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38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17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I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南北文化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

2、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黄河与长江作为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奠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

3、方文化,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义的神韵。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合流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剧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

4、马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北方是麦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

5、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种子,是南方文化向北方播撒现代福音;20世纪后半叶则有文化界劲吹

6、东南风,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厮杀过来,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节选自徐衍主编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删改)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周朝起至今,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B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C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D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

7、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称谓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黄河与长江则从远古时期就形成了黄河、长江文明两大文化体系。B王逸的楚辞章句中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巫术文化可以激发屈原的灵感,丰富屈原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刺激屈原无穷无尽的想象。C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的差别和南北文化的对立融合,而当南北文学走向合流后便促成和孕育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D20世纪后半叶港台商业文化从南方一路向北方传播,演化成大众文化对北方精英文化的挑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帝打败了炎帝,奠定

8、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但南方文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强大时还有可能压制着北方文化。B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化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民歌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健质朴,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C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土中,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D20世纪,南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曾领导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如20世纪前半期进行的北伐战争,就表明南方文化在起引导作用。【答案】1B2B3D【解析】1【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

9、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A项,“从周朝起至今”时间表述错误,“至今”属无中生有。C项,强加因果。D项,分析错误,表述过于绝对。2试题分析:B项“王逸楚辞章句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说“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信巫的事实,与“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应该是作者的观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

10、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偷换概念。3【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无中生,B项曲解文意,C项混淆范围。1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

12、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

13、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官侍中。(选自宋史沈伦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B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C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D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这称之为避讳。避讳的种类繁多、方法多样。B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

14、的记载和解释。C“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深邃的房屋”,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指内心。“宸衷”指皇帝的心意。D丁忧,是古时官员遇有父母之丧,暂离公职而在家服丧守制。服丧期内,除有特旨外,停止升转,停给俸禄,守丧毕,则起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伦清正廉洁。掌管钱库以清廉著称;在成都时,洁身自好,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B沈伦爱惜百姓。扬州、泅水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了不少百姓。沈伦将实情告诉宋太祖,并恳请皇帝开仓贷粮救济百姓。C沈伦清廉正直。为官不贪不占,家中宅第低矮简陋,也坦然处之;即使宋太祖派人给他修建房屋,他也缩小规格

15、。D沈伦淳朴谨慎。皇帝每次出行,大多命令他留守;又信奉佛教,笃信众生平等,所以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2)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答案】4B5C6D1117(1)当时的权贵大多违反禁令在秦、陇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都到皇上面前认罪。(2)沈伦暗地告诉宦官,希望规格小些。宦官告诉了皇上,皇上也没有违背他的意向。【解析】4试题分析:“殆”是大概的意思,修饰“至”,“岁余”是“一年多”的意思,不要分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6、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殆”是大概的意思,修饰“至”,“岁余”是“一年多”的意思,不要分开。5【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

17、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宸”此处原本指北极星。6试题分析:沈伦斥退童子,希望以此得福。【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沈伦斥退童子,希望以此得福。7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冒”“市”“营”“自启”“私”“愿”“制度”“闻”。【考点定位】理解并翻

18、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冒”“市”“营”“自启”“私”“愿”“制度”“闻”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县人。原名义伦,因与太宗名字后一个字相同,仅叫“伦”。从小在嵩、洛间学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凭借讲学自己养活自己。

19、后周显德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同州节度使,宣徽使昝居润和沈伦关系很好,把沈伦推荐给宋太祖,沈伦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后来又陆续接管滑、许、宋三镇,都让沈伦担任从事,掌管留使的钱库,凭廉洁闻名。出巡经过扬州、泗水,适逢这年发生饥荒。百姓饿死的很多,郡县的官员对沈伦说:“郡里储备的军粮还有一百多万斛,如果借给百姓,到了秋天再收新粮。这样公私都有利。这事非得您去请示不可。”沈伦回到京都后把详细情况向皇上汇报。朝堂议论的人阻止说:“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无法回收,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宋太祖就问沈伦,沈伦说:“国家用库存的粮食赈济灾民,自会招来祥和,庄稼丰收。怎么还会有水旱灾害?这

