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2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检测训练目标主要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变法的局限性和失败的必然性维新思想的宣传变法法令的颁布变法的失败(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1、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A、促进思想启蒙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2、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 3、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支持维新派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4、资产阶

2、级维新人士指出:“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其主张实际要求建立:A 君主专制政体 B 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主共和政体 D 三权分立5、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是:A 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 B 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C 开始组织留学教育 D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6、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 BC

3、D7、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D付诸了实践8、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根源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9、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 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10、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 B强学会的成立C中

4、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11、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维新派团体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时务学堂 D万木草堂12、下列表述与严复无关的是A发表原强等政论文章B参与创办时务学堂 C在天津创办国闻报D介绍进化论名著天演论1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 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A B C D1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5、 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 C.变革政治制度 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三权分立制D.君民共主制16、(江苏)1895年,维新变法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17、“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希望参与政治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反对君主专制A、 B、 C、 D、18、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

6、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19、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0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2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A.

7、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2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严重 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3、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 24、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表述正确的是: A.全面批判传统文化 B.借助古文经学,制造变法理论C.引用西学,阐发儒学 D.号称尊孔

8、,实际降低孔子权威 25、下列哪一图片反映事件使维新思潮演变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A B C26、戊戌政变后关于维新变法人士命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康有为逃亡日本B.谭嗣同慷慨就义C.梁启超化装出京,逃亡日本 D.大多数与新政相关的人士或被囚禁,或遭罢黜27、戊戌变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B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28、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29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

9、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 B C D30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A盛世危言 B变法通议 C仁学 D天演论)31、(20分)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两国都感受到来自欧美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及伴之而来的坚船利炮的威胁,都走上了改革之路,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国改革有相似之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和中国分别进行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2分)(2)依据两国国情,概括指

10、出两国改革背景的相同之处? (8分)(3)改革既然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上述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问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中国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4)你认为日本的这次改革在该国的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4分)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

11、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7分)(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

12、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4分)(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33、(10分)(南通市2008) 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被称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请在下表中有关空白处填空。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明治天皇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光绪帝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34、(10

13、分) (08届盐城市一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参考答案1、A 2、D 3、D 4、B

14、 5、D 6、D 7、A 8、C 9、D 10、D 11、B 12、B 13、A 14、C 15、D 16、D 17、B 18、A 19、B 20、A 21、B 22、D 23、B 24、B 25、A 26、A 27、A 28、B 29、D 30、D31、(20分)参考答案:(1)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2分)(2)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西学传播及启蒙思想的影响。(8分)(3)日本: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

15、革命成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6分)(4)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巩固日本近代天皇制度;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崛起为东方强国;没有彻底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踏上对外扩张之路。(4分)32、(15分)(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3分)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分)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4分)(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

16、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4分)33、(10分) 改革人物改革任务历史地位证据理由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改变落后现状(1分)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明治天皇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1分)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分)光绪帝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2分)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推动了思想解放,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等(2分)34、(10分)答案(1)材料一:明治维新;材料二:戊戌变法。(2分)(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4分)(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