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在国家权力分权学说方面具有继承发展关系的是()A洛克卢梭B霍布斯伏尔泰C洛克孟德斯鸠 D斯宾诺莎卢梭解析: 孟德斯鸠把洛克的分权思想进一步阐发为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思想,因此C项正确。答案:C2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造成的影响是()A捍卫了新教徒的宗教自由B导致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政权之争C使得民众对国王不满情绪高涨D直接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 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税和强行借债的做法,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王权、凌驾于议会和人民之上。权利请愿书的通过则是在这种背景
2、下出现的。A项不符合史实,B项“政权之争”言之有过,而D项错在“直接”一词上。C项所述是提高了民众觉悟,为后来的革命创造了条件。答案:C3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拿破仑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经济根源人权宣言是革命的重大贡献大革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A BC D解析: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错误,故选C项。答案:C4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分权制衡C
3、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答案:D5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持续时间长影响大斗争曲折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普选权,具有明确的斗争纲领,错误,故选B项。答案:B6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巴黎公社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巴黎公社开创的“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项。答案:D7
4、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讨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时的列表。从中能够提取的正确信息是()历史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多种道路的选择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通过阶级分析法可知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无论在指导思想还是斗争目标上都是不同的,而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即可排除
5、A、B两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一直是反侵略与反封建(即求民主)结合在一起,排除D项。而从表中可看出世纪之交两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答案:C8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定词:“1912年1月”,由此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中华民国成立。答案:C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达的基本理念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君主立宪A BC D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并不
6、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排除。 答案:A10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开明绅士李鼎铭指出,“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时遵循的原则是()A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三三制”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解析: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开明绅士”“自由、平等”等,可以推理出这是中共组织的选举,当时其选举原则应为“三三制”原则。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洛克(16301704年)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英国资产
7、阶级革命期间,洛克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思想主张。洛克反对英王查理一世宣扬的“君权神授”,认为君主权力最初出自人民与君主订立的契约,来自人民的授予;人民授予君主权力的目的是要求君主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的自然权利;当国王及其政府的行为与上述目的相违背时,人民有权采取行动甚至暴力将国王的权力收回。洛克倡导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通过劳动获得合法财产,任何人包括国王、政府都无权剥夺他人的合法财产。洛克主张每个人不论出身、地位高低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并在没有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自行其事。洛克提出,为防止国王暴政的发生,必须对国家权力实行分立,立法权由人民选举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外交权由国王行使,而且立
8、法权高于行政权,国王必须受议会制定法律的约束。洛克的以上主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引自洛克的政治思想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的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要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将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重要人物,贵族或是平民组成的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
9、的精神(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洛克主张中体现启蒙运动的思想观念,并说明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5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对洛克国家权力分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说明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影响。(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对英国君主政体建立角度来分析。第(2)问第一、二小问根据两人思想的同异来回答;第三小问从对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建立的角度来分析。答案:(1)观念: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或政府保护私有财产);自由平等;以分权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影响:指导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君主专
10、制政体,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5分) (2)继承: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将司法权列入分权范围;形成更合理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理论。影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5分)1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摘编自辛亥革
11、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密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5分)解析
12、: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国会”“责任政府”等分析解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1907年时间信息,根据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归纳。第(2)问结合第(1)问及材料二中的“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等信息归纳即可。 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 (5分)(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5分)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
13、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4、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6分)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内容,两者相同之处的关键点是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然后根据材料归纳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基本民主原则即可;不同之处的关键是抓住宪法规定的政体本质,法国为君主立宪制,中国为民主共和制。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主与专制力量的博弈过程;第二小问要结合第一小问的内容,即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历程中归纳出斗争历程的曲折性、艰巨性等认识。答案:(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15、民主共和制。(4分)(2)历程: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的斗争历程。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曲折性。(6分)14(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路
16、,皆用来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学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行哉!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二,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分歧又是什么?(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异同?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主张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方式有何不同?(2分)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
17、从两人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其目的,主要分歧只是方式不同。第(2)问的异同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原因要从两人的阶级立场去分析。第(3)问两人都属于资产阶级,但派别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根本目的相同而方式不同。答案:(1)相同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分歧: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材料二主张“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2分)(2)同:法制、器械、工艺可变。异:材料二主张君主专制,材料三则要改革政治制度。原因:其阶级立场不同,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6分)(3)同: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异:材料三主张改良,而材料四主张革命。(2分)1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18、,回答问题。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材料二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
19、,必须坚持,不可忘记。摘编自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945年8月26日)(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原因。共产党对此有什么对策?(7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中国是否实现了真正的和平?(3分)解析:第(1)问,根据抗战时期的表现和抗战胜利初的形势及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谈判的结果”及“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答出;联系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可看出在中国是否真正实现了和平。答案:(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军队远在大西南,无法实现对全国的控制;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还没有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困难;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对策:尽力争取和平建国,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7分)(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意义: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否。随着内战准备的完成,蒋介石撕毁了协定,于1946年夏,在美国的支持下,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