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主题(主旨),二是评价作者的情感,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结合诗歌的题材内容来解读,如果是近体诗,一定要结合其结构特征来解读,如果是词,其思想感情要从散见于各句的表达情感的字眼来整合。常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有:抒写个人际遇、情怀,宣泄伤时、离乱之情;书写作者报国之志,表现忧国忧民之情;记录个人羁旅行役,抒发客心思归之情;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即景生情,抒发个人生活感触;描摹独特风物,寄托诗人个性情志;追怀亲友昔日情态,挥洒诗人缅怀之情;描述亲朋离别情状,抒发诗
2、人依依别情等。古典诗歌的分类一、即事感怀诗1.概说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2鉴赏步骤(1)缘事悟怀,明晰走向。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
3、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bin)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又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就容易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赏析“事”与“怀”的结合。【示例】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说】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
4、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是“事”。后两句生动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是“怀”。本诗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事”与“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示例】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解说】一、二句是追忆,回忆以前的交往,经常在王公贵族那里遇到李龟年;三、四句回到现实,是在“落花时节”相逢。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
5、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二、怀古诗(咏史怀古诗)1概说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怀古诗的鉴赏步骤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
6、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要借助平时积累的一些历史知识和注解,弄明白。(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引发诗人诗情的现实原因。(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
7、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借古讽今的杰作。(4)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示例】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
8、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解说】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是解读此诗的重要思路。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
9、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首联“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示例】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解说】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
10、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三、咏物诗(托物言志诗)1概说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表现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托物言志等。诗题常见形式:以物象为题;(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
11、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咏(题、赠、赞)物象(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人(作者)什么志。2咏物言志诗鉴赏步骤(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把握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声音以及别的特征,从形似,理解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
12、商隐蝉)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第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之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把握了蝉的“形”,就容易把握作者要表达的“神”了。(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13、。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苦情。一般来说,“志”指态度、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理想、目标等。(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
14、写,或侧面烘托等。【示例】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见作者是以“小松”自喻。【示例】病牛李纲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解说】首先注意“物”的特征。“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
15、呢?其次要领会作者从“物”寄寓的思想感情。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当然也包括作者道德情操的寄寓。四、写景诗(写景抒情诗,含山水诗、田园诗)1概说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写景诗包括山水诗、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16、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衬托、白描、工笔。山水田园诗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山水田园诗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写景诗鉴赏步骤(1)把握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
17、效果。(2)体味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借景抒情的手法有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等。(3)领会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一般来说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4)分析技巧。第一,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仰视山上的月色
18、)影入平羌江水流。(俯视水中的月影)”如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近景,荒江之滨的夜色)星垂平野宽,月涌大江流。(远景,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腾)。”【示例】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解说】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第二,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
19、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三、四两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
20、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
21、有画,画外见情。第三,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示例】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解说】“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
22、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示例】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解说】春雪是写景抒情诗,我们要想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即情语,就要通过他的写景手段即景语去体会。“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
23、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着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
24、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五、战争诗(边塞征战诗)1概说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
25、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鉴赏步骤(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
26、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27、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3)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仔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先说春色撩拨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为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六、行
28、旅诗和闺怨诗(羁旅闺怨诗)1概说行旅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久戍边关,或长期漂泊异乡,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闺怨诗: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行旅诗主题: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主题: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
29、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2方法: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示例】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解说】这首词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梦像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七、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
30、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
31、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近体诗的结构解读一、律诗的结构特征一、二,七、八句完成对诗题的表述,把这四句抽出来,意思也是完整的;三、四,五,六句是对题旨的渲染。我们解读律诗的时候,要简易、快速、准确地把握律诗的主要内容,只要把律诗的一、二,七、八句先抽取出来读,就能很快捷、准确地把握它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分析】一、二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
32、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扣住了诗题的“旅夜”。尾七、八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此诗的内容就是:通过旅夜所见,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我们把此诗的一、二,七、八句抽取出来就能准确把握此诗内容了。那么,我们对三、四、五、六句又怎么理解呢?它是对题旨的渲染。三、四句是承一、二句而写旅夜所见,五、六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是对题旨的渲染。难点攻坚:作为律诗,最出彩的部分是在三、四,五、六句,历来传颂的律诗其精彩之处多在三、四,五、六句中。如上
33、诗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就是。高考也会揪住此处命题。这是律诗鉴赏的一个大难点。但是,这部分虽然精彩,在全诗中它也只是对题旨的渲染,起到的只是辅助、渲染作用,处于从属的地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得非常壮阔雄浑,但也只能是反衬诗人的孤独冷清的处境。不能因此而把此诗理解成抒发了杜甫豪迈壮阔的情怀。二、绝句的结构特征一、二句完题(扣题),要带描述性,第三句抛出立意,第四句接住。绝句的意思落在三、四句中,把握了三、四句的意思,就把握了该诗的主旨。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分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句扣题,点明送
34、别的时令、地点、景物,描述性的字眼“浥”“青”“新”是显而易见的,这描述性的语言为送别提供了一个大背景;三、四句写惜别,是诗的立意部分。写频频劝酒,表达依依惜别的离情。目前高考题多在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命题,严格来说,这还不是评价题,是对诗歌思想内容、感情志向的概括。偶有部分题目要求评价诗歌的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分析诗歌意境类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分析。【提问变式】这首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5、。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答题公式意境特点画面分析思想感情【经典例题】客中夜坐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命题设置】“一声新雁三更雨”表现了怎样的情和景?【答题规范】客居异乡,氛围凄冷,(第一步,指出氛围特征)三更时分,归雁长鸣,风雨交加,(第二步,扣诗
36、句对画面进行描述)勾起了作者漂泊羁旅的愁苦和思乡之情。(第三步,指出作者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2分析情感、主旨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式】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三步走】第一步,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三步,抒发什么思想
37、情感。答题公式内容技巧感情【经典例题】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命题设置】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第一步,说明内容)用深沉的议论,(第二步,指出手法)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第三步,表达思想情感)【解答分析】本题题干设了两问,内容和情感,所以,第二步手法揭示也可去掉。3提供角度表态型评价题答题规范【提问方式】某人评论本诗在某方面怎么样
38、,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提问变式】此诗某人说怎样,某人又说怎样,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答题三步走】第一步,表明态度;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评论点分析;第三步,重申观点,作小结。答题公式表态分析评论【经典例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命题设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
39、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题规范】同意。(第一步,表明态度)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二步,结合诗句,扣住评论点分析)这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第三步,重申观点,作小结)【解答分析】此类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
40、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答题要注意紧扣诗文内容,有条有理地、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用语原则是,题干用什么问,你就用什么词分析。4提供角度非表态型评价题答题规范【提问方式】本诗在某方面有某种特征,请你简要赏析。【提问变式】请就某某角度作分析或谈看法。【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扣住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叙述和分析;第二步,扣紧题干设问作简评;第三步,写出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答题公式叙述分析简评效果【经典例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命题设置】这首诗在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一特色进行赏析。【答题规范】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清
41、秋之日,诗人在江边高楼为朋友饯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三、四句虚写朋友夜泊潇湘,孤月高照,恐难入眠。夜泊孤舟已是幻境,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第一步,扣内容和题干的设问作“叙、析”)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第二步回应题干设问作简评)使意境广大,具有朦胧美,深化了主题,很好地表现了离别之情。(第三步,作用、效果)【解答分析】某角度非表态型评价诗歌题,其角度几乎涉及诗的形象、语言、手法以及思想内容等。答题的用语原则是,题干用什么词问,你就用什么词回答。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附: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一句话点睛 从结构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主旨、内容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