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2015 天津)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C(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B【解析】(1)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
2、点。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 选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 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 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2)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A 选项错误;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B 选项正确;退耕还湖有一定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C选项错误;同理,种植芦苇,也不能增加水体的数量,D 选项错误。河南桃花峪考点 1 中国河流水
3、文特征的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位(取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取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地区东北秦淮以北秦淮以南 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 水量特征 丰富 较小丰富成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特征较小大小成因河流补给多样河流补给主要是 7、8 月
4、的降水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特征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降水季节短降水多,且降水季节长 含沙量特征小大小 成因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特征长较短无成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冬季气温在 0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特 征成 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水量较小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较小 汛期短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
5、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塔里木河:79 月为汛期例1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长江径流量明显大于西江的原因主要是()A长江纬度高于西江,蒸发量小B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于西江流域C长江流域工农业用水量多于西江D长江流域面积远大于西江D(2)由图中信息可知,和长江相比,西江不同的水文特征是()A汛期更长,流量更大B无结冰期C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小D含沙量更大C【解析】(1)图中长江径流量明显大于西江,主要是长江流域面积远大于西江,D 对。径流量与纬度高无关,A 错。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西江流域,B 错。长江流域工农业用水量多于西
6、江与径流量无关,C 错。(2)和长江相比,西江不同的水文特征是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小,C 对。汛期更长,流量小,A错。两河都无结冰期,B 错。西江流域植被丰富,人类活动破坏少,含沙量小,D 错。考点 2 内流湖与外流湖考点 3“黄金水道”长江1综合治理长江(1)长江洪水的成因(2)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实施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综合工程),分洪蓄洪,调蓄洪水,减少洪涝;加固江防大堤工程;疏浚长江河道,增大运输能力等。2黄金水道运输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
7、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航线建设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例2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上或中)游河段,图中_水利枢纽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它 发 挥 的 综 合 效 益 主 要 体 现 在_等方面。(2)近年来长江中游出现湖泊面积缩小的现象,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人 为
8、原 因 主 要 是_,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等。三峡上防洪、发电、养殖、航运上游乱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泥沙淤泥、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多发(3)填写下表。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治理措施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长江中游加强监测预报、修建水库、退田还湖、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建分洪区等 长江下游环境污染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洪涝灾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及有机农业等【解析】(1)由于长江上游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发挥的综合效益体现在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方面。(2)近年
9、来长江中游出现湖泊面积缩小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乱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多发等。(3)长江上、中、下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考点 4“母亲河”黄河1黄河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 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
10、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都发生断流现象。黄河主要的支流: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2.母亲河的奉献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黄河是
11、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续建成青海的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的青铜峡、河南的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3.黄河的忧患和根治黄河(1)黄河的忧患上游的忧患: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垦草地。措施: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
12、水道。中游的忧患: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原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人为因素:植被破坏严重。措施:禁止破坏林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兴修水利。下游的忧患: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原因: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解冻迟,有凌汛。措施:加固大堤;引黄灌溉,疏通河道。(2)地上河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之间的联系(3)根治黄河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 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
13、体措施有: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不仅能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例3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 A 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_。(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_。(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_、_。(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凌汛渭
14、河河口荒漠化(5)面对黄河中下游的问题,除了修建水利工程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治理措施?下游:巩固堤防、整治河道,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系统;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做到保水保土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一、选择题下面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两地可能分别位于()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解析】潜水埋藏深度越深,说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越少:若位于冰雪补给为主的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应与气温变化
15、相关,分析图示两条曲线,该种关系并不明显,可排除这种情况;若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地区,则说明该时期降水量B较少。图中曲线夏季潜水埋藏深度较浅,同时 8月份又较深,说明该地 510 月份降水较多,而 8月份左右降水较少,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可能是江南丘陵,8 月份受副高影响而降水较少(珠江三角洲和云贵高原很少受副高影响);曲线 89 月份潜水埋藏较浅,其他时期埋藏较深,应该是该时期降水较多的地区,结合选项分析,可能是华北平原。2.图中 M 处()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
