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3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所有细胞均能发生有丝分裂,但只有原始生殖细胞才能发生减数分裂B. 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C. 人通过有丝分裂保证个体各组织细胞遗传物质稳定D.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次数与DNA复制次数均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比较: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不同点分裂的细胞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分裂次数两次一次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2、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交叉互换现象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自由组合不出现自由组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变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4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2个体细胞相同点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纺锤体,都有核仁、核膜的消失与重现过程;都有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现象【详解】人体所有细胞不一定都能发生有丝分裂,例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原始生殖细胞既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也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A错误;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中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但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3、B错误;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人通过有丝分裂能保证个体各组织细胞遗传物质稳定,C正确;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二者的细胞分裂次数分别为1次、2次,DNA复制次数均为1次,D错误。2.细胞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化一般是可逆的B. 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C.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D. 分化的细胞呈现出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稳定性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

4、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遗传信息执行的情况不同。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普遍性。【详解】细胞分化会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正确;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分裂,又有细胞分化,并且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C正确;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正确。3.下列实验中能体现

5、细胞全能性的有 ( )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核移植获得的组装细胞培育出小鲤鲫移核鱼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用悬浮培养的单个胡萝卜细胞培养成可育的植株。A. B. C. D. 【答案】B【解析】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正确;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正确;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育出皮肤,并没有形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错误;核移植获得鲤鲫移核鱼,体现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正确;种子不是一个细胞,因此用植物种子繁殖后代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错误;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

6、养成可育的植株,体现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4.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因素有()X射线照射 煤焦油的刺激 温度过高 细胞失水肿瘤病毒的侵入 紫外线的照射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射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正确;煤焦油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正确;温度过高不会引起细胞癌变,错误;细胞失水不会引起细胞癌变,错误;肿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正确;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正确故选:C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5.下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一个

7、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要长得多。按照图示的方向,图中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错误;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错误;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错误,正确。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6.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

8、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A. 32、16、64、64B. 32、8、32、64C. 16、8、32、32D. 16、0、32、32【答案】A【解析】精细胞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若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该动物精原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变,与精原细胞相同,即32条;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则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6个四分体;初级精母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其数量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即含有64条染色单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

9、有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与染色单体相同,即有64个。故选A。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正确;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染色,错误;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正确;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视野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错误。故选A。

10、8.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A. 大肠杆菌B. 人C. 小麦D. 玉米【答案】A【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遵循德尔的遗传规律,人、小麦和玉米都属于真核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明确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因此原核生物的遗传都不遵循德尔的遗传规律。9.基因型为AaBb

11、与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概率为( )A. 1/4B. 1/8C. 1/16D. 3/1【答案】B【解析】【分析】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详解】将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2Bb:1bb;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概率为1/21/4=1/8。综

12、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10.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A. 受精卵B. 洋葱根尖C. 菠菜幼叶D. 蝗虫的精巢【答案】D【解析】【分析】四分体指的是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两条已经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体细胞主要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蝗虫的精巢是产生精细胞的部位,产生精细胞所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能够观察到四分体。【详解】受精卵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

13、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B错误;菠菜幼叶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蝗虫的精巢能够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而减数分裂过程有四分体行为,D正确。11.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C. F1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将子一代自交

14、,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4)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其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详解】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体现的是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根据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可知,当时出现的3:1是新的问题,B正确;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是对实验验证时的结果,C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既知的事实,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15、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分析过程,特别是掌握孟德尔针对分离定律提出的假说的内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2.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别,并能结合细胞分裂图判断分裂方式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16、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C、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D、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13.下列基因型中,表示纯合子的是()A. yyrrB. YyRrC. yyRrD. YYRr【答案】A【解析】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

17、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因此选项中只有yyrr是纯合子,YyRr、yyRr、YYRr都是杂合子,故A正确。1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兔的白毛与卷毛B. 毛桃与甜桃C. 鸡的光腿与长腿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兔的白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毛桃与甜桃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鸡的光腿与长腿符合“同种生物”,但

18、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

19、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能根据概念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理解性状分离就是亲本1种(性状

20、)子代2种或多种(性状)的现象,把握性状分离的实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6.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

21、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A. 10/16B. 6/16C. 9/16D. 3/16【答案】B【解析】【详解】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单显:单隐:双隐=9:3:3:1,亲本是双显和双隐,故不同于亲本的是(3+3)/16=6/1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22、下图中哪个过程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选A。19.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 雌配子:雄配子=1:1B. 雌配子:雄配子=1:3C. A雌配子:a雄配子=1:1D.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

23、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故选:D。20.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

24、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2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因和

25、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确;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错误;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正确;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

26、,ABD不符合题意。22.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YyRr,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详解】F1是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错误; 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是1:1:1:1,正确; 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都

27、是4种,比例是1:1:1:1,正确; 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三种,比例是1:2:1,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比例是4:2:2:2:2:1:1:1:1:1,错误; 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4种,比例是1:1:1:1,正确。 综上所述,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小结: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为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9种,表现型为4种9:3:

28、3:1。23.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出现()A. 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B. 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 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D. 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答案】A【解析】【详解】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会出现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此病,或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A项符合题意;患病的母亲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B项不符合题意;患病的祖母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其儿子不一定患病,而且其儿媳妇不一定是患者,故其孙女不一定患病,C项不符合题意;外祖父患病,只能确定其女儿一定患病,但是外祖母可能正常,女儿可能是杂合子,故外孙可能正常,D项不符合题意。【点

