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61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壁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诵读文言文的技巧与习惯,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能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词语的通假、活用与特殊句式能力目标:1.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2.学习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将抽象的声、情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得具体可感,优美形象。情感目标:了解“赋”的文体特征,鉴赏本文音韵美和意境美。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教学重难点】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了解“赋”的文体特征,鉴赏本文音韵美和意境美,是学习重点。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是学习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常识,进入情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仁宗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授凤翔府签判。神宗熙宁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因持不同政见,请求外调,任职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写诗获罪,史称“乌台诗案”。贬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祜二年(士086),旧党司马光等执政,苏轼一度被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但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再度被迫离开朝廷,出知杭州、颍州。哲宗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复用新党,苏轼又被远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

3、(1100),被赦北还,次年七月卒于常州。谥文忠。苏文思路开阔、笔力奔放、变化多姿、收纵自如,被列人“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想象丰富、比喻新巧、议论风发,风格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二、检测预习,梳理词句知识【重点实词】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山川相缪羽化溯流光愀然酾酒临江肴核既尽狼籍(藉)【一词多义】纵一苇之所如(到)如泣如诉(像)如其不才(如果,连词)海内晏如(的样子,形容词尾)军旅卒发(通“猝”)卒莫消长(最终,到尾)有始有卒者(终结,完毕)身先士卒(士兵)卒于任上(死)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长沙(到去)以适于时也(适合,适宜)(秦王)穷

4、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满足)而适类于予(副词,恰好)处分适兄意(满意)【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归: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注:使哭泣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流。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侣:以为侣。友:以为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哀吾生之须臾(为动用法,为哀叹)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特殊句式】省略句(余)举酒属客。(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吾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宾语前置句何为其

5、然也?而今安在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字词拓展】弦(xin)外之音、扣舷而歌(xun)、炫(xun)耀目眩箫(xio) 洞箫萧(xio)瑟、呼啸(xio)缪(1io) 山川相缪谬(m)误、寥(1io)寥可数溯(s)流光朔(shu)风横槊(shu)赋诗塑(s)料塑造泥淖(no)、风姿绰(chu)桂棹(zho)风姿绰(chu)约、 卓(zhu)越余音袅袅(nio)凫(f)水、枭(xio)雄愀(qio) 然龙湫(qi)、泥鳅(qi)、揪ji住三、诵读感悟,品味语言美与意境美四、探究思考,交流体会1.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有怎样的变化?试以简洁的词汇概括。2.本文景、情、理是怎样做到相生相融的?请

6、以具体内容说明。第二课时一、本文景、情、理是怎样做到相生相融的?请以具体内容说明。写景叙事生动有味在写景叙事中融入浓郁思想情感,神情并茂,情趣盎然。联系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四句,景、情、理三者兼备。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写景。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对景下评,表达了作者看山的惊喜之情。末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抒发哲理性的感情。本文创设了一个情、景、理相互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第一段是写景,第二段是过渡,第三段与第四段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把写景、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起来。景色美引人遐思,引人高歌;歌声箫声又感人魂魄。情由景生,景因情变,情景交融。由情入理,理由情生,情

7、理相融,发人深省,韵味无穷,极尽其妙。二、文中“客”之悲产生的原因“客人”的悲,由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由古代与当世人物的对比而生悲。由赤壁曹孟德之诗与历史事实回顾。联想自然妥帖,紧扣题目“赤壁”,又自然拓展了中心。借题发挥,借以抒情和言理,艺术上用虚托方法,作者的抒情、明理就更自由开放,这正是散文的特长。由赤壁联及曹操,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文治武功,气势浩壮,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也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了。而作者与友人这样的等闲之辈与一世之雄相比就更不在话下了。悲苦和怨艾就从这古今历史人物的对比中产生了。由宇宙无穷与生命须臾的对比而生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无穷的宇宙之中,人生不

