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B. 鸡的毛腿与玫瑰冠C. 羊的黑色与兔的白色D. 狗的卷毛与黄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鸡的毛腿与玫瑰冠是同一生物不同性状,B错误。羊的
2、黑色与兔的白色是不同生物,C错误。狗的卷毛与黄毛是同一生物不同性状,D错误。【点睛】2. 下列叙达正确是( )A.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A、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C、杂合子自交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故选B。3.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 A与bB. Y
3、与yC. E与ED. f与f【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指的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同一字母的小写表示隐性基因,答案为B。4.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对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 测交B. 杂交C. 自交D. 正交【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据此答题。【详解】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故选A。5. 下面四组杂交实
4、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高茎高茎高茎B.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C. 矮茎矮茎矮茎D.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答案】B【解析】 高茎高茎高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高茎高茎高茎、矮茎,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B正确;矮茎矮茎矮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高茎矮茎高茎、矮茎,说明一个是杂合体,一个是隐性纯合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考点定位】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
5、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6. 人类多指形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可能性是( )A. 50%B. 25%C. 75%D. 10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患者至少含有一个显性致病基因,正常个体为隐性纯合子。【详解】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他们的后代基因型为为1/2Aa、1/2aa,Aa表现为患者,所以患病的可能性是50%,A正确。故选A。【点睛】7. 下列各基因型中,按照基因
6、的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4种类型配子的是()A. AaBbCcB. AaBBCcC. aaBbccD. AAbbcc【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BbCc能产生222=8种配子,AaBBCc能产生212=4种配子,aaBbcc能产生121=2种配子,AAbbcc能产生111=1种配子,所以B选项正确。【点睛】8. 下列基因型表示纯合子的是( )A. BbDDB. AaBbC. AAddD. aaBb【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B和b不同,故A、B、D错误。AAbb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故C正确。【点睛】9.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
7、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总数的( )A. 1/16B. 3/16C. 6/16D. 9/16【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到F2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B个体占总数的1/16,故选A。10.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
8、,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3:3:1B. 1:1:1:1C. 3:1:3:1D. 3:1【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拆分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1bb;表现型的比例:(1:1)(1:1)=1:1:3:1。故选B。1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
9、合C. 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正确,ABC错误。【点睛】12. 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是( )A. 23对 23个 92条B. 46条 46个 46条C. 46条 23个 46条D. 23对 46个 92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四分体时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46条染色体,即为23对同源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可以组成1个四分体,
10、即23个四分体,每条染色体中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有92条染色单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1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 )A. 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 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 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 复制联会分离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
11、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故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正确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分裂,D正确,故选D。14. 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A. 1:1B. 1:2C. 4:1D. 2:1【答案】D【解析】【详解】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两个DNA,DN
12、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21,故选D。15.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答案】B【解析】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B正确,A、C、D均错误。16. 如图是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A. 精原细胞B. 卵原细胞C. 初级精母细胞D. 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
13、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故选D。17.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A. 分裂间期B. 分裂前期C. 减数第一次分裂D. 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
14、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点睛】本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作出准确的判断。18.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则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四分体数是( )A. 2个B. 4个C. 8个D. 6个【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
15、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详解】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即4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个四分体,B正确,故选B。19. 下列有关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 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 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项
16、正确;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同卵双胞胎,哥哥在野外工作较黑,弟弟在室内工作较白,B项正确;C、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项正确;D、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D项错误。故选D【点睛】20.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病毒含有哪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表现哪种病毒的性状,据此答题。【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
17、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选D。21.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H),一对夫妇生有4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 )A. XHXH、XHYB. XHXh、XhYC. XhXh,XHYD. XHXh、XHY【答案】B【解析】【分析】
18、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根据子代的基因型可推测亲代的基因型。【详解】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hXh,男性正常基因型为XhY,由此可推知生育这两个孩子的父亲基因型一定为XhY,三个孩子中有一个为患者,则该母亲基因型为XHXh。故选B。 【点睛】22. 色盲基因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是A. XB和YB. Xb和XbC. Xb和YD. XB和Xb【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是XBXb,所以其产生的配子是XB和Xb,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23. 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 )A. 常染
19、色体显性遗传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X染色体显性遗传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
20、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A错误;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B错误;C、若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D、若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C。24. 下图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A. 1号遗传的B. 2号遗传的C. 3号遗传的D. 4号遗传的【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伴性遗传病分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遗传病又分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
21、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aY,其中Xa来自其母亲5号,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XAXa,由于1号正常(XAY),所以5号的Xa来自其母亲2号。由此可见,7号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故选B。25. 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色盲基因的传递不可能的是( )A. 母亲儿子B. 母亲女儿C. 父亲儿子D. 父亲女儿【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的基因型为XBY(男性正常)、XbY
22、(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女性正常)、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2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1)隔代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A、男性色盲的基因来自其母亲,A不符合题意;B、女儿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B不符合题意;C、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C符合题意;D、女儿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 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其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预测他们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概率是( )A.
