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98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测评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导学号:239801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几百年来,苏子提出的“诗中有画”这个观点,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我想大家读王维诗,一定像红楼梦里的香菱一样,分明是感到了一种画意,所以才会对苏东坡的见解产生共鸣,关键是对这种画意究竟该如何看待。莱辛曾说:“一幅诗的图画并不一定就可以转化为一幅物质的图画。诗人在把他的对象写得生动如在眼前,使我们意识到这对象比意识到他的语言文字还更清楚时,他所下的每一笔和许多笔的组合,都是具有画意的,都是一幅

2、图画。因为它能使我们产生逼真的幻觉,在程度上接近于物质的图画特别能产生的那种逼真的幻觉。”这是说,诗的语言有一种造型能力,能像画一样给人近似直观的印象。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确有一种宛然在目的逼真感。但即便如此,也别忘了香菱的鉴赏经验:“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这“合上书一想”乃是调动记忆表象的过程,没有读者经验的参与,任何诗都只是一堆语词和概念,和绘画毫不相干。按克罗齐的说法,“凡是有艺术感的人,都会从一行诗句中,从诗人的一首小诗中既找到音乐性和图画,又找到雕刻力和建筑结构”。如果说这一结论略显武断,那么我们可以将命题的外延缩小,说凡是有一定美术修养的人都能

3、从诗歌中读到画意。事实上,正像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的,“我们看见什么,我们如何看见它,这是依影响我们的艺术而决定的”。或者像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说的:“人们看见的总是他们所寻找的东西,而且这要求有一个长期的教育来克服天真的知觉,因为它与客体在视网膜上的反映毫无关系。”“诗中有画”从根本上说,乃是经受美术熏陶的读者用一种特定的欣赏方式(画家的认知框架)去读王维的结果苏东坡并不是这种读者中最早的一位,更早还有殷璠,他已看到了王维“着壁成绘”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王维;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画面。如果读者习惯于从这种美术的角度,从语言的造型能力去欣赏诗的

4、话,那么从曹植、陶渊明到杜甫诗都被看出画意,而且当然也可以分析其构图取景着色的特征。苏东坡不就读出了“少陵翰墨无形画”吗?朱子也曾称赞杜甫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只不过老杜不传画笔,无从捕风捉影;而王维兼擅丹青,遂予人以口实。其实身为画家的诗人,也有诗中无画的,比如顾况也是名画家,他的诗就缺乏造型的兴趣。对这种情形,我们将如何解释呢?看来,诗中有画无画并不取决于作者是否为画家,强调王维“诗中有画”及与绘画的关系,非但不能突出王维的独特性,某种程度上恰恰遮蔽了形成王维诗风的更本质的东西。我发现当代最早的王维研究专家陈贻焮先生几乎不谈“诗中有画”,他认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是“注意把握并描写客

5、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另外,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而对中国诗歌有良好感觉的斯蒂芬欧文教授,在盛唐诗里也只说大多数研究者“从其作品中发现了画家的眼光”,而他本人对此未置一词,却着重分析了王维诗对某种真实性的追求不是从类型惯例中获得的普遍反应的真实性,而是直接感觉的真实性,“通过在诗中描写所见而不是诗人的观察活动,诗人将使得读者眼睛重复诗人眼睛的体验,从而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两位专家的意见都很值得我们深思。(选自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有删改)1下列对作者关于“诗中有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王维的读者,苏东坡提出了“诗中有画”这一观点,它引发了共鸣,并被公认为王

6、维诗的艺术特征。B莱辛认为,诗人语言的造型能力能使人产生逼真的幻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有一种宛然在目的逼真感。C“诗中有画”是经受美术熏陶的读者用特定的欣赏方式去读诗歌所获得的认识,读者的美术修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水平。D“诗中有画”不只是在读王维诗时会产生的感受,贺贻孙发现的“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也是“诗中有画”的表现。【解析】“读者的美术修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水平”说法有误,读者的美术修养是欣赏活动的一部分,作品的艺术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读者的修养而改变。【答案】C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看见什么”和“如何看见它”并不取决于该客体在视网膜上的反映,而是取

7、决于影响我们的艺术和长期受到的教育。B用画家的认知框架去欣赏诗歌,可以看出画意,也可以分析诗句中构图取景着色的特征。这是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诗歌。C顾况是名画家,可他的诗就缺乏造型的兴趣,作者通过他与王维的对比来证明诗中是否有画并不取决于作者是否为画家。D王维诗歌对绘画性的追求,体现在他用画家的眼光描写自己所见到的事物,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解析】“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这是诗歌对某种真实性的追求,而不是对绘画性的追求。【答案】D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和孟浩然的诗都有画意,而王维是因兼擅丹青而被人格外关注其诗与画的关系的。B注意

