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八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 12_《检测与评估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64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八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 12_《检测与评估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八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 12_《检测与评估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八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 12_《检测与评估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八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 12_《检测与评估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近代中国第八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旧民主主义革命)1. B【解析】 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须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故答案为B项。2. B【解析】 解答

2、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837年”,处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材料中的中国时报显然是英国的报纸,其观点本质上要求寻找机会打开中国的市场,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因此,答案为B。3.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关键信息“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说明中国官员无权管理外国人,也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4. B【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材料中的革命是指制度方面的变革,故A项错误;“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说明是从鸦片战争进步性角度分析的,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说明作者

3、赞同秦朝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5. D【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及史学评价。作为西方的汉学家,费正清看待鸦片战争是从西方立场出发,未能揭示英国的侵略性及打开中国市场这一根本原因;依靠侵略战争这种野蛮方式建立交往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故排除A、B、C三项,答案选D。6.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及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阐释的能力。左图呈现的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右图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四处通商口岸。图中没有割地的信息,排除A项。B项既无信息来源,也不符史实。D项只符合左图。正确答案为C。7. C【解

4、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在政治上成立了以唐景崧为首的“台湾民主国”,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台湾均为清朝的疆域,并未成立“台湾民主国”,故A、B两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时,台湾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时的中国人不可能担任台湾巡抚,故D项错误。8. C【解析】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根据题干“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可知是辛丑条约中的“严禁反帝”条款;B项属于天津条约内容,D项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排除B、D两项;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它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

5、,答案选C。 9.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经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B项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D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10.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局限性的理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天父诗严格规定了男尊女卑和君尊臣卑,故D项正确。A、B 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君主宣扬的观点。11. A【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材料信息“1862年”“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判断太平天国

6、旨在夺取清朝政权,A项正确。B项当时资本主义处在自由主义阶段,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中的“社会基础不动”相矛盾。12. D【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反映了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太平天国革除了“夷夏之防”的陈腐观念,“洋务”替代“夷务”已是大势所趋,故选D项。A项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B、C两项材料未体现。13. B【解析】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发展

7、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故应选B。14.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理解事件本质的能力。本题的难度在于要注意电文的时间是1911年11月2日,也就是辛亥革命后20多天,以及致电人身份是海外华侨。另外电文中“速建”这样的语句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正确答案选C。15. D【解析】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由题目中的信息“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即可排除A项;由“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即可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题目中的大意为:辛亥革命后,共和之所以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而在于当时的中

8、国存有复辟帝制的基础,如北洋军阀和部分学者都赞成恢复帝制。故本题应选D项。16.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第(1)问抓住题干“结合同盟会的誓词”,从民族、民权两方面概括政治理念。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完成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然后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得到原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分析其价值。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依次概括出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第(4)问属于开放型设问,首

9、先应根据材料信息“撇开国会和法治带来灾难性后果”提炼作者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 反对帝制,主张共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团结。(4分)(2) 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4分)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分)(3) 制订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责任内阁制。(6分)(4) 抛弃国会和法制,诉诸武力,给国家带来灾难。(3分)第一种观点:同意,民主制度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传统,学会妥协,尊重法制,经历缓慢渐进的历程;一味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违背民意和历史潮流。(6分)第二种观点:反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欠缺议会政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必须采用革命斗争的形式。(6分)第三种观点:综合上述两方面辩证分析,表述合理即可得分。(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