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0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版)说明本资料是根据几本主流版本的教材,如人教版,岳麓版编写的。此一轮复习学案重在讲,因为练习方面学科网其它精品栏目已经编写了,所以对于练习只在于精,不在于量,此学案可配合其它资料,如学科网精品系列之高考题分项或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等资料使用。知识网络:先总题把握这专题讲了些什么,先串一下知识,让学生不模糊。考点详解:针对考纲要求,把知识点细化,在此过程中会对知识进行地毯式梳理,把课本零碎的知识重组,其中还有考点例题,基本是沿用最新的高考题,答案分析详细,还有答题的题眼,之后还有变式训练,是选取最新的模拟题,做了详细分析。考

2、点延伸:这一栏目主要是对考纲引申出,常考的,又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概括,还解读一些历史概念。仿真高考:会针对本专题的主干知识,选取了各地的模拟题,题目一般是最新的模拟题,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大概是6道选择,1道非选择,题目不在于多,最重要让学生领会当中的解题技巧,和对重点知识的消化,题目后有题眼(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题目)。课前预习-带着考点问题回归课本(三)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高考报告-明确高考形势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

3、。根据高考题经验,高考考查比较多的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2山东考了三省六部制,2012安徽考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012上海卷考了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与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12年全国文综卷和江苏卷考了内阁制,2012年全国文综卷考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2012天津文综考了军机处)这两个考点。考点详解-后分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2

4、)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帮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特点: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对象多元化;层层分封。(4)作用: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贵州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5、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3)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本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3、礼乐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考点例题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2年浙江文综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

6、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变式训练一:1.(2012年青浦质检)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背景:1、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秦国统一六国 3、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7、兴起4、实践:商鞅变法的成功实践(二)内容: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车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三)巩固措施:1、选官制度:沿用军功受爵,制定一套选拔制度。2、监察制度: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检查制度3、考核制度:建立一套考核官吏的制度4、法律制度:制度秦律,轻罪重罚(四)影响:(1)积极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8、,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考点例题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2012年海南历史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变式训练二:2、(2012年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

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内容:(1)中央: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三公九卿转变为成为外朝,是一个执行机构。(2)地方:汉高祖:郡国并行汉景帝:削藩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2、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2)地方:设置节度使,镇守

10、地方。(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措施:(1)削实权 (“权”) 削弱藩镇;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二府削弱宰相权力;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制钱谷(“钱”)地方各路设转运侃,各州郡赋税均由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设三司,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3) 收精兵(“兵”)设三系列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2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纺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四)元朝的政

11、治制度1、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另设宣政辽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2、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是中国古代地主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考点例题三: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

12、党之争变式训练三:3.(2012年济宁质检)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题眼:三省六部制、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解析:汉朝时期的中朝有决策权,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强大,皇权与相劝矛盾加剧,到了隋唐时期,建立三省六部制,它通过三省六部来分割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同时分工明确,效率提高。答案:A。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3、(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2)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1、军机处设立背景: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康熙时设南书房;到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皇帝挑选亲信官员担任军机大臣。2、影响:(1)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2)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3)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3、军机处的最大特点:“简、速、密”。作用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考点例题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5、(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

14、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变式训练四:4、(2012年蚌埠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

15、史料不够真实考点延伸知识(一)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2)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二)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属于是经济基础,分封制属于上层建筑。(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浓厚的部落色彩有浓厚的迷信和神权色彩有开创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高度的集权。(四)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明朝)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宋朝)2、四大趋势:(1)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相权与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4)对边疆的统治不

16、断加强(四)选官制度:主要解决官僚机构官员选拔问题1、西周:世卿世禄(依据是门第和血缘)2、战国:军功爵制(依据军功和和才能)3、西汉:(1)西汉初年:军功爵制(依据军功和和才能) (2)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与征辟制4、东汉:九品中正制5、魏晋:士族制度(依据门第高低选官)6、隋唐-清:科举制考点例题五:选官制度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五)监察制度1、历程:(1)秦: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西汉:中央: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刺史(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 (3)隋唐:门下省 (

17、4)北宋:通判 (5)明朝:都察院2、影响:(1):利处:一定程度上打击地方割据(2)弊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与低效。(六)谏议制度1、历程:(1)隋唐:门下省 (2)北宋:设谏院 (3)明朝: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反映了皇权专制不断加强2、影响:(1)弊端: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 (2)利处:一定程度上防止决策失误(七)部分历史概念解读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

18、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贵族政治: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分封制的推行必然是贵族政治,而分封制的衰落也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必然是官僚政治,秦始皇设职授官,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也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终止,官僚政治是建立在管理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体系。仿真高考-模拟高考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13浙江

19、重点中学摸底)周代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配七鼎,大夫用五鼎,士则用三鼎或一鼎。这一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观念 B等级观念C专制思想 D分权思想2、(2013广东惠州一模)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皇位世袭制题眼: “天下法”解析:比较容易错选B,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才流行的,排除AD。答案:C3、(

20、2012年长宁区期末考)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4、(2013浙江重点中学摸底)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上述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里描述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中书门下制 D内阁制5、(2013广东阳江

21、第一次摸底)有人评价说:宋太祖与明太祖英雄所见略同。其理由主要是A发动兵变,建立政权 B出生平民,乱世起家C分化事权,高度集权 D重视科举,网罗人才题眼:宋太祖、明太祖6、(2012年黄山质检)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7、(2012年上海崇明期末考)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4分)(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7分)参考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