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8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2、,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材料一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矛盾,都是推动生产力的方法与手段而已。只有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生产力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材料二表明,邓小平的观点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运用提升】“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
3、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 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解析】D。注意时间提示“1985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中央在十四大后才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符合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可知党中央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A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知党中央鼓励发展乡
4、镇企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B、C两项排除。练一练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解析】B。材料是对小农的经济行为的肯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上集体化道路,A项错误;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没有改变集体性质,C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规定向减耕减产的农民
5、提供补贴,没有涉及小农经济,D项错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项正确。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易混易错分析:不能区别,从而无法正确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内涵。辨析: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
6、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运用提升】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解析】D。从题干中新中国成立35年以来,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84年。A项发生在1980年;B项发生在1990年;C项发生在1988年;D项发生在1984年,选D项。练一练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7、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解析】A。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最早创办的是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2014江苏单科)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D。农业合作化运
8、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B、C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D项正确。2.(2014浙江文综)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现
9、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 B C D【解析】A。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开始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错误;迄今,我国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2014天津文综)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
10、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 B C D【解析】C。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错误;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4.(2014四川文综)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
11、不足 A B C D【解析】D。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5.(2013天津文综)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
12、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D。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D。A与史实不符,B、C在材料中看不出来。6.(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B。考查要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A项中“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错误。B项正确,中国的改革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形成的高度集中管理经济的做法,注意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因此都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项错误,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期间不存在,而是众多小农生产。D项中工业化在苏联开始于1925年以后,不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