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7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数学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直线的方程(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数学教案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第5课时) 王新敞课 题: 7.2直线的方程(三)教学目的:1.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满足已知条件的直线方程. 2.通过让学生经历直线方程的发现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特殊式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时,应考虑使用范围并进行分类讨论.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课时

2、讲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着重于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概念建立以及一般式与特殊式之间的互化。若学生基础不好或时间宽裕的话,建议运用一个机动课时,上一节直线方程的习题课众所周知,“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说,应在教学中充分安排观察、回忆、讨论、尝试和发言,使之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实验、发现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着这个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并根据不同的内容调整教法。如公式的推导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例题采用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巩固性训练采用自测练习,教师讲评的方法;综合应用采用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评的方法等教学过程

3、:一、复习引入: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直线的斜率时,直线方程为;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P(0,b),并且它的斜率为k,直线的方程:为斜截式.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某些情况下用斜截式比用点斜式更方便.斜截式在形式上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样,它们之间只有当时,斜截式方程才是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斜截式中,的几何意义3.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当,时,经过B(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写成:.倾斜角是或的直线不能用两点式公式表示.若要包含倾斜角为或的直线,两点式应变为的形式.4

4、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定义:直线与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过A(,0) B(0, )(,均不为0)的直线方程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表示截距,它们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也可以为0.当截距为零时,不能用截距式.直线名称已知条件直线方程使用范围示意图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问题1: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一定可以用以上四种形式之一来表示吗?答:直线方程的四种特殊形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但都有局限性,即无法表示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问题2: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它能表示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二、讲解新课:5.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点斜

5、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四种直线方程均可化成(其中A、B、C是常数,A、B不全为0)的形式,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探究1:方程总表示直线吗?根据斜率存在不存在的分类标准,即B等于不等于0来进行分类讨论:若方程可化为,它是直线方程的斜截式,表示斜率为,截距为的直线;若B=0,方程变成.由于A、B不全为0,所以,则方程变为,表示垂直于X轴的直线,即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结论:当A、B不全为0时,方程表示直线,并且它可以表示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探究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成(A、B不全为0)的形式吗?可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产生直线与轴的不同位置关系(旋转),从而直观、形象地揭示

6、分类讨论的本质,得出“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任何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的结论三、讲解范例:例1 (2001年全国)设A、B是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且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则直线PB的方程是A. B. 2C. D.解法一:由得A(1,0).又PAPB知点P为AB中垂线上的点,故B(5,0),且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已知直线倾斜角互补,则斜率互为相反数,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选C.解法二:0代入得A(1,0).由解得P(2,3).设B(,0),由PAPB解得5.由两点式整理得PB直线方程:,故选C 例2 (1997年全国)已知过原点O的一条直线与函数

7、的图像交于A、B两点,分别过点A、B作轴的平行线与函数的的图像交于C、D两点()证明点C、D和原点O在同一条直线上;()当BC平行于轴时,求点A的坐标解:()设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由题设知,1,1则点A、B纵坐标分别为、因为A、B在过点O的直线上,所以,点C、D坐标分别为(,),(,)由于=3,=3OC的斜率 ,OD的斜率 由此可知,即O、C、D在同一条直线上 ()由于BC平行于x轴知= ,即得 =, 代入=得=3由于1知0, =3考虑1解得=于是点A的坐标为(, ) 四、课堂练习:课本P3练习1.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经过点A(,2);(2)经过点B

8、(,2),平行于轴;(3)在轴和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经过两点(3,2)、(5,).解:(1)由点斜式得(2)()化成一般式得20(2)由斜截式得2,化成一般式得20(3)由截距式得,化成一般式得230(4)由两点式得,化成一般式得102.已知直线(1)当B0时,斜率是多少?当B0时呢?(2)系数取什么值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答:(1)当B0时,方程可化为斜截式: 斜率.当B0时,A0时,方程化为与轴垂直,所以斜率不存在.(2)若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则(0,0)符合直线方程,则C0.所以C0时,方程表示通过原点的直线.3.求下列直线的斜率和在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1)350

9、;(2)1;(3) 20;()760;(5)270.解:(1)3,在轴上截距为5(2)化成斜截式得5,b5.(3)化成斜截式得,b0.(4)化成斜截式得(5)化成斜截式得,0,b.图形(略)五、小结 :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四种特殊形式的复习和变形,概括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B不全为0);点在直线上 六、课后作业:5.一条直线和y轴相交于点P(0,2),它的倾斜角的正弦值是,求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样的直线有几条?解:设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则sin,cos ,tan由点斜式得:2所求直线有两条,方程分别为:2,2.9.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等于8和6,并且分别位于轴和轴上,求菱形各边所在的直线的方

10、程.解:设菱形的四个顶点为A、B、C、D,如右图所示.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顶点A、B、C、D在坐标轴上,且A、C关于原点对称,B、D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0),C(,0),B(0,3),D(0,3)由截距式得:1,即3xy120这是直线AB的方程;由截距式得1即3120这是直线BC的方程;由截距式得1 即3y120这是直线AD的方程;由截距式得1即3120,这是直线CD的方程.10.求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解:在两轴上的截距都是0时符合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320若截距不为0,则设直线方程为1将点P(2,3)代入得1,解得a5直线方程为1,即5 11.直线方程的系数A、B、C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有以下性质?(1)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只与轴相交.(3)只与轴相交;(4)是轴所在直线;(5)是轴所在直线.答:(1)当A0,B0,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当A0,B=0时,直线只与轴相交.(3)当A0,B0时,直线只与轴相交.(4)当A0,B0,C0,直线是轴所在直线.(5)当A0,B0,C0时,直线是轴所在直线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点评: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 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