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统治者逐渐形成“殷鉴”理念,如诗经大雅荡之什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召诰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并有意识地整编前代文献。据此可知,“殷鉴”理念A.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 B.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C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D.是对商文化传统的沿袭2.表1是20世纪后期在广西梧州地
2、区出土的汉化钱币情况。这主要反映出A.两汉时期币制混乱 B.南方地区普遍贫困C.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D.东汉经济强于西汉3.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下令放弃本部族崇拜的天神不祀,改为圆丘祭天、方泽祭地和以祖宗配天,把君临中原的北魏第一位皇帝拓跋郁律奉为太相,位列太庙。这些举措旨在A.革除鲜卑族落后习俗 B.承继华夏文化正统地位C.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D.消解旧贵族的政治阻挠4.圈1为宋代霜篠寒雏图(局部),该画呈现出“重形似、尚理法、精密不苟”的特点。该作品体现了当时A.文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艺术趋向平民化的取向C绘画写意传神的总特征 D.理学对审美旨趣的影响5.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
3、之于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君主权力日趋衰落 B.政府行政决策产生异化C.内阁法定地位已丧失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6.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中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B.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7.根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498个历史人物的信息中,具有捐纳经
4、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674人,占总数的59.45%,形成了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徐天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教 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8.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学会等途径进行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的觉醒 B.知识分子的推动 C.国共合作的实现 D.俄国革命的影响9.图2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迁徙的示意图。图中这一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B.新文化运动
5、的影响C.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在对外战争中,罗马执政官托克瓦突斯下令:任何将士不得在布阵外与敌方将军独自对阵。其子自恃骁勇,不顾军令,挑战敌方首领,虽然杀了敌方将领,但仍因违背军令而受到军法处置。托克瓦突斯处理这一事的原则A.反映出执政官权力的滥用 B.旨在维护军事行动的严肃性C.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11.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曾说:“我愿即便最卑微的妇女,也能阅读福音书与保罗书信(基督教经典),我希望它们能被译成所有语言。”据此可知,伊拉斯谟A.主张天赋人权 B.抨击教会腐败 C.强调因信称义 D.倡导教育平等12.拉美地区有
6、很多地方直接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us)为名,如:萨尔瓦多(EI Salvador)及其首都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阿根廷的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岛(Isla de Salvador)及秘鲁的赫苏斯(Jesus)等。这反映出拉美地区A.深受欧洲殖民运动的影响 B.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C.天主教信仰成为全民共识 D.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13.表2为1840年至188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英国工业走向衰退 B.欧美联系日益加强C.美洲实现完全独立 D.世界经济有所发展14.图3为统编版历史教材中的
7、插图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境。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英国政府奴役中国劳工参战 B.欧洲战事的惨烈程度C.中国对一战协约国胜利的贡献 D.中国沦为列强殖民地15.图4展示的是依据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全球经济划分为5大集团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据此可知A.各国经济实力差距拉大 B.产业革命推动全球发展C.西方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D.日本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第II卷(选择题 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12分)图5、图6、图7分别代表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周代时期、西汉时期、明代时期)所面临的
8、军事威胁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分别提取图5、图6、图7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7.(14分)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说“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讲求洋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李鸿章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生于50年
9、代上集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根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栗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是这种期待感。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生于50年代下集陈丹青:我想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始在各个领城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
10、,在各个领城他们必须把路踵开来,时代給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50年代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19.(15分)1787年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不仅以时间长、成效大而闻名于世,更是以其长达116天的激辩而名垂史册。与会的55位代表,各怀已见,力图制订一部国家级宪法,他们往复辩论。在关键问题上相持不下。甚至以离会来威胁和抗议,最终却拿出了一部让世人瞠目的宪法。在制宪会议上,以讨论弗吉尼亚方案进入正题,这说明会议由修改和完善邦联条例转向制定新的宪法。会议最终的文本就是著名的1787年宪法草案。摘编自刘俊利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1)编写一幕发生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辩论的场景。(8分)(要求:先写出辩论主题,主题要紧扣美国当时的政治或经济情况;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辩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上述对话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历史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