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74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8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5.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主干回顾】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1)经济基础:_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业革命(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_,显示了无产阶级伟大力量。(3)思想基础:英法_;德国的古典哲学;英 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工人 运动的经验教训。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提醒】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2.诞生:1848年2月_发表。3.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国际_的蓬 勃开展。共产党宣言 工人运动【特别提醒】2.区别

2、“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2)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二、巴黎公社 1.背景:(1)民族矛盾:1870年_中,法军大败。(2)阶级矛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普法战争 2.经过:(1)人民起义:1871年3月18日,_占领市政厅等地。(2)公社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国民自卫军(3)革命措施。军队建设:废除反动军队,代之以_。政权建设: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_ _。民主制度:公社委员和工作人

3、员由选举产生,对_ _负责,接受选民监督。(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被凡尔赛军队占领。国民自卫军 公社 委员会 选 民【特别提醒】3.马克思主义和巴黎公社的关系 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3.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_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不成熟。(2)重要原因:缺乏统一的_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经验。生产力 革命政党 4.历史意义:(1)_的一次伟大尝试。(2)打碎了旧的_,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 权。(3)原则永存,精神不朽。无产阶级专政

4、 国家机器【特别提醒】4.巴黎公社的爆发与失败(1)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演变而爆发。(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巴黎公社并未“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失败是必然的。【史论要旨】1.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普法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爆发的,其爆发具有偶然性,但失败具有必然性。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被扼杀,但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教训。【史料探究】1.共产党宣言 材

5、料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革命的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探究1:材料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哪些内容?提示:(1)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做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2)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巴黎公社 材料 马克思把1870年9月起义称为是愚蠢的举动,但1871年4月又说:“我英勇的巴黎工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

6、牲精神。”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革命时曾说:“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农民的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会变成孤鸿哀鸣的。”探究2:以上两则材料表现了马克思对两次革命是如何评论的?提示:马克思不赞成1870年9月起义,但对这次斗争中工人阶级的优秀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无产阶级没有联合农民建立起牢固的工农联盟。【名家评史】【观点】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

7、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马克思【解读】这是马克思对形势发展作出的分析和预测。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立,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欧洲将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紧迫地提到议事日程。同时,他肯定了当时进步的历史潮流:欧洲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压迫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主干回顾】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并过渡到_阶段。2.政治: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阶

8、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尖锐。帝国主义 3.国际:_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恶化 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4.主观:俄国_建立,列宁主义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布尔什维克党 二、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 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_两个政权并存的 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 _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工兵代表苏维埃 社 会主义革命 3.七月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 游行示威,_并存局面结束。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_,占领 冬宫。两个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特别提醒】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及联系

9、(1)不同点:革命对象:分别是封建的罗曼诺夫王朝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分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十月革命主要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联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阶段。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 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_。苏维埃政府【特别提醒】2.十月革命中革命方式的转变 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但七月流血事件表明,

10、俄国和平夺权的方式走不通,俄国最终走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道路。三、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社会主义【特别提醒】3.苏维埃的性质 苏俄时期苏维埃一方面是立法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行政机构,因此说其性质是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2.对世界:(1)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2)开辟了_的新时代。(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_提供了 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无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提醒】4.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史论要旨】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1、为革命爆发及成功创造了条件。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十月革命的胜利,既为俄国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深远。【史料探究】1.四月提纲 材料 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全球通史 探究1:依据材料,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是十分

12、荒谬和不负责任的”,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提示:(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刚刚完成。国内两个政权并存,外部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形势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2)时间证明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2.十月革命的地位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探究2:任选史料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提示:以下两种答

13、案任选其一:(1)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2)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 探究:据

14、材料分析,1917年前后,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布尔什维克党最终选择了哪一种?从材料中找出选择的依据。提示:(1)方式:和平、暴力。(2)选择:暴力夺权。(3)根据:政权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名家评史】【观点】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解读】作者论述了俄国革命爆发的主观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15、,有很强的革命性。(2)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3)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4)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一、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两大矛盾看原因:(1)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2.两大措施看性质:(1)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这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3.两大败因看结果:(1)主观:没有接

16、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2)客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4.两大经验:(1)坚持革命暴力斗争。(2)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5.两大教训:(1)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2)必须尽力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考题印证】(2011全国卷T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17、()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选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巴黎公社的措施及影响。2.预测角度:(1)结合有关史料分析认识巴黎公社的工人政权性质。(2)将巴黎公社置于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客观分析其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8、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考题印证】(2014海南单科T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

19、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选A。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错误。【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列宁对十月革命的指导及十月革命的发展;二月革命

20、和十月革命的比较;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预测角度:(1)从多种史观和不同的角度命题,分析评价十月革命,认识其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2)客观分析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叙述了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法律制度、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近代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建立了独特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这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2.近代欧美:英、法、美、德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确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1、,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与发展。3.国际工人运动: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最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纵横整合】一、资产阶级代议制 含义 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建立 背景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 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 思想上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运作 模式 议会 权力 议会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运行 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权力制衡原则 政党 政治 实行政党政治。在执政期间推行本党意志和政策 影响 政治上

22、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 1.拓展方式:(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2.国家形式:(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实行总督统治。3.政体形式:(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专制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2)

23、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4.政治文明:(1)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三、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原因及认识 1.不同:俄国是工人阶级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

24、,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他们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以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3.认识:(1)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2)要从实际

25、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一、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制 法国 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世袭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制 法国 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制 法国 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

26、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 和内阁 皇帝 与宰相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制 法国 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二、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不 同 点 政党 领导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 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同盟军 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

27、盟军农民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不 同 点 胜利 以后 的措施 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结果 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相 同 点 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革命背景:都是在大规模的战争下,国家、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革命方式: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影响方面:都是重大而深远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

28、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五)史料的鉴别与运用【理论阐释】1.概念解读: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2.史料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以及各方面的书籍和近代以来出现的报刊、杂志等;碑刻、摩崖,以及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简帛、墓志等也都属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主

29、要是各种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如遗址、墓葬及出土文物等。口述史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以及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2)按史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

30、。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典例展示】(2015江苏单科T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点拨】史法运用史料的鉴别与运用解题关键分清文学作品与石刻的史料价值【解析】选C。材料中淮南子等书中与秦朝石刻有差异的是关于疆域的描述,不存在对秦始皇的贬抑,故A错误;秦朝和西汉紧连,故B错误;石刻和文献有差异,

31、而非证据链,故D错误;面对史料的差异,首先要辨别真伪,C正确。【策略指导】1.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判断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2.要进行科学的史料鉴别或考证。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鉴别或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3.掌握正确运用史料的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

32、史论结合。【对应训练】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下列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选D。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商王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由此可以判断商代有可能出现了牛耕。2.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明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

33、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析】选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的史料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B,选D;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C本身说法不准确。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选D。文献材料并不一定是虚构的,故A、B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C中“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可知D与题意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