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频统计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abb3卷1考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兼顾效率与公平bcc3卷1考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础知识梳理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2)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3)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4)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1)原因(客观必然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2)意义(优越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效率)。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公平)。(3)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1)生产要素:劳动、知识、技术、土地、信息、管理和资本等。(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常见类型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
3、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信息要素:信息要素的所有者根据该信息对生产经营的贡献来获得回报。土地要素:土地、房层的租金和转让金等。特别提醒(1)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3)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存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3)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
4、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典型例题讲解例1(2017嘉兴市学期期末)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8万元,炒股获得收入0.5万元。材料中小张获得的收入依次为()A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根据材料“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8万元”可以判断该项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炒股获得收入0.5万元”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故D正确。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
5、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例2(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12)下表为近三年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收入增长率2013年2014年2015年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9.68.98.2工资性收入年增长率(%)9.28.07.0财产性收入年增长率(%)1.46.912.9注:财产性收入是指运作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居民收入
6、增速下降 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比重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居民投资渠道增加ABCDD由图表中信息:“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工资性收入年增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即可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故符合题意;再由信息词“财产性收入年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即可断定居民投资渠道增加,符合题意。题组对点训练1(2017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前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分配 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
7、按生产要素分配 前者属于合法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BC DD承包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转包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中土地要素分配,都属于合法收入,正确,故D项应选。2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效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做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按管理要素分配C这些激励性规定是要激励科研人员,提高科研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对应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中技术要素分配的方式,C符合题意。3某国有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单位:元),该职工按劳分配所得是()项目
8、年份 工资奖金股息房屋出租技术入股合计20167 5003 0005002 5002 00015 500A.7 500B10 500C5 000D12 500B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该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所以该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故答案为B。股息、房屋出租获得的收入和技术入股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考点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基础知识梳理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提醒收入分配公平,既与平均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也有别于贫富悬殊或两极分化。2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
9、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3兼顾效率与公平(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0、。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总的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具体要求: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特别提醒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完成,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
11、员的工资等。典型例题讲解例3(2015年10月浙江高校选考,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F )解析牢记教材中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表述:“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即可判断试题中的说法颠倒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较容易判断出该题是错误的。例4(2017温州市十校联合体初考)近日,人民日报调查显示收入分配改革公平最受关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缩小收入差距的是 ()促进就业机会公平,提高劳动者技能生产要素的收益由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根据经济发展,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健全生产
12、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ABCDC按生产要素分配往往会拉开收入差距,观点不符合题意;观点有助于在初次分配中缩小收入差距,故C应选。题组对点训练1(2016宁波市高二九校联考)如果把社会财富比喻成一锅粥,社会群体中的每人每天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者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每次每个人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用仪器量过的一样。这一“分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A公平的分配必须平衡收入差距B促进公平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C完善市场规则需要建立诚信制度D资源合理配置可以促进共同富裕B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B正确。A、C、D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7浙江建人高复第一次月考)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
13、“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这主要说明()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C发展市场经济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CA观点错误,发展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导致不公平;B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分配制度与公平的关系;D错误,提高效率并不是实现公平的目的。3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可能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之策是()A大力发展经济B完善分配制度C坚持按劳分配D兼顾效率与公平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建立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之上,A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