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位于天坛公园东门外的某公路,在每年特定时间可以拍摄到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画面。下图为天坛公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东门处拍摄太阳与祈年殿重合画面的最佳时间为( )A. 春分日日出后B. 夏至日日出后C. 秋分日日落前D. 冬至日日落前2. 该画面下次最佳拍摄时间大约为( )A. 三个月后B. 六个月后C. 九个月后D. 一年后图1为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实施钻探作业过程中绘制的地图资料,图中露天煤矿的煤
2、层含有植物化石。据此并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3. 材料中的煤层属于图3中的( )A. B. C. D. 4. 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火山下图反映了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并结合大气和洋流知识,完成下面小题。5. 该月份最可能为(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6. 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植被覆盖A. B. C. D. 7.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持征为( )A. 高温多雨B. 炎热干燥C. 凉爽少雨D. 温和多雨图1示意某河流水系,图2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
3、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2中表示降水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9. 与P地相比,Q地河流( )A. 洪峰流量小B. 峰值出现早C. 水位变化大D. 含沙量较高巴伦支海(位置如图所示)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图1为图2中的甲地1996-2015年海水流向和流速数据统计(向北流的海水画在中心圈圈的北侧,以此类推;图中C为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导致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暖池”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暖流流入D. 大气环流11. 巴伦支海的常年无冰区最可能分布在( )
4、A 东南部B. 西南部C. 东北部D. 西北部某科考队对图1所示区域的甲、乙两座山峰的植被进行比较研究,绘刻了两座山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图2)。读图,完下面小题。12. 图2中A自然带的典型植为( )A. 常绿照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温带荒漠D. 温带草原13. 乙山垂直带谱中缺少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更高B. 降水较多C. 山体低矮D. 土壤贫瘠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5、。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A. 交通状况B. 经济发展水平C 科技实力D. 对外开放水平15. 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B. 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C. 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D. 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21世纪初,中央出台多项改革方案振兴东北,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东北投资转型开级。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关于
6、2003年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值区数量明显减少B. 低值区显著集聚C. 高值区被较高值区包围D. 低值区范围明显扩大17. 大庆一直处于失衡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优势丧失B. 技术人小流失C. 资源依赖过度D. 市场腹地狭小18. 为促进东北三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加大工业补贴政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源投资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产业A. B. C. D.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崛起,70年代开始大举进军欧美市场。80年代,日本开始建立海外汽车生产基地,且扩张趋势明显。据此并结合日本汽车生产年际变化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
7、小题。19. 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 利用便捷的海运B. 开拓海外市场C. 利用国外技术D. 获取优质零配件20. 日本在海外大量建立汽车生产基地对其国内的影响有( )产业结构升级获取利润更多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加重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京抗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历史上运河沿线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20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地位下降,济宁以北河段不再通航,运河沿线许多城镇也逐新失去了往日的地位。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古老运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材料二:2018年江
8、苏省部分地级市产业总值及构成圈(下图)。(1)从河流特征变化的角度,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古老运河又焕发新生的原因。(2)说出与长江以北的运河沿线城市相比,江苏省长江以南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特征,并从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简述其原因。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地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亚洲季风的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支。通过对比递表2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可以揭示两千年来华北沙尘暴
9、的变化规律。材料二: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图示意图(图1)和华北地区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与夏季风降水量变化的比较图(图2)。(1)简述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2)说明华北地区夏季风较强的时期沙尘强度也较大的原因。(3)请为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提出合理化建议。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雷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是其显著的环流特征。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向四周流出,并与前方低空气流交汇形成阵风锋。材料二:强雷暴天气时单体雷暴的低空气流(局部)示意图(下图)。(1)描述图中A区低空气流的运动特征。(2)用锋面符号图中
10、适当位置绘制出阵风锋。(3)推测图中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格陵兰鸟是世界最大岛怕,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大陆冰川,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千来。据专家钻算,如果格陵兰岛上的冰用全部融化,海平面可能会升高约6.5米。某年6月,我国一科考小组赴格陵兰岛进行科学考察,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地貌,以及子夜太阳奇景。材料二:格陵兰岛位置(图1)及峡湾地就形成示意图(图2)(1)考察队员发现格陵兰岛东西两岸峡湾深长、众多,海岸线非常曲折。请解释该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2)考察队员在甲地(70N,52.5W)观察到夏至日子夜太阳奇景,