8、过短暂的瞬间,人生太渺小了。这是“悲”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生悲。“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人生短暂,宇宙无穷,作者不得不幻想和飞升的仙人同游太空,跟天上的明月永久存在。但是他又清醒地看到现实和愿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而就“托遗响于悲风”。在这里,“悲”产生的原因交代得既很清晰,内在的联系又极分明。三、作者为什么要假托与“客”问答来阐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呢?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客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轼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哲学的领悟。前者消沉悲凉,后者豁达开朗,前者充满人生短暂、

9、变化无常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心灵净化的境界,表达厂作者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四、作者情感的变化是全文的主线,请结合内容说明变化的过程。全文由“写景抒情议论”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构成。情感变化发展经历了“乐悲乐”的三个阶段。1.叙写夜游赤壁之情状,可说是景美人喜,飘然人仙,赏心悦目,其乐融融,情因景生,“体物写志”为乐景乐情2.对歌声、箫声的形象描绘。由景入情,触发感叹和联想,由昔今人物对比,引发人生短暂渺小的感慨,痛感人世的迷惘与无奈由乐转悲,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情感反差。3.从水流、月亮的阴晴圆缺探究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由情入理,理由情生,情理相融,发人深省。由悲转乐,表现了作者

10、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总之,作者情感的变化是:乐一悲,消极思想得以展现;悲一乐,最终又由消极而积极,完整自然地抒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五、练习巩固1.诵读全文,争取背诵。2.口头翻译全文,发现疑难词句。第三课时一、诵读全文,背诵方法探究交流。二、难句赏析,检测学习成果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两句大意是:飘飘然就像无牵无挂地离开了尘世,已经脱俗成仙飞登仙境一样。这两句写苏轼泛舟赤壁时的惬意心情。这是一个秋天的月夜,“清风徐来”,月影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和朋友泛舟长江,听凭一叶扁舟在万顷碧波中自由飘荡。此时,他忘记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忘记了自己戴罪黄州的处境,就像驾驭着长风飞登仙

11、境一样。愉悦的心境,飘逸的神态,跃然纸上。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断。缕:细丝线。这几句的大意是:(洞箫声)如同低低地抱怨,绵绵地思慕,又如同轻轻地哭泣,娓娓地倾诉,余音缥缈缭绕,如丝如缕般不绝于耳。这几句可供形容歌声或乐曲声悲凉凄切,缠绵悱恻,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三、迁移拓展,创新思维1.从赤壁赋看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课文从月夜泛舟写起,由客人的幽怨洞箫之声引起一场主客问答,通过主客问答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看法。文中流露了一些消极情绪,但也反映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第三段中客的回答,通过对古代英雄早已逝去的慨叹,表现了对我辈平凡更加无闻,以及人生短暂易逝的

12、悲哀之情。这种慨叹,实际上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表现了他对“人生如梦”的消极感受。但是,苏轼更从眼前的风月景物中感到了“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辩证关系,从而领悟到,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而又何羡乎”,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种观点,正表现了他对所受迫害的蔑视,尽管身处逆境依然豁达、开朗、乐观、自信,表现了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所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正可以尽情享用。这种“乐”,固然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却也显示了他心胸的坦荡,处世的达观。2.联

13、系生活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略四、品味借鉴,养成能力【形象优美的语言】1.多用比喻、对偶等修辞。在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的声与情,写得具体可感。对偶的句式使得文章形式整齐而有气势,音韵和谐。2.句式整散结合,韵随情而生。文章运用了比较自由的散文语言、结构和笔调,使情感顿挫沉郁,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之中有整饬之致,讲究押韵,但挠韵较快,韵随情生,换韵处正好是文章的段落,便得文章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的特点,特别适于诵读。【严谨巧妙而又自然流畅的结构形式】开头简约叙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继而写景抒情,创造愉悦适意气氛;接着巧妙由客人情绪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当主客的认识达到一致时,又自然以简约叙事作结,全文主旨于此突现。全篇行文有起伏,有呼应,环环紧扣,自然流畅,绝无斧凿痕迹。五、实践与自主学习1.以“宇宙与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预习下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