16、深【解析】M 处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埋藏较深。C下面两幅图中 A 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某内陆湖,B 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及补给来源分别是()A春季 潜水B夏季 高山冰雪融水C秋季 湖泊水D冬季 大气降水【解析】由图可知,7 月(即夏季)该湖泊水位最高。该湖位于塔里木盆地,因此其补给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B4A 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潜水补给湖水的时间分别是()A海陆间循环 7 月10 月B陆地内循环 10 月次年 3 月C海上内循环 3 月7 月D陆地内循环 3 月10 月【解析】A 湖泊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
17、环。由图可知,10 月次年 3 月潜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故选 B 项。B据研究发现,19702000 年,青藏高原 13 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中,有 8 个面积持续缩小,3 个面积增加,另外两个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然而,自 2003 年起,藏南、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水面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气温逐步升高且远远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速度,冬季升温尤为强烈。自 1998年起,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就开始增多,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据此回答 57 题。5.青藏高原的湖泊大多数属于()ABCDA【解析】青藏高原的湖泊
18、大多数属于咸水湖,只有水注入,没有排出。根据河流位于山谷,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河流上游,判断只有河流注入,只有排出,只有排出,既有注入也有排出,所以选择 A 选项。6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下列关于造成今日“过饱”的直接原因分析,不可信的是()A冰川融化B降水增加C蒸发减少D气温升高D【解析】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造成今日“过饱”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增加,根据材料“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判断 B、C 也正确,但是选择的是直接原因,气温升高是根本原因。7有关青藏高原湖面扩大可能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了农业
19、的用水问题,使干旱的气候得以缓解B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C冰川的消融最终将导致后期水量的减少D湖面扩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对农业生产会更有利B【解析】青藏高原湖面扩大,经过比较:B选项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最合适。A、D 选项的表述只是短暂的影响,C 选项不是湖面变大带来的影响。所以选择 B。读图,回答 89 题。8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C【解析】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
20、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 C 正确。9据图推断,近年我国()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解析】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D“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1011 题。10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D“
21、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B【解析】“大量脱发”是指荒漠化,荒漠化的成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放牧与垦殖,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治理措施应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腹泻”是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其成因主要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另外还有黄土结构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治理措施为恢复地表植被,保塬护坡、固沟;“脚肿”是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这与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河流含沙量大,容易诱发洪涝灾害,因此应该加高、加固堤坝,减小洪灾的威胁;“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凌汛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上、下段河道封冻、解冻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破冰对黄河防凌至关重要,其作用是扩大断面
22、、增大排冰能力,减少冰凌堵塞。11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解析】黄河上游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梯级开发。A读图甲“某区域水系图”和图乙“沿汉中西安一线剖面图”,回答 1213 题。12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结合图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汉水和丹江的流域范围B汉水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C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23、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C【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主要是汉水流域和丹江流域的一部分,A 错;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于汉水,B 错;集水区的河流流向可以表示地势的高低,由图中河流流向可得出该集水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C 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对集水区影响较小,D 错。13关于图乙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处山地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C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处黄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A【解析】从图中看,地位于汉水谷地,位于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 正确。处山地为秦岭,是 800 毫米年等降
24、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 错误。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 错误。处黄土地貌是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 错误。二、综合题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 20 世纪50 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 1 50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 25 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下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图”。(1)甲虚线框内是什么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冲积扇。冲积扇上为“地上河”;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黄河流量的变率大,洪峰高,洪水期出
25、山口处为峡谷,水流更急。(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多,海岸线向海上推进;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输沙量越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越明显。其他影响因素: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离黄河冲积扇较远,不易被黄河泥沙淤塞;地势低,水源充足;有天然河流、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北坡,流域内黄土和紫色砂泥岩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是长江水系含
26、沙量最大的支流。河流“渠化”工程通过在天然河流上建拦河闸坝升高上游河段水位,将河流分成若干不同水位而又相互衔接的梯级,以改善航行条件的航道治理工程措施。2010年嘉陵江“渠化工程”建设完工,标志着嘉陵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1 000 吨级船队经此可直达重庆。材料二 下图为嘉陵江部分流域水系图以及流域内 G、N 两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1)简述嘉陵江流域内的地形特征。流域北部(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南部(下游)地区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和缓;地势北高南低。(2)分析嘉陵江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R 河上游(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径流流速快,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流域内降
27、水集中,多暴雨;上游黄土分布较广,土质疏松;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3)分析嘉陵江下游河道“渠化”后对发展航运的有利影响。由于增加航道水深,降低水流流速,调节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提高枯水期流量,延长通航里程,扩大航运范围;使航道的通过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4)除航运外,说明河道“渠化”后对流域发展产生的利弊。利:能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取得防洪、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交通条件改善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弊:坝上游水位升高,可能淹没一些土地,造成移民搬迁问题;河流的水情发生变化,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流速降低,排污量增加,水质恶化;船舶过坝时增加了船舶的等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