11、记录了当日太阳位置的变化,并绘制了该地当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下图)。请写出下图中A点的纵横坐标值。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位于天坛公园东门外的某公路,在每年特定时间可以拍摄到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画面。下图为天坛公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东门处拍摄太阳与祈年殿重合画面的最佳时间为( )A. 春分日日出后B. 夏至日日出后C. 秋分日日落前D. 冬至日日落前2. 该画面下次最佳拍摄时间大约为( )A. 三个月后B. 六个月后C. 九个月
12、后D. 一年后【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祈年殿位于天坛公园东门正西,且祈年殿比拍摄者所处地面高,因此该画面拍摄为日落前;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日落方向为正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日落方向为西南,太阳不在正西方向出现,因此C正确。【2题详解】春分日日落方向也为正西,因此要拍摄到与秋分日相同画面的照片,下次拍摄时间为六个月后的春分日日落前。因此B正确。【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大部分地区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落时,影子位于正东在东门处拍摄太阳与祈年殿重合。图1为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实施钻探作业过程中绘制的地图资料,图中露天煤矿的煤层含有植物化石。据
13、此并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3. 材料中的煤层属于图3中的( )A. B. C. D. 4. 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火山【答案】3. D 4.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3题详解】据图2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分析可知,是岩浆, 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变质岩, 为喷出型岩浆岩, 为沉积岩。煤层属于沉积岩。故选D。【4题详解】据图1,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应大致相同,因此该区域中部岩层
14、年龄较新,两翼岩层年龄较老,地质构造为向斜。由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故选B。【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如下:下图反映了南美洲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并结合大气和洋流知识,完成下面小题。5. 该月份最可能(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6. 影响图中甲、丙两地风速差异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植被覆盖A. B. C. D. 7.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持征为( )A. 高温多雨B. 炎热干燥C. 凉爽少雨D. 温和多雨【答案】5. A 6. D 7. C【解析】【分析】【5题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所说的该图是南美洲西海岸的风速变化,再根
15、据图分析,此时32.5度左右到40度左右,风速最小,风力量小,说明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由此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所以该月份最可能为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甲地此时受东南信风的控制,根据纬度判断,甲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处,受山脉阻挡,风被阻挡、风速较小,丙地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没有地形的阻挡,风速大,所以甲丙两地风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正确,D正确。甲丙两地都是处于海边,相对而言,两地的海陆位置情况差距不大,错。植被覆盖率极低,对风速的影响小,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乙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16、,1月份,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但由于附近有寒流流经,气候凉爽, 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图1示意某河流水系,图2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2中表示降水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9. 与P地相比,Q地河流( )A. 洪峰流量小B. 峰值出现早C. 水位变化大D. 含沙量较高【答案】8. B 9. A【解析】【分析】【8题详解】地下径流量较小,且流量较稳定,故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最早,为降水量曲线
17、。结合图甲中河流的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而沼泽作为水源地,有储存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故Q地的流量变化较P地小,流量较稳定,河流径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较P地晚,曲线为P地河流径流量曲线,曲线为Q地的河流径流量曲线。故选B。【9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P地相比,Q地的流量峰值较低,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晚,流量变化较小,海拔较低。故选A。【点睛】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以东部季风区为主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夏季太阳辐射、气
18、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巴伦支海(位置如图所示)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图1为图2中的甲地1996-2015年海水流向和流速数据统计(向北流的海水画在中心圈圈的北侧,以此类推;图中C为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导致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暖流流入D. 大气环流11. 巴伦支海的常年无冰区最可能分布在( )A. 东南部B. 西南部C. 东北部D. 西北部【答案】10. C 11. B【解析】【分析】【10题详解】巴伦支海位于
19、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向北进入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海冰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和北部;西部、南部和西南都较少;受北大西洋流的作用,大量海水携带热量从西部、西南部、南部深人海区,造成巴伦支海的海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小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某科考队对图1所示区域的甲、乙两座山峰的植被进行比较研究,绘刻了两座山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图2)。读图,完下面小题。12. 图2中A自然
20、带的典型植为( )A. 常绿照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温带荒漠D. 温带草原13. 乙山垂直带谱中缺少苔原带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更高B. 降水较多C. 山体低矮D. 土壤贫瘠【答案】12. B 13. C【解析】【分析】【12题详解】山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结合经纬度可知当地地处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对。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可排除A。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可排除C和D。故选B。【13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与甲山相比,乙山体高度较小,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因此缺失高山苔原