23、1/2B. 1/4C. 1/8D. 1/16【答案】C【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亲是色盲XbY)的基因型为aaXBXb,一个正常男性(其母亲是白化病)的基因型为AaXBY,据此答题。【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后代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患色盲的概率为1/4,因此他们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概率是1/21/4=1/8,故选C。27. 在DNA分子的1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和T的连接是通过( )A. 氢键B.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C. 肽键D
24、.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DNA的外侧,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B、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的,B正确;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B。28.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 四种碱基B. 四种碱基对C. 四种
25、脱氧核苷酸 D. 四种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A、碱基是彻底水解的产物,A错误;B、碱基对不是DNA的基本单位,B错误;C、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有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D、RNA的基本单位有4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
26、嘧啶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C。29.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发现无毒R型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 )有毒R型 无毒R型 有毒S型 无毒S型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1)R型细菌无多糖类的荚膜保护,没有毒性,而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保护,有毒性。(2)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无毒R型
27、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能找到无毒R型菌和有毒S型菌。故选C。30.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 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 要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C. 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 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
28、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关键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并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选D。31. 如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9、。【详解】A、磷酸与磷酸不能直接相连,A错误;B、磷酸应该与脱氧核糖相连,而不与含氮碱基直接相连,B错误;C、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磷酸是连接在脱氧核糖的第五位碳原子上,碱基是连接在第一位碳原子上。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第三个碳原子)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D、两个磷酸基团不应该与同一个脱氧核糖的同一个碳原子相连,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32.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30、(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C.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
31、物质,B正确;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33. 某DNA分子片段中共有400个脱氧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占20%,则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共有( )A. 80个B. 120个C. 200个D. 240个【答案】B【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已知某DNA分子片段中共有400个脱氧核苷酸,其中鸟嘌呤(
32、C)脱氧核苷酸占20% ,即40020%=8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知 道C=G= 80个,则A=T=(400-802)2=120个,因此该DNA 分子中“A-T碱基对共有120个故选B。34. 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C,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A+T)/(G+C)1B. (A+C)/(G+T)1C. (G+C)/(A+T)1D. (A+G)/(T+C)1【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应A=T,G=C。【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A+C等于G+ T,故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
33、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 动物受精作用的实质是A.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B. 精子的头部进入到卵细胞内C. 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D. 卵细胞的细胞核与精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卵细胞的细胞核与精子的细胞核相互融合,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二、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30分)36.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是显性,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实验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据此回答:组别表现型黄圆黄
34、皱绿圆绿皱黄圆绿皱30283132黄圆绿圆42144113绿圆绿圆004314黄皱绿圆31323031(1)在第组实验中,亲代黄圆个体能产生_种配子,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2)在第组实验中,子代共有_种基因型。(3)第组和第组亲代的基因型分别为:第组_,第组_。【答案】 (1). 4 (2). 1/4 (3). 6 (4). yyRryyRr (5). YyrryyRr【解析】【分析】已知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是显性,则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_R_,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Y_rr,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绿色皱粒的基因型是yyrr。【详解】(1)在第组实
35、验中,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故为测交类型,亲代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子代中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且比例为1:1:1:1,故纯合子占 1/4。(2)在第组实验中,子代中黄色:绿色=1:1,为测交,则亲代基因型为Yyyy,圆粒:皱粒=3:1,为自交,则亲代基因型为RrRr,则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子代中共有23=6种基因型。(3)第组中绿色的基因型为yy,后代中圆粒:皱粒=3:1,为自交,则亲代基因型为RrRr,故第组基因型为yyRryyRr;第组亲代为黄皱绿圆,基因型可写作Y_rryyR_,又
36、由于后代中有绿色和皱粒出现,故第组基因型为YyrryyRr。【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37. 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上图可知,该病是受位于_(常、X)染色体_(显、隐)性基因控制的。(2)7的基因型是_,9的致病基因来自代中的_。若10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
37、答案】 (1). X (2). 隐 (3). XAXa (4). I4 (5). 1/4【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6和7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III9,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6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6和-7均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正常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III9,因此II7的基因型为XAXa;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知,III9的致病基因来自II7,由于I3是正常的,I4患病,
38、因此II7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4;据图分析可知,III10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38. 如图表示某个雄性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分析回答:(1)A图代表的是_分裂,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2)B图表示_分裂。(3)C细胞的名称是_,图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1). 有丝分裂 (2). 4 (3). 减数分裂 (4). 次级精母细胞
39、(5). 0【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此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B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
40、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9. 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获得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步骤三:放入_,培养一段时间,甲培养皿获得含_标记DNA的噬菌体、乙培养皿获得含_标记蛋白质的
41、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图。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图。【答案】 (1). 等量的T2噬菌体 (2). 32P (3). 35S (4). B (5). A【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的蛋白质的噬菌体,上清液
42、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标记的DNA的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详解】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等量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宿主细菌。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的DNA被32P所标记,后者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所标记。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
43、的主要位置。预测结果:由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内部,故用甲培养液培养的结果中上清液(蛋白质外壳)放射性低,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高,如B图;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部,故用乙培养液培养的结果上清液(蛋白质外壳)放射性高,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低(沉淀物中有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在细菌表面还没有侵入),如A图。【点睛】答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40. 右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请分析回答:(1)图中1表示_,2表示_,1、2、3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叫_。(2)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连接
44、起来的。(3)若3是碱基胞嘧啶,则4是_(写文字)【答案】 (1). 磷酸 (2). 脱氧核糖 (3). 脱氧核苷酸 (4). 氢键 (5). 鸟嘌呤【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和4都是含氮碱基,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3和4是C和G;其中1、2和3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因此1、2、3合称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中3和4构成碱基对,碱基对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3)3和4都是含氮碱基,且3和4之间有3个氢键,则3有两种,即胞
45、嘧啶或鸟嘌呤。若3是碱基胞嘧啶,则4为鸟嘌呤。【点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交替链接,排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互补配对,排在内侧,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41. 右图是某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1)该动物是_(雌、雄)性动物。该动物的基因型是_。(2)该图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3)图中1和4是_染色体,B和b是_基因。【答案】 (1). 雄 (2). AaBbXY(或AaBb) (3). 4 (4). 非同源 (5). 等位【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2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是雄性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详解】(1)根据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XY(或AaBb)。(2)该图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3)图中1和4是非同源染色体,B和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点睛】本题考查对于染色体组型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