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2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湘教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要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目标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本观念具体内容发展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公平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

2、际之间的公平,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不同的人群,应享有平等的地位环境的观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权利的观念人类享有生活的权利;国家和地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个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利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3、。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特别提醒(1)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内涵地位目标生态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4、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增加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3)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本国的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资本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帮助发达国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帮助发展中国家使用新能源、新

5、工艺,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避免污染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要点二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重、难点)1.庞大的人口压力(如下图)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如下图)3深刻的环境危机(如下图)要点三 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内容途径 内容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达到可持续性发展转变发展模式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农业(农业)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用了整体预防性措施,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物处理全过程均采用无害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是用生态

6、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使各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途径 内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土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同时加强土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推进人工林建设,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特别提醒(

7、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实施资源的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实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深层次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恶化。(4)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

8、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联系。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

9、培养与训练。典例1(2010辽宁大连)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据此判断(1)(2)题。(1)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 公 平 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的逆辐射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10、【剖析】“责任共担”是指共同承担责任,即是共同性原则的主要精神;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答案】(1)C(2)A 典例2(2010江苏徐州)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B C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剖析】人类发展是从狩猎采集经济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时期和

11、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阶段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其他产业比重较大,说明是工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发展观最强的时期。【答案】(1)A(2)D 典例3(2010福建三明)读图,回答以下(1)(2)题。(1)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分别表示()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 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 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 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2)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内蒙古草原 C南方低山丘陵D黄土高原【剖析】第(1)题,图中是生态农业模式,沼气池提供能源,牧场的粪便等是沼气池的原料,鱼塘的淤泥是农田的土

12、壤来源,由此做出选择。第(2)题,沼气池和淡水鱼类生产最适宜的地区在南方,且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势来发展渔业和畜牧业。【答案】(1)B(2)C 典例4(2010浙江嘉兴)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需要多少土地和水域,用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下图表示19902004年浙江省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演变过程。据此回答下面(1)(2)题。(1)甲、乙、丙分别表示()A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 C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D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

13、足迹、生态承载力(2)导致浙江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经济增长速度放缓B 人 口 数 量 得到控制 C科技水平的提高D 环 境 问 题 日益突出【剖析】在较短的时间段内,一般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据此可判断乙是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化与资源利用率呈负相关,而一般,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所以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则图中丙为万元GDP生态足迹。【答案】(1)B(2)C 例1(2010江苏卷)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

14、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2)该园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 B 集 约 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剖析】第(1)题,当地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为水窖集雨。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作物秸秆经过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沼气是能源,应是供暖。沼渣用于作物种植,是肥料。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第(2)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其特点是: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小农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特点,故C正确。【

15、答案】(1)D(2)C 例2(2010上海卷)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完成(1)(2)题。(1)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 B C D【剖析】第(1)题,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加上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易出现酸雨。酸雨会腐蚀

16、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均造成危害。第(2)题,RS、GPS都是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的应用。利用GPS定位污染海区的准确位置,利用RS可以监测污染海区的变化;RS不能精确分辨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而石油日泄漏量还需用到GIS技术。【答案】(1)A(2)C 例3(2009全国卷文综)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1)(3)题。(1)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接近()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 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2)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B 减 轻“白 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 减

17、 轻 酸 雨 危害(3)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剖析】(1)购物袋利用了玉米叶片加工,制成品重量、体积大大减少,因此生产厂应接近原料产地。(2)目前购物袋使用的原料是化工产品,易造成“白色污染”。因此广泛使用这种易分解的生物购物袋,可减轻“白色污染”。(3)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玉米生产基地,因此选D项。【答案】(1)A(2)B(3)D 例4(2010浙江卷)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

18、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表 注:1995年全国为100.0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剖析】(1)读

19、图可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支持系统曲线位于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之上,可推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升主要是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来驱动的。(2)分析生存支持系统曲线较易解答该系统的变化特点。2004年生存支持系统的平稳发展跟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率提高密切相关。(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变化缓慢,基本保持稳定,这跟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有关。(4)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有关。迁移教材关于东、中、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