20、事应当由皇上来决定。”宋太祖立即下令打开粮仓借粮给灾民。建隆四年,朝廷军队讨伐蜀地,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在此之前,王全斌、崔彦进等进入成都,争相掠夺百姓家的财物和年轻的女子。只有沈伦居住在佛寺粗茶淡饭,有人拿奇珍异宝当作礼物进献,沈伦都拒绝了。回朝时行李箱中的东西只有几卷图书而已。太祖知道了,于是贬黜了王全斌等人。在这之前,沈伦的宅第低矮简陋,他却处之坦然。当时的权贵大多违反禁令在秦、陇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都到皇上面前认罪。沈伦也曾经给母亲采购木材修建过佛舍,因此也奏明了这件事。宋太祖笑着对他说:“你没有违反规矩。”宋太祖知道他没有修葺宅第,于是派遣宦官按照图纸

21、监督工匠替他修建。沈伦暗地告诉宦官,希望规格小些。宦官告诉了皇上,皇上也没有违背他的意向。沈伦清廉耿介淳朴谨慎,皇帝每次出行,大多命令他留守。他喜欢佛教,相信因果报应。曾经盛夏时候坐在房里,任凭蚊虫叮咬皮肤,童子拿了扇子来,沈伦就斥退他,希望以此得福。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适逢饥荒,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差不多借出去了一千斛。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1111开宝二年,因母亲去世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理政。太平兴国六年,疾病发作,从此经常请假。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被追赠侍中一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日寄乡友1南朝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翠枝结斜

22、影,绿水散圆文。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8 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5分)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结”形象地写出了枝条与倒影交叠相连的春日迷人景象,极具画面感。“散”字形象地写出了春景活泼之动态美: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打破,一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答“拟人”亦可)9全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诗人对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一、二句直写自己羁旅在外,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之苦。三、四句写

23、“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11【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和炼手法方面考虑。9试题分析

24、: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旅心”“恨”“离群”“思君”分析情感,表达情感的手法主要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旅心”“恨”“离群”“思君”分析情感。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

25、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3)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 , ”。【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

26、级为识记A。【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渲染秋江景物”“ 择师的标准”,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扪”“膺”的写法。1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逍遥游聂鑫森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

27、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贺先生一声大喝:“你

28、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陶淘说:“是,是。”“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

29、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

30、了。“贺先生,您不该救我!”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

31、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逍遥游写一个知识分子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骨、忧患和生活价值取向,语言十分考究,章法自然,气韵不凡。B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

32、人公贺先生的故事,这种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把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展露无遗。C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D文章把贺先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人物,人物有意思,意思里面有底蕴,底蕴里面又融入作者的理解。E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111(2) 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3)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4)有人认为文中第三自然段对

33、贺先生外貌描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A3D2E1。(2)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洒脱随性:文革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3)“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题目点出贺先生的身份;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

34、说的主题。(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4)参考答案:可删去从人物形象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后文人性格并无多少关系。从情节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上下文没有什么联系。从主题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并不能有效地表现主题。从叙事上看,此处外貌描写隔断了上下文,显得较突兀。不能删去从人物形象上看,此处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某一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情节上看,此处外貌描写呼应了上文的“散木”。从主题上看,此处外貌描写透露了人物的风骨及其神韵从侧面表现了主题。从叙事上看,作者不急于把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展露无遗,反而是慢条斯理的从名字、专长、外貌等角度对人物娓娓道来。(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

35、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

36、题的选项ACD考核内容,选项BE考核手法。其中BC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文革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洒脱随性”的性格特征。【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

37、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学识渊博”“ 从容镇定”“ 洒脱随性”和“责任感强”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

38、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4)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要素情节、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原因。【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第II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美国一

