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6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 【摘要】:近期,国家教育部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也正式颁布。从本次标准制订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培养”理念已经为教育界所接受。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评价方式三方面分析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此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信息素养的培养”转型所涉及的理论层面。 【关键字】: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课程标准,技能训练,信息素养 一、我国大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1982年,教育部要求在北

2、京大学等五所大学的附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的试验,从此拉开了我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帷幕,之后又制订了“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使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85年,国家教委选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CCE/85)”,其主要内容使得我国计算机教育界重新审视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开始从单一的BASIC语言教学逐步转向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上来。在1982年到1985年这段时间里,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很快由重点试验进入面上展开的新阶段。在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之后,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1994年,我国

3、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这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1997年10月1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通知”文件,此修订稿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00纲要)。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了千余名专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03标准)同时正式颁布。我国大陆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从1982年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一年,由于信息技术

4、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课题,在这二十一年里,中学信息技术教* 收稿日期:2003-5- 作者简介:谢莹(1981-),安徽黄山市人 学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而当前,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和稳定,人工智能、生物计算机、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实质性突破。信息技术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方式和力度也进入其发展过程的一个平原期而相对稳定。在03标准中,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肯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确认。 二、解析03标准 03标准中提出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持续的信息技术

5、应用实践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支持全面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指导思想,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00纲要与03标准,以此探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信息素养的培养”转型所涉及的理论层面,并从中感受“信息素养的培养”理念。(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决定教学结果将是什么,并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表述,这就形成了教学目标。00纲要对高中阶段中学计算机教学目标做了四点规定: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2、 使学生

6、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1从以上可见,00纲要更注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比重较轻。在03标准中,教学目标被分为三个方面十一点。其中三个方面分别为知识与技能(两点)、过程与方法(六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点)。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重心偏向注重学习过程,共同构建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培养锻炼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与管理的能力;对信息及学习活动的过程、

7、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协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同时,新标准的教学目标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超越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工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要素、信息实践与相应文化内化的平台,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既贴近实际经验,容易理解而又内涵充实。(二)、课程体系00纲要将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为“基本模块”、“基本选学模块”和“选学模块”三大部分。如表1所示。表1. 2000年制订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课程体系 基 本 模 块 基 本 选 学 模 块 选 学 模 块

8、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微机操作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电子表格 LOGO绘图 汉字输入与中西文文字处理 多媒体基础知识及 多媒体软件应用 程序设计初步 Internet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03标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如图1图5)。 图1.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

9、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此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图2.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图3.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2多媒体技术应用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

10、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图4.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3网络技术应用 学习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体验网络给人民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图5.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4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1模块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大型专业数据库,初步学会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图6.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11、实验)(信息技术)选修模块5人工智能初步 通过对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一种人工智能语言解决简单问题,把握其基本特点;能利用简易的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2 从课程体系来看,03标准的必修部分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部分关注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此课程体系的制订是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及合发展性的,重视整体性和课程整体功能,同

12、时也重视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评价方式评价是一套系统性程序,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培养方案做出决策。00纲要要求:中学计算机教学评价主要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认知方面以书面考试为主,操作方面以上机操作考试为主,学生成绩核定由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两类成绩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03标准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分计量学习历程与成绩,高中学生必须修满14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其中11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信息技术科目在必修学分中占有4个学分,也就是说,学生在信息技术科目必须取得4个学分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资格。对信

13、息技术有兴趣或者有理工科发展取向的学生,还可以利用116学分之外的选修学分继续修读信息技术。评价方法要求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新标准的评价切实以我国社会主义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为基本依据,以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评价工作的指南,注重学习过程。在评价方式方面,注重一致性和差别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同时渗透以表现性评价。可以科学地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三、总结 作为信息

14、技术课程的国家标准文本,03标准“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指导纲要”3。03标准明确了以信息素养培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目标,注重学习过程,较之00纲要来说,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现代理念。如果说00纲要的颁布是由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一次明确标志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本次课程标准的指定,标志着从国家层面上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3从本次课程标准的制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全新的课程理念:学习此课程,旨在“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

15、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2本课程理念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体性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除对学生培养目标做出要求外,还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实施中体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个中心指导思想,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内在理念向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1 薛维明. 中学计算机教学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P1-5,P131-135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摘要)Z.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5. P9-19 3刘向永. 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

16、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2003.5 P5-P8 4 叶上雄. 中学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P261-264 5 安徽省及中国教育学会. 信息技术(高中 全一册)M.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P1-1 6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00. P373-375 7 施良方,崔允郭.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P333-334 Abstract: Recently,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chieved th

17、e project of the high school and the experiment draft of 15 courses standards. As a categor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chnique realm, the standard of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ique course (Experiment) is also promulgated. Establish to this standard, the principle the information cultiv

18、ated manners educates have accepted for the educational circl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2003 standard of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technique course (Experi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target, Course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 Then inquiry into the theories of the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ique course teaching with this from pure vocational training to the information cultivated manners educates transform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