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二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 在传记中,信息主要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筛选信息”即根据特定的要求从文章中检索并提炼相关信息。“整合信息”即根据特定要求,对筛选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重组。作者对传主形象的刻画,对传主品格的弘扬总是通过对其事迹、言行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因此,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要充分理解文本,梳理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业绩贡献,还要注意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感情倾向。高频微考点一 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必考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对本考点都有涉及。
2、筛选类题考查的角度呈现多维多变的特征,选择题错误选项的干扰性、迷惑性较强。出题人往往对文中信息进行转换,改变说法,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近年的试卷来看,此类考题已呈现由简单比对到综合理解的趋势。简答题则主要考查人物的活动或经历、性格或品质、贡献及评价等。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以及精神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文章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然后再进行概括归纳。传主的成功和优秀品质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个人的天赋、良好的性格、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努力等因素是分不开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
3、素。我们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是我们学习传记的主要目标,也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命题方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
4、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收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
5、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
6、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我国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
7、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
8、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解题演示】第一步 浏览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收集相关信息。在“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
9、为国分忧”,寻找相关区域。第二步 比较辨别。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第三步 调整组合。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进行加工,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参考答案】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为使研究更贴近民生,转变研究方向。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奔赴甘肃研究黄河水土保持。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不取报酬,为国家培育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概括传主典型事迹八字诀1.梳“线”。即梳理出
10、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2.选“事”。即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3.明“理”。即厘清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4.解“情”。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另外,还应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它们往往最能传神,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仔细思考这些细节,从而概括出传主的事迹和形象。答题模板 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将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将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将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高频微考点二 概括传主形象特点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特点,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重
11、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特点,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
12、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收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
13、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
14、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
15、“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收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
16、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解题演示】第一步 审题干,明题型。认真审读题干可以明白,“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就是要求考生思考顾炎武在治学方面体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属于“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类题型。第二步 巧比较,细辨别。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提取出关键信息。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如从文中“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可见顾炎武求真求实的治学形象特点;从“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可以概括出其“从不沿袭前人”的形象特点;从“积三十余年,编
17、成此书”可以概括出其坚持,善于积累的形象特点。从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中,如文章第2段开头“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可见,顾炎武在治学中具有“严谨”“笃实”“创新”的形象特点。第三步 调整,组合,加工。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用准确的语言多角度地进行加工。【参考答案】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把握传主的形象“六角度”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性
18、格或形象。3.从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4.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形象(性格)。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5.从传主与各个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
19、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也可把握传主性格。总之,“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6.从“相关链接”和文本的关系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传记文本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能忽视的文字。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从高考命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及相关背景等等。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因此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
20、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一般采用“形象例证分析”分点作答的形式。答题模板总分: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家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醉心于那个由各种抽象符号组成的世界,而似乎离现实很远很远。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在爱与理智的帮助下,逐渐痊愈的感人故事。但电影毕竟是艺术抽象,它偏重于纳什博士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过程。那么,他属于数学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这
21、人是个天才。”这就是纳什的硕士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约翰纳什的确是个天才。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了。尔后,他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攻读数学。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普林斯顿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纳什认为这表明普林斯顿更看重他的才能。“士为知己者死”,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刚进入普林斯顿的纳什,不像电影描述的那个腼腆的天才。相反,他属于骄傲好胜的类型。他不爱上课,不爱看书,相对于跟随前人的步伐,他更喜欢自己在数学的世界探索。吹着巴赫曲子的口哨,他可以独自做上一整夜数学,不知疲倦。但普林斯顿并
22、不是只有他一位数学天才。这些天才凑在一起,总爱分个高下,而像国际象棋和围棋之类的智力对抗游戏恐怕最对他们的胃口了,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纳什其实算得上下棋高手。实际上,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正是一门以各种博弈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分支。当纳什在1950年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时,博弈学界眼前为之一亮。以此为题材,纳什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可是,此时纳什的研究兴趣早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甚至在他完成博士论文之前,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领域产生兴趣,并做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从入学开始,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学位。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称得上高速度。1951年
23、,纳什开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这几年可以说是他在数学研究上最有价值的几年。他解决了黎曼流形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的等距嵌入问题,这个问题跟很多纯数学问题一样,由于艰深,从未为大众所了解;这也是纳什在纯数学上最大的贡献。尔后在1956年,他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这时,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吃到了一些苦头。这种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他人捷足先登的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这段时间,纳什遇到了艾莉西亚,在1957年两人结婚了。在1959年的春天,艾莉西亚怀孕了。这时的纳什三十出头,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谁又想到仅仅几个月
24、后,纳什便堕入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呢?纳什被困在他的妄想之中。他开始出现幻听。入院治疗,出院后辞职逃往欧洲,被遣返美国治疗,离婚,胰岛素休克疗法,出院。在这十年间,出现过几个月的短暂清醒时期。在这段时期,纳什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妄想之中,而他的名字,也逐渐为数学界所遗忘,但他的理论没有被遗忘。在他与精神分裂症缠斗之时,来自经济学界、博弈学界的学者们,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奇迹发生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症像冰雪消融那样,一点一滴地缓解了。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纳什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迟来的荣誉接踵