8、把握并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是王维山水诗真正的独特性所在。C“诗中有画”不能突出王维的独特性,不能代表王维山水诗的精髓,所以我们无须过分强调王维诗中的画意。D斯蒂芬欧文的分析表明,他更看重王维诗对真实性的追求,而对大多数研究者的既成定论未置可否。【解析】陈贻焮的观点只是对王维诗风的一种解读,作者认为“值得我们深思”,并非肯定这种观点。【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导学号:23980169】(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心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

9、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

10、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

11、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选自古文观止)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B.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C.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D.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

12、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解析】“未战养其财”“ 将战养其力”“ 既战养其气”句式一致,三句内部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项;“烽燧”“ 斥堠”是名词,分别作“谨”“ 严”的宾语,两句的句式一致,据此排除D项。【答案】A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燃火叫“燧”,夜间放烟叫“烽”。 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B. 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C袒裼(tn 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D.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解析】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13、【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设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蜥蜴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

14、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解析】B项,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意思是说,兵有奇正,兵不厌诈,要用扬长避短之正,须设暴短阴长之奇,“暴短”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答案】B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5分)译文:(2)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5分)

15、译文:【答案】(1)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2) 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

16、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

17、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

18、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患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患。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

19、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木棍,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导学号:23980170】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注】穿破

20、,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注】龙孙:竹笋的俗称。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这四句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5分)【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词句描写的内容和体现的象征意义,词句描写了词人登高楼眺望所见之景:因为春山重叠,遮蔽了目光,加上烟波浩渺,看不到家。联系辛弃疾所处的环境,可以明白“家”不仅指词人实实在在的家,也指国家。由此可以得出词句的象征意义。【答案】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

21、,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解析】把握词句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从内容上看,词句表现了对春归的怨恨;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词人的“愁”除了春怨、思乡之外,更多的体现出来的是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答案】这三句承上启下,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

22、深沉悲痛。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身壮志难酬的感叹;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2398017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两句追忆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何等威猛的气势。(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衷赞美赤壁美景时,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于是感慨道:“_,_。”【答案】(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

23、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导学号:2398017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使圆成方欧亨利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蔑。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基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这个世

24、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的报复。一年后,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

25、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山姆到纽约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

26、方。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蒙了。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他

27、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刷地擦过他的膝盖。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

28、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眼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岔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

29、意义。B小说多次对“圆”与“直线”加以描述,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C小说用语形象幽默,如把家族成员的被杀形容为树枝的修剪,把胖子走出人流形容为“滑”出来,把找不到门把手说成“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D“来往的人流中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突出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E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大团圆结局。【解析】A项,原文是“也许领悟到”;D项,只是暗示,

30、非“突出表现”;E项,对卡尔的形象刻画并不细致。【答案】BC(2)小说前三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暗示了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欢的原因是这种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结构与表达上,自然界和人为事物的特征形成对比,有助于揭示主题;用圆和直线来表示自然与人为的事物,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答案】自然界和人为事物的特征形成对比,有助于揭示主题; 有助于与下文关于圆和直线的描述相照应,使主题更加鲜明; 暗示了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欢的原因是这种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用圆和直线来表示自然与人为的事物,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每

31、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山姆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答案】强烈的复仇心理:离开家乡的山岭,到大城市追杀躲避的卡尔。 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 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挨近胖子和他交谈。 单纯,自然:遵循习惯的生活方式,当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小说结尾的

32、一大特点,请结合本小说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8分)【解析】本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他的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欧亨利”式结尾,即故事的结局既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细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当然要做到这个特点,文中必不可少作巧妙的伏笔和铺垫。【答案】山姆本是去复仇的,却在见到卡尔后表现得非常高兴,这似乎不合情理,但前面其实早有铺垫。(2分)小说先交代了山姆持枪准备复仇,再以“眼珠变红”强化读者对他复仇心理强烈程度的印象,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进行铺垫;(2分)然后叙述了他在纽约一系列的遭遇,为结局的合理性进行铺垫;(2分)当感到极度孤单和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他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顺理成章了。(2分)(意思对

33、或有道理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导学号:23980173】曹禺执教剧校曹禺来到南京几天了,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节,他正忙着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他作为国立南京戏剧学校的教授,应聘到这里来教书。虽然,很疲惫,但心情却有另一番新的滋味。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来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也渗透在教学里。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带入戏剧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使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内在的底

