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 土壤一、单项选择题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A)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解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根据土壤的颜色为黑色命名的土壤。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D)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解析华北地区的土壤是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是用红色命名,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3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C)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C冷湿环境不利于
2、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解析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环境有机质积累少。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完成45题。4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D)A生物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5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C)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解析第4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
3、来源。故D正确。第5题,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故C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故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故B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物逐渐变薄,故D错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67题。6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C)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
4、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解析结合材料信息“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项正确。7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解析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项正确。二、综合题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通
5、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_。具体体现为:_有机质的积累过程_,_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_。(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腐殖质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氮素_。(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_。(4)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_气候_、_地形_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_长期的发育_过程。解析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生物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经过生物作用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参与作用,再经过长期的发育过程,成土母质就形成了自然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