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9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课件: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篇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21927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7年)两个阶段。政治上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经济上民族

2、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思想文化上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主干回扣政治(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次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

3、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文化(1)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社会主义思想:

4、十月革命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社会生活(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国

5、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典例呈现(2019全国卷,29)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 B 据材料“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 B 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 A 项;“个人之人格

6、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 C 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 D 项。命题立意 本题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入手,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本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提取材料观点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具体阐释如下:核心素养方法指导唯物史观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历史解释题干“个人之人格高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说明陈独秀强调西方的民主思想、强调从思想上

7、打倒封建伦理。家国情怀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权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考向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典例再现1(2017全国卷,29)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 B 广告要迎合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申报广

8、告号召“思想日新”,这反映出追求新思想是当时社会时尚。故选 B 项;“新文化运动”是 1915 年开始的;题干材料是“精神”不是“社会习俗”;广告助推的是产品销售而非“文明”。故排除 A、C、D 三项。2(2019信阳一模,6)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解 析 C 从 材 料 关 键 信 息“论 北 洋 政 府 之 经 济 立法”“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

9、之多”等可知,这是有关经济发展的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实业家们创办实业的积极性,对比、分析选项,正确答案选 C 项;其余 A、B、D 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均不符合题意。考向深化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与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它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

10、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2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关键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改善

11、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变化趋势;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5)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密切相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而不断加深。

1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素养培育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民国初年政治、文化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尤其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所引起的。对点训练 1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

13、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解析 D 材料中宁波妇女最初受“西化”的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由于向日本学习,日本风俗传入中国,宁波妇女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受反满的政治革命影响,宁波妇女又流行“兴汉头”,综合信息可知宁波妇女的发式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故选 D 项;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只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只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反专制的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 B 项;近代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主流文化依然是封建儒学思想,因而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不能代表社会主流方向,排除 C 项。对点训练 2(2019江西

14、省红色七校一联,13)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B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C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解析 B 皖系军阀徐树铮是客套话,但无意损害了酒店名誉,可见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故选 B 项;材料无关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对中西方的饮食进行比较,排除 C 项;材料不能确定皖系军阀徐树铮是守旧派的代表,排除 D 项。考向二 近代三大思想启蒙运动典例再现1(2018全

15、国卷,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 C 孙中山吸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主张效法俄国,强化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 C 项;“走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共的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仍是孙中山追求的目标;“反封建”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故排除 A、B、D 三项。2(2019三明期中,19)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

16、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B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D西学已经占据文化主流解析 B 根据材料“注重推论,本来很好”“造成某些流弊”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对孔子的评价是辩证的,认为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这表明当时的一部分学者对儒学得失进行反思,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旧道德之间的关系,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思想的继承问题,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学的地位,故 D 项排除。考向深化1戊戌变法

17、、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称“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1)戊戌变法: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例如废除八股取士)。戊戌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2)辛亥革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宪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

18、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的时期。(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吁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3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比较项前期后期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内容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等主要宣传

19、马克思主义不同点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作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相同点都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认识4.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大社会思潮并存的原因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思想,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

20、命的主要动力。(2)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4)由于国内反动势力强大,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素养培育史料实证 这一时期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注入引起了中国人的学习和效仿。结合一些史料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即是学习和效仿的结果。但中国人民因外国的民族压迫而激起的谋求自强自立的动机更为强烈,从模仿学习外国到引进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引进民主与科

21、学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反映了这一特点。对点训练 1 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这一事件()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B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 B 由材料“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推断材料中事件发生在 19 世纪末,联系“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及史实可知该事件为中国近

22、代的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中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故选 B 项;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 A 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 D 项。对点训练 2(2019安徽六校一测,10)“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解析 D 材料说明陈独秀反对的不

23、是孔子本人,而是反对孔子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地方,显然陈独秀是要求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故 D 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否定孔子本人也不是否定孔教的价值,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故 B 项错误。考向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典例再现1(全国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 D 题干材料中的“皖直交斗”表明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