25、而至,其中分量最重的莫过于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后的现在,他不得不永远终止他的研究。但是,无数学者,仍会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行。美国时间23日下午四点半,天才数学巨星约翰纳什陨落于新泽西州高速公路上的一场交通事故。享年86岁。(摘编自方弦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相关链接】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百度百科)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
26、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孙健回顾:美丽心灵原型小约翰纳什的一生)作为天才数学家,纳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誉为“孤独的天才”,这一形象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在卡耐基技术学院,他仅用三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获取了硕士导师给他写的高度评价的推荐信;同时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普林斯顿,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引起学界震动,并以此为题材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27、,就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对代数几何做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其次依据题干的要求和提示,锁定答题区间,在第27段;再次根据时间顺序,对表现他数学才能的重要事件进行概括,有条理地表述。筛选并整合信息“三步骤”阅读传记文本时,不管命题者要求筛选什么样的信息,考生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整体感知文本,弄清楚它写了什么人,叙了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基础。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导
28、致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
29、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
30、,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
31、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
32、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题演示】第一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先通读全文,通过对文本的
33、整体感知,明确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69段。第二步 筛选信息,归纳整合。在答题区间内筛选信息,并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要注意题干提问的角度,整合信息时,必须从“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角度进行概括。【参考答案】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首先从题干的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这是做题的前提。有的题干中的筛选标准暗藏陷阱,要仔细揣摩,吃透这个标准。其次审准筛选范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
34、语句、段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定和是个音乐迷沈从文“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
35、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习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
36、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做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
37、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日,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大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
38、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
39、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本文第34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简要概括。【解题演示】第一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虽然题干已明确指出信息区域在第34段,也应先通读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第二步 筛选信息,归纳整合。依照问题,对第34段内容进行筛选,可知作者是从生活、爱好、困境、成就四个方面来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的。【参考答案】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需要提取的信息点厘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
40、、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20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
41、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节选自谢希德的诚与真)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解题演示】筛选信息,归纳整合。涉及谢希德转而从事表面物理研究原因的
42、语句有: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对这三个语句稍加归纳概括即可得出原因。【参考答案】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界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程开甲:为了蘑菇云的升起熊杏林1960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突然把程开甲叫到办公室,“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借调你
43、,你回家做些准备,明天就去报到”。说完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交给他。不知道要他去那里干什么,看到郭校长满脸的严肃,程开甲什么也没问,很快就动身到北京。经过一番周折,再经过一圈一圈电话,他来到了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花园路3号九所,原来是要搞原子弹。就这样,程开甲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后来,他才知道,调他参与原子弹研制是钱三强点的将,最后批准是邓小平。程开甲来到九所时,原子弹研制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原子弹研制初期所遇到的困难,现在是无法想象的。当时,有核国家都对这个秘密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美国科学家卢森堡夫妇因泄露一点秘密,受电刑处死,福克斯也因为泄密被判14年刑。程开甲到来时,高温高压下的材
44、料状态方程研究正遇到困难。胡思得向他详细汇报做过的所有工作,讲到利用托马斯费米理论的困惑。他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不时与他们讨论。有些概念,例如冲击波,他也是第一次碰到,好在托马斯费米理论,他在南京大学时研究过,还在物理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TFD模型方面的文章。当时,这个小组的成员大部分没有学过固体物理,更没有学过类似托马斯费米统计理论。为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工作,程开甲给他们系统地授课,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那段时间,程开甲的脑袋里装的几乎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弄得卖饭师傅莫名其妙。站在后面的邓稼先提醒说:“程教授,这儿是饭堂。”吃饭时
45、,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筷子倒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着、思考着。终于,程开甲第一个采取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负责原子弹结构设计的郭永怀拿到结果,高兴地对他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1962年上半年,经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关,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闯过无数难关,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中央适时做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为了加快进程,钱三强等二机部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钱三强提议由程
46、开甲负责核试验的有关技术问题。程开甲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理论研究,放弃自己熟悉的,前方的路会更艰难。面对祖国的需要,他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探索,程开甲开始组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承担起中国核武器试验技术总负责人的职责。深厚的理论根底,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双重身份,程开甲在中国核试验技术领域,很快打开工作局面,收获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最后回到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提出必须提高我国战略武器抗辐射能力的思想。之后,他一直没有停下在此领域开拓创新的脚步,不但开
47、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而且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选自神剑)【相关链接】20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30多次核试验。(程开甲:此身已许核裂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第1段交代南京大学校长对程开甲的安排,第2段写九所很难找到等内容增加了原子弹研究所的神秘感,同时也说明程开甲只专注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现实的状况。B.程开甲采取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的研究为原子弹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为原子弹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得到别人的赞美。C
48、.在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很短的时间里攻克了原子弹研制的很多难关,为我国原子弹爆炸的“两年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程开甲回到北京定居后也没有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为我国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答案】A(“只专注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现实的状况”于文无据)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3段介绍程开甲加入中国核武器队伍的具体原因,说明程开甲之前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介绍当时国际上对核武器技术的保密程度,说明中国研究核武器的重要性和艰难性。B.就是在排队买饭时,程开甲也忘不了科学
49、研究,让卖饭师傅验证一个数据,这些看似笑谈的细节恰恰能够体现程开甲对工作的极端认真,也说明了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C.程开甲第一次进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是1963年,从此他就隐姓埋名,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默默耕耘,一直到北京定居时,20多年间他没有离开罗布泊一步。D.正文最后一段介绍了回京后的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表达了对一生都在研究科学的程开甲的赞美之情。【答案】C(“从此他就隐姓埋名”“20多年间他没有离开罗布泊一步”于文无据)3.程开甲在九所进行原子弹研制工作时为促进原子弹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与同事共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程开甲到九所时,高温高压下的材料状态方程研究遇到困难,程开甲与同事共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同事系统授课,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程开甲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同事系统授课,帮助同事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工作。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解决具体问题,程开甲一天到晚都深入思考,就是在饭堂也是一样。【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程开甲在九所所做的工作。比如刚到研究所后认真听取他人研究遇到的困难,然后系统教授有关知识等;又如他在饭堂还思考有关数据问题等,说明他一直在认真思考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