39、家新闻媒体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压力最大的50所高校”排名,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分列前三位,在这些学校中,学生通宵赶作业是。2016年春晚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且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既接地气,又传递了正能量。防爆队官兵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战准备,携带着弹药武器向事发地点赶去。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情况已经。A习以为常 家常便饭 司空见惯 B习以为常 司空见惯 家常便饭C家常便饭 习以为常 司空见惯 D家常便饭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家常便饭”多用作宾语,“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多用作定语、谓语。“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

40、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多用作定语、谓语【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第句中的“通宵赶作业是”,第句中的“电话诈骗”,第句中的“这种情况已经”。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商标权纠纷和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等行为均是微信侵权处理的重点。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

41、”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

42、(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D逻辑顺序不当。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43、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ABCD【答案】C111【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

44、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C 115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 ,例如气候。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更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 。只要气候有差别, 。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遍增长。【答案】还受制于多种因素 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 人的身高就会存在差异(答对1句得2分,答对2句得3分

45、,答对3句得5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前文“不只是取决于营养”,第空注意前面的“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第空注意前文“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还受制于”“矮个子则适应”“身高就会存在差异”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

46、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16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年龄段选 项 1825岁2640岁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82%69%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72%23%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74%65%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35%6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答案】(1)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能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2分)(2)异:小年龄段(1825岁)志愿者更认同于从志

47、愿服务中获得某些技能,(2分)而大年龄段(2640岁)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2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在审清表头的基础上注意比较百分比的差异。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

48、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被耙子打了脑袋,不把耙子拿开,却把耙子钉在路上。简短的材料给予我们智慧:解决问题,我们要抓住关键,从根本做起。你或许常常忧虑学童的校车安全问题,你或许始终责怪冷漠的路人没有救助血泊中的小悦悦,你或许总是忧虑许多家国天下事,尽管已千百次苦思,萦绕你心头的问题依旧挥之难去。可是,性急的你啊,请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什么让这些问题总是存在?只要找到问题关键,只要你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困扰在你心头的“大山”,终将被永远移去,你的笑脸将如春日更加灿烂。只要能从根本上去鲜决问题,年幼的学童将多一份安全。君不见校车安全事

49、件频频出现,许多幼童命丧黄泉。可是,每次事件发生之后,要么追究几个责任人,要么提出几点要求,校车安全问题依然出现,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法规,就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就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校车安全总被社会关注,幼童的安全却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曾经忧虑的你看到国家出台了校车强制标准,幸福的童音飘荡在每个家庭,你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是的,只要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将充满温暖。【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四幅画的关系有点儿像小说的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有点儿像格律诗的结构层次起、

50、承、转、合。第一幅画,学生结合第三幅画认识到那只箱子是工具箱,从而认识那一位是一个修理工。至于该画面如何说明一时难以决断。第二幅画是在认识了第一幅画的基础上才认识到:修理工因为不在意才误踩耙齿,被翘起的耙柄击打头部。第三幅画有学生说明为:“修理工抡起锤子使劲钉着”,后又改为“背对着人们抡起锤子”;都不妥。原因是孤立地看画,而没有联系其他画面,更没有结合这组漫画的中心主旨去考虑这一幅所承担的作用,说明的是这一幅画面的表面现象。联系其他画面,结合这组漫画的中心主旨去考虑,才能理解到:修理工为了不让别人再被击打,或是为了报复耙子,采用把耙柄钉住的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第四幅画就很好说明了。修理工心满意足(或“自以为得计”)地走了。这时,第一幅画的说明也就产生了:修理工手提工具箱匆匆赶路(可以不要“手提工具箱”)。第二幅画的说明:误踩耙齿,被翘起的耙柄打中。第三幅画:气急败坏,把耙柄钉在地上。标题的确定,则是把四幅画的说明连接起来,予以理解。此时的理解,凭借的是生活的经验。标题则是对这种行为、这种人、这种情绪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