34、蕴。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每一堂课,对他们来说都是美不胜收。许多同学回忆说,万老师上课,可谓绝妙,他有学问,会表演,又有创作经验,因此,讲起课来就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加上他那口才,所以,每次上课,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连外班的学生也来听他的课。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理解剧本的水平,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他不是一般地布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点名册,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并让每个人都要写出读书报告,或分析主题和人物,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更换新的阅读剧目。这样一种

35、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因为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才能这样指导学生;同时,也因为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排戏,他基本上是运用他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说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他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务求理解透彻。具体排练时,又指导得十分细致。每句台词,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含义是什么,该怎么念,又该怎样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学生们说:“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出来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

36、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他的教学和他的日常生活风度迥然不同,他为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但又很马虎、不拘小节,不会料理生活,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场上,却挺较真,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曹禺来南京不久,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来研究话剧艺术。他们第一次便筹备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朴园,马彦祥扮演鲁贵,戴涯扮演周萍,郑艳梅扮演蘩漪,李虹扮演四凤。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之中。当

37、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时,一下子便打响了,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使他们大开眼界。马彦祥后来回忆说: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但曹禺演得最好。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他是个好演员,他懂得生活,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我觉得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只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享受创作的愉悦和欢欣的一年。 (节选自田本相曹禺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曹禺在南京剧校执教期间,虽然身心疲惫,但因为到一个新的地方,从事一份新的职业,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心情也另有一番新滋味。 B曹禺是一位深受

38、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有学问,会表演,创作经验丰富,口才又好,因此,讲起课来挥洒自如,让同学们感到美不胜收。 C曹禺指导学生排戏的方法,就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指导。 D周朴园是曹禺第一次扮演的戏剧角色,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是个好演员,懂得生活,因而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E本文主要从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指导学生排戏、组织“中国戏剧学会”三方面叙述传主在南京剧校执教的事迹,首尾呼应,语言平实。【解析】A项,“身心疲惫”“新职业”无中生有。C项,“完全”错,应是“基本上”。D项,应是“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答案】

39、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2)曹禺在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时,教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的主要信息在第二段,可仔细阅读全段,划分层次,然后逐层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他教世界戏剧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写他精心准备;“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的底蕴”写他的方法独特;“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写他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写他的辅导方法。【答案】准备充分:精心设计,精心挑选剧目。方法独特,注重实效: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深入人物内

40、心。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讲解生动透彻,引人入胜。重视阅读辅导,因材施教,具体细致。(3)文章重点写曹禺在剧校的执教情况,第三自然段结尾提到他的日常生活风度,有何用意?(6分)【解析】这类题目一般可以从揭示传主性格、突出传主形象的角度考虑。日常生活不属于执教剧院的内容,但曹禺是一个人,有工作也要有生活,所以加入日常生活的介绍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也可以和工作情况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答案】与他的教学风格对比,突出他在事业上的严谨细致。教学中的他与生活中的他反差强烈,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传主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还原一个真实的曹禺,增强传记的纪

41、实性,激发读者的认同感。(4)曹禺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解析】本题涉及对传主成功原因的探究,需要从全文来总结。从第二段曹禺在剧校执教的情况看,他工作积极、热情高涨,有渊博的知识,教学方法独特;第二、三段都写到了他辅导学生尽职尽责,因材施教,不怕麻烦,诲人不倦;第四段写了他勇于追求。【答案】曹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火般的热情。无论是创作还是教学,他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让人深受感染。渊博的知识、严谨务实的态度。他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从不抽象说教,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

42、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他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每句台词,细致指导;亲自下水,给学生示范演出。不懈追求,勇于创造。他的教学,独具一格;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他和同事第一次筹备雷雨的演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2016全国乙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3980174】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

43、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BCD【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

44、生活画卷”,使用正确。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使用正确。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答案】C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影响,深圳的一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 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B考生在报考时

45、,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 科中自主选择 3 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解析】A项,搭配不当,“阻止”与“影响”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思想政治”前加介词“在”;C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答案】D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239

46、80175】劳动美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_。因此,为了充分发掘生产劳动中的审美因素,加强劳动美学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A但是,我们一直没给予应有的重视B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C但是,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D但是,一直没有被我们研究过【解析】A、C两项与上句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与下句句意矛盾,排除。【答案】B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_,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_;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