24、故选 D 项;申报创刊于 1872 年,“太平天国”时期与题干材料不符;“义和团运动时期”无“分裂”的时局;辛亥革命时期无“皖直交斗”。故排除 A、B、C 三项。2(2020临沂模拟,29)一位西方观察家在 1919 年 5 月这样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B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各阶层民众关注社会运动 D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解析 C 题干中“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

25、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农民、商人等各社会阶层关注事态进展,故选 C 项;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排除 A 项;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B 项;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过程中,排除 D 项。考向深化1北洋军阀统治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2)以孙

26、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帝国主义趁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5)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如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6)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 年)是我国近代历

27、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进步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转型奠定了阶级基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经济上: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列强放松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8、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3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

29、代思想文化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素养培育时空观念 本阶段历史可以从多个时空纬度理解。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中,1912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民国前期,19121916 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7 年是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91927 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期;19241927 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对点训练 1(2020棠湖中学模拟一,6)下表反映的历史时期是()领域社会进步存在问题政治共和制度的渐进动荡裂变的时局经

30、济民族工业的春天昙花一现的凋零思想博大宽宏的气象迷离彷徨的选择习俗移风易俗的时尚抱残守缺的遗风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 D 从政治可以看出,在辛亥革命之后,排除 A、C 两项;B 项与材料无关;民族工业的春天处在一战期间,故选 D 项。对点训练 2(2019中原名校五质考,29)1920 年初,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京郊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立工会,这一现象()A由俄国十月革命导致B开启青年学生参政先河C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D暴露北洋政府黑暗统治解析 C 据材料“1920 年初,向农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尝试建

31、立工会”,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选 C 项;依所学,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学生对于民众的影响,而非强调青年学生的参政,排除 B 项;材料强调传播马克思主义,而未涉及到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 D 项。考向四 综合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典例再现1(2019全国卷,29)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

32、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 A 据材料“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一词较多,故选 A 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说明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虽然减少但不是全盘否定,排除 C 项;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化,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关,排除 D 项。218

33、61 年,恭亲王奕在奏折中称:“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同时,他也提出“俟八旗学习之人,于文字语言悉能通晓,即行停止”。奕意在()A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B减小旗人学习西方语言的阻力C呼吁权臣了解外国的文化D激发皇帝研究外国政体的热情解析 B 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奕奏折的前半部分是主张学习西方语言,其后半部分是针对当时顽固派固步自封态度的一种暂时让步,“俟八旗学习之人,于文字语言悉能通晓,即行停止”,这样就会减小旗人对学习西方语言的阻力,故选 B 项;题干涉及的是奕对学习西方语言的主张,并没有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排除 A 项;奕的奏折涉

34、及的是学习西方的语言,并非了解西方的文化,排除 C 项;通过奕的奏折内容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让旗人学习西方的语言,没有涉及奕对皇帝的态度问题,排除 D 项。考向深化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作用(1)历程(2)特点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始终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性质。广泛性:近代前期,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渐进性: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历程。转变性: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大的选择是选择

35、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并将其牢牢地植根于中国大地。(3)作用:推动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张謇在经济领域的贡献及政治思想经济领域:近代著名实业家,以状元身份积极倡导并投身“实业救国”的洪流,创办了一批颇具影响的近代实业。他主张大力兴办钢铁和纺织工业,与外国争夺市场、进行商战。政治思想:属于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在 19 世纪晚期思想是进步的,大力支持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期间,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投身革命;后期支持袁世凯,思想保守。素养培育时空观念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注意“时”和“空”,历经地主阶级的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

36、级的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无产阶级等等,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以应对高考。对点训练 1(2020长沙模拟,29)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A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D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 A 近代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容易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故 A项正确;B 项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 项对应的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排除;D 项对应的是社会基本矛盾,与进化论无关,排除。对点训练 2(2019郑州二检,39)1895 年,严复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 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解析 C A、B、D 三项表述都不够严谨,故排除;材料中“存亡”“生存”等信息,再联系时间可知,是民族危机的加剧促进了思想界的转变,故选 C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