29、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遗传病类型家族发病情况男女患病比率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相等隐性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相等伴X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隐性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患者只有男性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群体发病率高相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相等24.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A. 只含有15NB. 只含有14NC. 一条链含有1

30、5N,另一条链含有14ND. 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获两个DNA分子,则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选C。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5.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C.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D. 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中的三个成分不属于同一个脱氧

31、核苷酸,A错误;图中表示氢键,生物体内DNA解旋酶可以断开氢键,B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的多种多样,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26.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F1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B. aabbC. AaBbD. aaBB【答案】AC【解析】【分析】可以采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当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详解】根据以上分析,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

32、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综上所述,A、C正确,B、D错误。27.如图是某一伴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根据此图可推出( ) A.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B.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C. -2携带致病基因D. -3是杂合体【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3是女患者,其父亲-2正常,说明该病不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题意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因此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错误;B、由A分析知,B正确

33、;C、由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2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3的父亲正常,从父亲那里获得一条不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从母亲那里获得一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因此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BD。【点睛】根据遗传遗传系谱图结合题干信息判断人类常见遗传病类型的能力及分析遗传系谱图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8.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时()A.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B. 边解旋边复制,有利于DNA复制和转录同时进行C. 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有利于两条链的解开D. 半保留复制,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答案】AC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

34、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场所主要是细胞核。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1)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详解】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A正确;DNA复制与转录不能同时进行,B错误;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则含有的氢键数目少,消耗的能量少,因而有利于两条链的解开,C正确;以原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点睛】本

35、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方式的场所、时期、条件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9.某基因片段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基因片段的碱基对之间是以氢键相连B. 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C. 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 该基因片段中碱基A+T的量始终等于C+G的量【答案】ABC【解析】【分析】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

36、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40,G1=C2=60,C1=G2=80,即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详解】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以氢键相连,A正确;由分析可知,腺嘌呤数量为4003/20=60个,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60(22-1)=180个,B正确;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A+T=120, C+G=280,二者不相等,D错误。故选D。30.下列关于基因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为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

37、列B.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C. 基因是一段具有功能的核糖体RNA序列D. 基因决定了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答案】AB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特定基因中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的特异性。【详解】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是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所以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过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B正确;基因中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8、,不是RNA片段,C错误;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所以基因决定了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功能,D正确。【点睛】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判断本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31.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真核细胞该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_。(2)B表示_过程。图中a、b、c、d一般具有_(相同不同)的遗传物质。若a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3)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如上图的D过程,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膜表面的_减少所致。(4)对人体来说,在A、B、C、D、E

39、五项生命活动中,无积极意义的是_。(5)老年人头发会变白,这与C过程中的细胞内_活性降低有关。C过程中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是_、_。(答其中两项即可)(6)癌症的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抑制DNA的复制,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期。【答案】 (1). 有丝分裂 (2). 细胞分化 (3). 相同 (4). 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或答“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糖蛋白 (6). D (7). 酪氨酸酶 (8). 细胞核体积增大 (9). 核膜内折 (10). 间【解析】【分析】1、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

40、、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衰老细胞中许多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活动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须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特征是表现为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2、分析图示:图中A过程导致细胞的数目增多,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经过B过程,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表示细胞分化。【详解】(1)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

41、方式。(2)图中B形成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则图中由A分化形成的a、b、c、d遗传物质相同。若a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由于某种原因,正常细胞发生了如图的D过程,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致。(4)对人体来说,在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癌变、E细胞凋亡五项生命活动中,A、B、C、E属于正常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无积极意义的是D。(5)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这与C过程中的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有关。C过程中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是细胞核体积增

42、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6)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S期),因此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或S期)。【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生命历程及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综合分析作答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过程,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3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形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43、。 (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定律。(2)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黄色圆粒),_(绿色圆粒)。(3)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的_。(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5)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_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_。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_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分离定律 (2). YyRr (3). yyRr (4). 1/4 (5). 1:1 (6). 3:1 (7). YyRR

44、YyRr (8). YyRR (9). 黄圆:绿圆=1:1 (10). YyRr (11). 4 (12).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杂交后代F1中,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详解】(1)据图所示和以上分析可知,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2)据图所示,黄色圆粒和绿

45、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则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黄色圆粒),yyRr( 绿色圆粒)。(3)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黄色圆粒)与yyRr( 绿色圆粒)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yyRR和yyrr)的占总数的1/21/4+1/21/4=1/4。(4)据图所示,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1:1;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3:1。(5)据图分析,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YyRR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圆=1:1。如果用F1中基因型为YyRr的一

46、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4种,则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特别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常见分离比以及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进行推导和计算,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掌握自由组合定律中测交的实验结果是突破第(5)问的关键。33.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 (2)本实验需要进行搅拌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_,离心的目

47、的是_。 (3)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参照下图被标记部位分别是_(填数字编号)(5)赫尔希、蔡斯实验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答案】 (1). 大肠杆菌 (2). 不含有 (3).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5

48、).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6). 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7). (8). 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性,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复制与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一段时间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

49、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详解】(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含有32P。(2)本实验需要进行搅拌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3)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

50、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那么35S标记组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R基上,即图中的,32P标记DNA的组成单位h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即图中。(5)赫尔希、蔡斯实验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实验流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解释等,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突破该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以教材中实验为背景,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的结构和结论以及实验中的现象,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