47、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_,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解析】本段主要谈“绘画”与“意境”“意匠”的关系,重点强调与“意匠”的关系。第一空,根据后文“否则”“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答案里应该有“绘画”“有”“意境”等词;第二空,承接上文“有了意境还不够”,再根据下文重点说明“意匠”的内容来分析,答案应该有“还”“有”“意匠”等词;第三空,根据前文强调“意匠”的重要性来分析,可知该处应说明应如何去做,应包含“一定要”“经营”“意匠”等词。【答案】

48、绘画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17下面的图表是对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的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并用简明、连贯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导学号:23980176】(1)由图表得出结论:_(50字以内)(2)针对结论提出建议:_(15字以内)【解析】解答第一问应注意图表中数字所反映的共性问题,再根据图表所提的问题作概括。解答第二问,则要针对第一问的结论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答案】(1)绝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不同意个人买单的食品浪费与别人无关的观点。(2)节约,从每个人做起。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49、章。眼下,是“贵族”泛滥的时代。君不见,铺天盖地的广告汹涌而来,大凡定价昂贵的商品房,莫不以“贵族气派”作为卖点;大凡好一些的汽车,莫不以“金领贵族”“白领贵族”定义车主。而收费高昂、设施豪华的学校则冠之为“贵族学校”。在营销者的策划下,“贵族”成了引诱别人慷慨解囊的流行噱头。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贵族的首要标准是看一个人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真正的贵族绅士是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有荣

50、誉的,而且是有良知的人。”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指导】本题是多材料作文,第一则材料是社会现象,带有明显的批判色彩;第二则材料是名言警句,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说明。两则材料正反对比又互为补充说明,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角度一:什么是贵族精神。比如:真正的贵族有教养,视美德如生命;真正的贵族有担当,责任面前不退缩;真正的贵族尚自由,现实面前不折腰角度二:联系现实,论述身边有哪些被误读的贵族精神。比如:认为拥有特权就是贵族;认为占有财富就是贵族;认为拥有荣誉就是贵族;认为奢侈消费就是贵族角度三:怎样成为真正的贵族。比如:提高全民素养,促进社会文明;打击

51、特权,促进社会公平;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消费【参考例文】做“美丽中国梦”下真正的贵族眼下,是“贵族”泛滥的时代,定价昂贵的商品房,莫不以“贵族气派”来形容;好一些的汽车,莫不以“金领贵族”“白领贵族”定义车主;收费高昂、设施豪华的学校则冠之为“贵族学校”有钱就是“美丽中国梦”下的贵族,真的是这样吗?开豪车、带名表、背LV、打高尔夫物质上极尽奢侈,当豪车肇事逃逸时,当炫富一族挥霍他人的血汗时这些潮流新贵们,一次次地践踏着高贵的灵魂。周口项城市警察、政府官员和社会青年近200人,在没有和村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对光武办事处辖区147亩耕地进行强征,并将多名村民打伤,光武办事处一领导在强征现场大喊“

52、打死三两个人,光武办事处有钱赔”,引发当地百姓抗议。2011年12月29日,温州市石坦巷小学举行主题活动,孩子们冒雨起舞,为台上穿着雨衣、有人撑伞的领导表演节目。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贵族的首要标准是看一个人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张照片广为流传,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一声询问,道破了贵族文化的真谛:人易富而难贵。有钱就可称富,但如果内心缺少强大的精神力量,缺少尊重他人的高贵思想,钱再多也只是“土包子”。“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这是司马法中记

53、载的古军礼。宋襄公与楚国交战,宋军已经成列,楚军正在渡过泓水,军官劝宋襄公击其未济,他不同意。楚军既已渡河,尚未成阵,棠囊公又一次拒绝进攻。直到楚军结阵已成,这才鸣鼓进攻。宋军大败,国人抱怨宋襄公。他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攻击尚未成阵的敌军。我虽然是亡国之君,但军礼决不可违背。由此可见,贵族之所以是贵族,并不在于财富有多少,也不在于权力有多大,而在于是否具有高贵的精神。项羽宁愿雄壮死,也不愿苟且生,是贵族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是贵族精神;竹林七贤,自我放逐,视权贵如粪土,更是贵族精神所以,真正的贵族精神,是道德与教养,是责任与担当,是自由与尊严。缺失这种精神的人,即使富可敌国,也不过是带着流氓本性的暴发户;即使权可倾国,也依然是带着流氓本性的独夫民贼。让我们摒弃在金钱与欲望支配下所谓的“贵族精神”,用道德与教养、责任与担当、自由与尊严要求自己,成为“美丽中国梦”下真正的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