21、带,C对。纬度对苔原带缺失影响小,如俄罗斯高纬度附近有大面积的苔原带,A错。从图中可看出二者植被垂直带数以及山体垂直带大致相同,略有区别,因此两地的降水差别不大,B错。北极圈內有大面积的苔原带,但该地土壤贫瘠,D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陆地带自然带和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对上海市经济辐
22、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A. 交通状况B. 经济发展水平C. 科技实力D. 对外开放水平15. 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B. 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C. 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D. 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答案】14. B 15. B【解析】【分析】【14题详解】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上海在这几个城市中经济最发达,交通、科技和对外开放水平差距并不是最大,故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15题详解】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B正确;上海市经济水平上升,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会使辐射半径扩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21世纪初,中央出台多项改革方案振兴东北,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东北投资转型开级。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关于2003年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
24、平空间分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值区数量明显减少B. 低值区显著集聚C. 高值区被较高值区包围D. 低值区范围明显扩大17. 大庆一直处于失衡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优势丧失B. 技术人小流失C. 资源依赖过度D. 市场腹地狭小18. 为促进东北三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加大工业补贴政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源投资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产业A. B. C. D. 【答案】16. C 17. C 18. D【解析】【分析】【16题详解】读图 可知,高值区数量没有减少,A错。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低值区分布较分散,B错。高值区被较高值区包围,C对。低值区范围有所减小,
25、D错。故选C。【17题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大庆是我国重要的油田,开发历史悠久,但由于资源依赖过度,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C对。而技术人才流失、政策优势丧失、市场腹地狭小等都不是导致该地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18题详解】加大对工业的补贴政策只能缓解当前经济发展失衡的困境,不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对资源依赖过度,造成资源趋于枯竭,因此不能一味地加强资源投资驱动,错。可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对。故选D。【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措施:发展
26、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实行战略性转移;美化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崛起,70年代开始大举进军欧美市场。80年代,日本开始建立海外汽车生产基地,且扩张趋势明显。据此并结合日本汽车生产年际变化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 利用便捷的海运B. 开拓海外市场C. 利用国外的技术D. 获取优质零配件20. 日本在海外大量建立汽车生产基地对其国内的影响有( )
27、产业结构升级获取利润更多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加重A. B. C. D. 【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80年代,日本开始建立海外汽车生产基地,且扩张趋势明显”。由图可知,日本汽车生产中,海外生产和输出所占比重呈增大趋势。说明日本汽车工业早已进入开拓国际市场阶段,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开拓汽车市场,B正确。利用便捷的海运、利用国外的技术、获取优质零配件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注意是对国内的影响,在海外大量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不会导致国内环境污染加重,错误。生产基地建设在国外,有利于国内把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
28、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利与开拓国际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使国内的就业机会减少,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京抗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历史上运河沿线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20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地位下降,济宁以北河段不再通航,运河沿线许多城镇也逐新失去了往日的地位。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古老运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材料二:2018年江苏省部分地级市产业总值及构成圈(下图)。(1)从河流特征变化的角度,
29、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古老运河又焕发新生的原因。(2)说出与长江以北的运河沿线城市相比,江苏省长江以南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特征,并从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简述其原因。【答案】(1)增加流量,改善水质,发挥调水作用;提高水位,改普通航条件。(2)特征:产业总值较高,产业站构较合理(第.-产业比例较低,第二.三产业比例高)。原因:长江以南地区临近上海受此辐射带动作用较强:长江阻隔南北经济联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杭大运河的功能变迁以及江苏省长江以南城市的人文地理特征。【详解】(1)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经京杭大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华北地区。因此从河流特征変化看,南水北调使京杭大运河水量增加,有助于改善京
30、杭大运河的水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航运,但由于河道淤塞,京杭大运河通航能力下降,山东济宁以北河段几乎不再通航,京杭大运河水量增加,有助于提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以长江为界江苏运河沿线南、北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产业总值和三大产业构成两个方面。长江以南地区产业总值较高,第一产业比例较低,第二、三产业比例高,产业结构较合理。原因::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从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考虑。长江以南地区毗邻上海,而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江以南地区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发展快。从区域经济联系看,长江阻隔南北经济联系,需要加快交通运输的建设,
31、促进两岸的经济联系。【点睛】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地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亚洲季风的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支。通过对比递表2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可以揭示两千年来华北沙尘暴的变化规律。材料二: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图示意图(图1)和华北地区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与夏季风降水量变化的比较图(图2)。(1)简述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具体表现。(2)说明华北地区夏季风较强
