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43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题试卷16.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苏联建设经验教训【考点定位】(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着重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同时考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措施、特点和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突出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抓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模式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

2、及改革的局限性;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因果联系。【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全国卷文综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答案】:A【解析】:19641982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是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它的最大缺点是仍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体制僵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丧失活力。2(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

3、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错误。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

4、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答案】:B【解析】:做此题的关键在于“废除土地私有制”一定要对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答案】:D【解析】:抓住关键词: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这三个关键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人物、方式、目的三个要素。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32

5、)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答案】:B【解析】:题中关键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无粮不稳,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前困境。A项表述因果关系错误,C、D两项在时间上远在新经济政策之后。2(2010年北京卷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

6、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D【解析】:思路一:虽然不用市场调节取代计划的主导作用,但却承认商品货币关系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即试图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思路二: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3(2010年重庆卷文综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比较强 B.

7、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答案】:D【解析】:这是二战期间的苏联,ABC三项都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没有依赖、没有完成、少受冲击)。4(2010年江苏卷历史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 (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

8、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1)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09年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9、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由文字信息中“20世纪30年代初”“ 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2(2009年江苏历史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

10、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3(2009年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要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强攻”、“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失败”。4(2009广东理科基础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11、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5(2009天津文综历史12(4)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

12、炳林世界当代史(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4分)【答案】:(4)存在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最终结果: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4)材料五中反映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注意从经济结构比例和人民生活两个方面概括。从体制上分析原因,也从体制上引入最终结果。【两年模拟】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一)20世纪20年代,一位苏俄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

13、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作用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从20世纪20年代,“织补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等关键信息判断。2(福建省朋口中学2011届高三文综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文中所描述的苏俄(联)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的政策【答案】:D【解析】:从题中关

14、键句“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判断。3(山东省济南市2011届第一次调研文综)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C推行新经济体制 D实施“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答案】:A【解析】:题中所述苏联重工业迅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是A项。4(2011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文综)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

15、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是指把苏联引向解体的戈尔巴乔夫。5(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四)有人评价赫鲁晓大“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赫鲁晓夫“跨进新时代”是指他领导下的

16、苏联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6(浙江省台州市2011届高三调考文综)(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AB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

17、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材料二: 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图18)图18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

18、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4分)并分析共同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4分)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6分)【答案】:(1)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建设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回答4点即可得8分)(2)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19、(或出现三年困难时期);苏联1963年出现农业危机。(4分)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客观规律(4分)(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4分)原因:中国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4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2分)【解析】:(1)“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可从体制、政策、建设热情、技术水平、有利时机等多角度归纳。(2)从图18中归纳体制中、苏两国特定时段农业发

20、展的走势,得出相应阶段两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从经济体制和指导方针角度寻找原因。(3)结合材料二和图18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走势,准确指出变化趋势,并结合体制改革和农业技术分析原因。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福建省龙岩市2010届高三二次质检文综)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 新经济政策时期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 卫国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之前的“凯歌时代”和之后的“剥夺时代”,理解“退却时代”(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2(天津市南开区2010届高三二

21、模文综)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答案】:C【解析】:理解20世纪30年代“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含义(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之一)。3(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一模文综)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

22、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全国是统一的“大工厂”和“中央调配”,易选B项,这也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征;A项错在“指导性”,正确的说法是“指令性”。4(广东省四校联考2010届高三上期期末)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答案】:C

23、【解析】:题中“蛮干家”是指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5(山东省淄博市2010届高三上期期中)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乎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军工专家和军工生产的高比例实际上说明了苏联国民经济中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比重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年原创】1在一部苏联电影中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两个农民受全村委托,外出买了一批粮食,运回村子途中被红军查获,他们开了一

24、张收条给农民,然后把粮食全部没收。这部电影应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攻克柏林 C列宁在1918 D战争与和平【答案】:C【解析】:农民粮食被没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即C项的时间范围内。2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没收地主土地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B【解析】:题中,“被打得半死的人”是三年内战结束后苏俄面临严峻的形势,“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是指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拐杖”即是新经济政策。3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

25、:“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答案】:B【解析】:毛泽东这一评价是说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政策让农民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把农民坑得很苦,即B项所说。4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BCD【答

26、案】:A【解析】:从表中时间和经济情况看,项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项错在“不重视科学技术”。5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苏联采取这种粮食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B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挫【答案】:C【解析】:这种牺牲农民利益和牺牲农业长远发展利益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考点预测】纵观2009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这一专题,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

27、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作用、赫勃戈三人改革的递进关系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高考母题】1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题中“消灭商品经济”、消灭“商品交换”,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流通

28、方面的规定。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俄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实行粮食税 B废除农奴制 C兴办集体农庄 D收集余粮统一分配【答案】:A【解析】:结合题中所述时间和苏俄农民对改变经济政策的迫切需要,综合判断为A项;D项错在“统一分配”。3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消费品生产 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A B C D【答案】:A【解析】:“苏联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是指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严

29、重问题,排除项。4“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恶化、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的构想”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题眼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即主张实行“改良的社会主义”的戈尔巴乔夫。5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主要是肯定赫鲁晓夫改革成功的一半,即D项;其余三项表述不符合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