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明一中高一文科班历史静校训练(1) 高一(_)班 姓名_ 学号_ 成绩_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4分,共25小题,满分10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商(朝)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B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C重视血缘传承
2、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D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2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材料反映出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B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C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等级流动的重要因素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3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
3、,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省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
4、述材料主旨的是A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C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蜂D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5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C“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失败”D雅典民主政治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6
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了一种所有权转让方式的具体程序,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公民作证人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这项规定A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B体现出罗马公法追求公平公正C显现出很强的预防纠纷的功用 D有利于调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7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材料表明当时英国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 B议会上院的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的政策趋于一致8有学者认为:现代
6、意义上的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在l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于1789年4月正式成立的,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特的建国方式使州和联邦的关系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美国代议制民主的联邦制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制原则 共和制原则A B C D9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
7、铁血”政策的影响10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也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主要是因为A俾斯麦领导的王朝战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市场B统一前后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俾斯麦领导的王朝战争出发点是维护抓兴资产阶级的利益D德意志帝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11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色彩C体现了民众强烈
8、的爱国主义 D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1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国家获得了一种更广泛的权力 在长时间内有效地制止特权的膨胀A B C D13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巳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
9、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14“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唐德刚评价孙中山的这段就职誓词为“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下列表述不符合当时历史情景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任务即将达成B中国数千年“帝制”的政体模式开始转入“民治”时代C“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的任务即将达成D面临民国难建、民主难行、民生多艰的难题15如下图,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有人以染病的“身体”比喻这一时期的“国家”。其发病背景是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并且肢体长期受
10、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进行新心脏植入手术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上述病情描述理解错误的是A“心脏老化”比喻封建君主专制病入膏肓B“病毒入侵”比喻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C“新心脏植入手术”比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跳动仍似旧心脏”比喻民国建立后民主共和政体不断遭到破坏16“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
11、争戊戌变法C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17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键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1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
12、段材料A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19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客观如实。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历史评价这一原则的是A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荆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D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20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表示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
13、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这个办法是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B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C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21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B当时”群众的迫切需要”包括退出一战C拖延不决的间题
14、”还包括建立苏维埃政府D“最终被人民抛弃”指十月革命的爆发22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杜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232015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岛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两岸贸易与投资妞额出现一定程度衰退,但两岸人员往来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与机制化继续推进。这体现出A“一国两制”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B“九二共识”得到国共两党认可C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 D“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归
15、宿241997年党史研究资料第一期中提到:“毛泽东根据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美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并做出了新的国际战略抉择和策略选择,还是颇具远见的,是突胜性的。”下列符合材料主旨的内容是 A该时期“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制约了中国外交B该时期中国外交主要表现为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C“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外交处境D该时期中国外交的根本立足点是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5在二战后的某次事件中,前苏联国防部长针对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电视演说下达命令:苏联战略导弹部队、防空部队、潜艇成员提高全军的战备状态和警惕性。这一事件使整个加勒比海上空笼罩着核战争
16、的阴影。上述事件爆发的背景包括 美苏争霸 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越南战争刚刚结束 涉事第三方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A B C D高一文科班历史静校训练(1)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可以判断出是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故本题选择C项;A在处理中没有提及;B中出现不符合题意;D中属于西周政治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夏商周时期政治宗法制2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个
17、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可以判断出是科举考试促进人才的流动,故本题选择C项;A中等级制度错误;B中分封制崩溃不符合题意;是秦朝时期形成。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科举制3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可以判断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本题选择项;B中监察制度处理中没有提及;C中制衡不是专治社会特点;D中趋于合理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时期政治宋代加
18、强集权措施【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
19、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可以判断出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故本题选择B项;A中“以满制汉”不符合题意;C是军机处的设立;D中完善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措施【名师点睛】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极端与黑暗时代。复习时把握个“趋势”、注意两个“联系”、抓住三个“核心”。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三个“核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有三大核心内容,即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
20、。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可以判断出是雅典民主范围的狭窄,故本题选择B项;A材料中没有比较;中没有提及该举措;D中失败原因分析不符合事实。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希腊民主政治局限性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可以判断出罗马法在预防纠纷的
21、功能,故本题选择C项;A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B中没有体现公平性;D是十二铜表法。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罗马法特点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可以判断出内阁在议会的决策中作用重大,故本题选择A项;A中上院没有权力;C中逐渐消失错误;D中趋于一致错误。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内阁权力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恃的建国方式使州和联邦的关系”可以判断出
22、是联邦制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故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民主和共和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1787年宪法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可以判断出是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国家宪法,都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法国共和制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德
23、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也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可以判断出是领导王朝战争结果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故本题选择A项;B政体发生重大变化;C中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是指德意志宪法。考点:西方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向欧洲大陆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故本题选择B项;清政府并没有一直支持义和团运动,故A项错误;C和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
24、运动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可以判断出太平天国运动实行经济平等措施以及圣库制度的特点,同时政府具有一定的统治能力,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特点【名师点睛】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13A
2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可以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实际上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本题选择A项;B中民族观念没有体现;C与材料中意思相反;中没有提及维护主权问题。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26、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为众服务,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以判断是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民生幸福并没有实现,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选项措施均已实现。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结局与功绩(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7、,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新心脏植入手术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可以判断出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渗入民心,故本题选择项;其他选项分析均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
28、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可以判断出是因为内外部因素引起社会实现变化,甲午中日战争促使国人思想意识崛起,引起戊戌变法,故本题选择项;A是第二次鸦片战争;C应该是义和团运动;D是五四运动。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
29、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可以判断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故本题选择B项;是年;C是1928年国民政府;D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名师点睛】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几点认识(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
30、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可以判断出是百团大战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项;A中转折点夸大作用;没有体现主战场作用;中正面战场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故项正确;中错在封建制度;C
31、中全国革命不符合事实;D中开创性错误,应该是十月革命。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可以判断出是注重平等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A和B均是从政治层面举措;是生产资料举措,都不符合题意。考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发展巴黎公社措施2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
32、,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可以判断当时是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拖延不决的问题是指临时政府没有坚决退出一战,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选项分析均符合题意。考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发展十月革命影响22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杜会矛盾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转变,故本题选择项;A是1949年;是19491954年;中各党派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新中国初期政治政协职能转变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两岸贸易与投资妞额出
33、现一定程度衰退,但两岸人员往来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与机制化继续推进”可以判断出是两岸经济发展,故本题选择C项;属于政治理论;中国共认可不符合事实;D中处理中没有体现。考点:现代中国政治“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发展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毛泽东根据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美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可以判断出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为此采取措施有利于中国外交举措,故本题选择C项;中制约不符合题意;中不是反对苏联;中是独立自主的体现。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一大片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苏联战略导弹部队、防空部队、潜艇成员提高全军的战备状态和警惕性。这一事件使整个加勒比海上空笼罩着核战争的阴影”可以判断出是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刚刚结束时间是年,古巴导弹危机时间是年,故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古巴导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