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解析:D项属于主观条件。答案:D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解析:北魏颁布的均田令内容之一是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故答案为C项。答案:C3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的作用有()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的
2、收入增加ABC D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和三长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4下表中,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孤独汉姓元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解析:该表所显示的是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一个方面改用汉姓。此措施进一步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答案:A5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整肃了官僚机构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C 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移风易俗等社会各方面,都是其改革的成果。答案
3、:D6孝文帝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其改革措施多次被后人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谬,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二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推行这一政策?(2)概括材料二中赵翼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赵翼这一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从后人的评价的角度考
4、查。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对材料的正确解读。第(2)问先判断材料观点,后对其进行评价,注意全面性与客观性。答案:(1)中心内容:推广汉话(汉化政策)。策略:按年龄逐步推行;严厉惩罚故意违反者。(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理解:该观点是片面的。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社会的进步。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措施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1下列各项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民族矛盾尖锐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抓住题干要求,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D2“(公元4
5、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以上改革措施的作用是()A加速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政治的清明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解析:从“均天下民田”可知是均田令,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答案:D3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一状况,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是如何解决的()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C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D推行新的租调制解析:本题关键句是“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
6、,贪污受贿盛行。北魏为改变这种状况,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从源头根除吏治问题,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4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A BC D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表述有误,排除。答案:A5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B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C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D娶
7、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解析:A、C、D三项均是孝文帝汉化措施。B项违反了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的规定。答案:B6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过程 B汉化过程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解析: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指汉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主要是各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就是其封建化的过程。答案:D7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过程和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大历史特征之一就是民族的大融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民
8、族大融合的趋势,正是这一趋势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而改革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大融合趋势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因,又是改革之果。答案:B8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ABCD解析:孝文帝改革没有得到鲜卑贵族和胡汉各族民众的广泛支持,而是面临重重阻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
9、,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被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后世的影响。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二中信息“村社土地分配原则”“计口受田”“均给天下民田”分析、比较得出相同之处。第(2)问,列举出孝文帝其他改革措施即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民族
10、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答案:(1)都是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10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答案:(1)转型: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2)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