32、的时期沙尘强度也较大的原因。(3)请为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地处我国(丰湿润区与丰干旱区的)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性蔽;区城环境承载量较小,易受人类活动破坏;降水空率大,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冬春李节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2)农牧交错带往往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边境地带.生态系统不稳定,环境承载量较小:夏季风增强时,季风降水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再加上战乱减少,王朝兴盛,)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需求量增长:为满足粮食增长的需求,季风边缘区(农牧交错带)人口迅速增长,不断开驤草原草地为农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导致沙尘攀话动强度增
33、大,次数增多。(3)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利用生物批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解析】【分析】本题以华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位置的变动以及沙尘暴强度等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农牧交错带附近自然地理环境的脆弱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荒漠化的原因以及治理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规律与原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可从气候、土质、植被、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承载力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农枚交错带附近降水変率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其次,交
34、错带多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带附近,其西北部气候干,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再次,植被覆盖率低,植物生长慢;最后,农牧交错带地处我国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易受人类活动破坏,环境承载量较小。(2)读图可知,自秦到清朝中期,夏季风强度与华北地区沙尘暴强度变化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原因的分析可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分析作答。农牧交错带往往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边境地带(农耕区与畜牧区交界带附近),生态系统不稳定,环境承量较小,而夏季风强弱导致农牧交错帯的北进或者南移。夏季风增强时,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扩大,导致农牧交错带北进,农耕区扩大,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提高,人口迅速增加
35、,粮食需求量增加,而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草地的过度开垦,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沙源区面积扩大,土地沙化,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增大,次数增多。反之,夏季风减弱时,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缩小,导致农牧交错带南移,农耕区缩小,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口增长减缓,粮食需求量少,林草植被得到定程度的恢复,华北地区沙尘暴活动强度成小,次数减少。(3)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的合理化建议是:从“人合理调节退耕”这几个字来分析。人: 控增长、提素质。合理:合理利用水、耕地。调:调产业、农业结构。节:节水。退耕:退耕还林还草。【点睛】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雷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是其显著的
36、环流特征。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向四周流出,并与前方低空气流交汇形成阵风锋。材料二:强雷暴天气时单体雷暴的低空气流(局部)示意图(下图)。(1)描述图中A区低空气流的运动特征。(2)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阵风锋。(3)推测图中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答案】(1)A区低空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2)据题意合理作图,位置和符号均正确即可。(3)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可能有降水。风速猛增,风向突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雷暴天气的形成原理。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难度较大。【详解】(1)由材料可知,B区的气流向四周流出,是湿冷空气下沉所致,故B区的
37、气流为冷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A区为近地面的暖气流,气流在冷气流作用下以上升为主,水平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2)据题意所述,阵风锋是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向四周流出,并与前方低空气流交汇形成,阵风锋处于图中气流交汇处,故作图如下:(3)该锋面为冷锋,冷锋过程时,受冷空气影响,形成阴雨天气,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冷锋过境可能带来降水,而且会刮大风,风向突变。【点睛】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格陵兰鸟是世界最大岛怕,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大陆冰川,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千来。据专家钻算,如果格陵兰岛上的冰用全部融化
38、,海平面可能会升高约6.5米。某年6月,我国一科考小组赴格陵兰岛进行科学考察,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地貌,以及子夜太阳奇景。材料二:格陵兰岛位置(图1)及峡湾地就形成示意图(图2)(1)考察队员发现格陵兰岛东西两岸峡湾深长、众多,海岸线非常曲折。请解释该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2)考察队员在甲地(70N,52.5W)观察到夏至日子夜太阳奇景,记录了当日太阳位置的变化,并绘制了该地当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下图)。请写出下图中A点的纵横坐标值。【答案】(1)冰期时,冰川广布.受冰川侵蚀形成冰川谷地(U型谷);间冰期时(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进人谷地,形成峡湾地貌。(2)太阳高度:
39、4326,北京时间:23:3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冰川侵蚀作用和子夜太阳高度、地方时的计算。【详解】(1)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最典型的是挪威峡湾。读图2可知:格陵兰岛地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的是:在气候寒冷的冰川期,当地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强烈,形成很多的冰川谷地和U形谷;等到了间冰期时,由于地球处在温暖期,气候变暖,该地冰川融化;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进人谷地,形成了冰川侵蚀的峡湾地貌。(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出现极昼现象,A点的纵坐标值即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90 - 纬度差 = 90 -(70-2326)= 4326。正午太阳高度指的是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当甲地(70N,52.5W)地方时为12点,则北京(120E)时间是12:00+11:30=23:30。A点的横坐标值为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