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衅钟(xn)数罟(c )忖度(cn du) 彼恶知之()B供养(n) 便嬖(bin b)赴愬(s) 弃甲曳兵(y)C商贾() 饿莩(pio)放辟(p) 邪侈(ch)D赡养(zhn) 衣帛(y)庠序(xin) 孝悌(t)解析A项“恶”读w,B项“便”读pin,D项“赡”读shn。答案C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吾不忍其觳觫_(2)仰不足以事父母_(3)天下之欲疾其君者_(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_答案(1)恐惧发抖的样子。(2)赡养、
2、奉养。(3)憎恨、痛恨。(4)通“网”,活用为动词,张开网捕捉,引申为“陷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4分)(1)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_(2)盖亦反其本矣_(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_(4)放辟邪侈,无不为已_答案(1)“涂”通“途”,道路。(2)“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3)“刑”通“型”,作出榜样。(4)“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4分)(1)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_(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_(3)然后从而刑之_(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答案(1)使动用法
3、,使来朝见。(2)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王道统一天下。(3)名词活用为动词,施以刑罚。(4)名词活用为动词,穿。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4分)(1)莫之能御。_(2)何以异?_(3)树之以桑。_(4)臣未之闻也。_答案(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3)介词结构后置。(4)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6填空。(6分)(1)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劝说_放弃_,采纳“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_的写作特点。(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概括成语为:_。(3)五亩之宅
4、,_,_;鸡、豚、狗、彘之畜,_,_;_,_,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答案(1)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论辩(2)明察秋毫(3)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莅中国而抚四夷解析A项“固”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以”: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
5、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而”: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答案A二、阅读与鉴赏阅读齐桓晋文之事的最后一段,回答811题。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6、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译文:_(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文:_答案(1)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2)这样就连救自己的生命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去讲究礼义呢?9文章开头一再提到“恒心”和“恒产”,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2分)答:_答案稳定的思想状态和固定的财产。恒心具体指遵守法纪,一心向善的思想;恒产指土地、房屋等。10文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
7、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其中“五十者”、“七十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是指人的年龄,也有人说“五十”是指所植桑树的数量,“七十”是指所养的鸡豚狗彘的数量。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为什么?(3分)答:_答案 应以指年龄更为妥当,因为下文有“老者衣帛食肉”的句子,说明五十者、七十者都是“老者”。11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3分)答:_答案论述了实行仁政的方法,即统治者制民之产,应该让他们具有丰衣足食的生活条件。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
8、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 充虞:孟子弟子。(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译文:_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_(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答案(1)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13阅
9、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 桀:夏桀,暴君。(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译文:_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译文:_答案(1)由今之道/无
10、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去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参考译文】孟子说:“如今服侍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沿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俗习气,即使把整个天下给他,
11、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14翻译下面的短文。(8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_【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她去。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想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不是好跟他开玩笑的。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父母学的人,听取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于是就杀掉而且烧熟了那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