,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科学家的预言可以把人们的想象变为现实,推动社会进步D.人们想象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材料主要说明阿西莫夫的预言逐渐变成了现实,告诉我们符合客观规律的预言具有预见性,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说法错误;预言不能直接把人们的想象变为现实,符合客观规律的预言才能推动社会进
25、步,C说法错误;想象中的世界要符合客观规律才可能变成现实,D说法错误。答案选B。21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插艾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一种民俗,最初用来避邪,后来人们发现它具有药效,用于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传统中医学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两广及湘、黔等地还把它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这说明A.事物的价值随着其特性的变化而变化B.事物的价值是由人的不同需要决定的C.事物的价值受认识主体需要的影响D.事物价值的大小受实践水平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
26、断与价值选择。事物的特性一般不会发生变化,A说法错误;插艾从最初用来避邪,到后来入药治病,再到广泛用于食材,说明事物的价值受认识主体需要的影响,C正确;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B、D错误。答案选C。22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这些要求是为了A.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B.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发挥
27、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改革顺利进行D.使正确价值观成为政治改革的出发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简政放权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上述要求强调政府改革,没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C不符合题意;政治改革要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正确的价值观,D说法错误。答案选B。2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
28、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培养“工匠精神”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在专注坚守中创造价值自强不息,在突破自我中谋求发展求真务实,在理论创新中寻求突破耐得寂寞,在个人奋斗中实现自我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工匠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在专注坚守中创造价值,自强不息,在突破自我中谋求发展,符合题意;“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热爱,不涉及理论创新,也没有强调耐得住寂寞,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24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中国的
29、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自然人、法人和各种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做出了法律规范。制定慈善法旨在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提高人们对开展慈善工作的认识水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的友善精神,引导人们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制定慈善法是为了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的友善精神,引导人们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说法错误;制定慈善法不
30、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表述不科学。答案选D。二、综合题:共3题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认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生理上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统一的机能活动。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从整体出发,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在中医学看来,人体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其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把握面色、形体、舍象、脉象
31、等外在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病变,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传统中医学也存在对病因的描述模糊,缺乏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中药生产管理缺乏规范,不够科学精准,中药的提纯工艺困难,剂型落后,供临床随机配伍的中药难以保管,中药煎煮过程繁琐等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中医药学难以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中医学临床实用性不断得到验证,中医的治疗理念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中医药法(草案)提交审议,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中医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曙光。(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
32、析中医治病理念的合理性。(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中医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诸多器官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身体的整体不协调可能会导致局部病变,需要从整体入手,才能找到发病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人体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某些病变可能是由其他器官引起的,只有把握他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判断病变的具体原因并做出正确的治疗。(2)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辩证否定实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中医学的发展要批判继承传统中医学文化,克服其中非科学的
33、东西,继承其中科学的治病理念,并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学相结合,对病理病因进行定量定性的精准分析,在实践中推动中医学的创新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否定观等知识。第(1)问,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医治病理念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本题要认真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即可。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诸多器官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身体的整体不协调可能会导致局部病变,可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在中医看来,某些病变可能是由其他器官引起的,可以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原理来分析。第(2)问,设问限定为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要求说明如何使中医学保持
34、强大的生命力,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角度说明推动中医学发展的措施即可,要指出对传统中医学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克服其非科学的东西,继承其科学的治病理念,结合现代技术在实践中推动中医学的发展。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一个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人们的情感所系。在海内外寻找乡愁的华人心中,地名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那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他们的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人们对地名的情感是个人的、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
35、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为经济发展一哄而上、改名成风的现象。一位老兵到了台湾,晚年一直想回大陆,但身体原因只能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根据地名却难以找到。后经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家乡。老先生感慨说,地名改的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山川秀丽,历史悠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民间习俗自成一统。走近徽州,步入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雕刻和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故园。为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1987年徽州改成了黄山,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文脉中断,魅力不再。近来,古地名的恢复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据人民日报进行的网络调查,现在支持黄山
36、复名为徽州的网民达七成以上。也有人认为,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有些新的地名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必要恢复古地名,且恢复古地名会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等问题。(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一些地方恢复古地名的价值所在。(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的理解。【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古地名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文化成就、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古地名的恢复能够延续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树立民族的文化自尊自信。(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
37、际出发。恢复古地名要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有些确有必要恢复的可以恢复,那些已经成功、人们普遍接受的新地名就不必要恢复。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地名的形成与变更有其历史渊源,是否恢复要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广泛征求民意,权衡利弊得失,防范可能出现的浪费和混乱。【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和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第(1)问,设问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一些地方恢复古地名的价值,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本题,要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两个角度分析恢复古地名的价值,注意理论结合材料。第(2)问,设问明
38、确指出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要求谈谈对“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的理解,属于评析类试题。结合材料和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恢复古地名要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否恢复古地名要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人们的劳动观念逐渐淡化,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对中小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劳动意识缺乏,动手能力差,不会劳动、轻视劳动、害怕劳动、厌恶劳动,有的甚至看不起每日辛苦劳作的父母,宁愿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祈求找到一个挣大钱的捷径,也不愿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用辛勤的劳动
39、和汗水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其现状令人堪忧。为解决上述问题,2015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四个实施途径:一是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三到九年级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中轻视劳动、厌
40、恶劳动的思想进行批驳。(2)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3)请分别运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对劳动和劳动者进行赞美。【答案】(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可以强健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才干、丰富人的情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轻视劳动、厌恶劳动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会把人引入歧途,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身所学知识,并真正发挥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中
41、小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3)本题应该一句话赞美劳动,如: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纤绳;劳动,是帮助时代进步的阶梯。另外一句话赞美劳动者,如: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国民.,他们用劳动发明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实践与认识等知识。第(1)问,设问要求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中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思想进行批驳,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指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其次要指出轻视劳动、厌恶劳动作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危害,最后注意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第(2)问,设问限定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要求谈谈对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本问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材料阐述加强劳动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意义即可,如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挥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第(3)问,题目具有开发性,注意要从哲学角度、用哲理性的语言赞美劳动和劳动者,语言尽量要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