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那不是野草王族太阳底下,我和金工低着头往沙漠深处走着。我们的背部已经被太阳晒疼了,风一吹,便有一种钻心的痛。这种痛加上迷路的惶恐,似乎一阵更比一阵剧烈。在藏北阿里迷路是痛不欲生的,这个地方宽广、辽阔,一旦迷路,你便不知该往哪里去才好。这时候,惶恐和烦躁便袭上心头,让我感到头疼胸闷,身体似乎快要炸裂了。我和金工不想让自己暴尸高原,便强压着惶恐和烦躁,在绝望中往远处走着。上午的时候,勘察完红山河的营房地基,老唐带车去寻找石料。我和金工好奇,想趁此空余时间在红山河溜达溜达。我俩先是下到山脚的河套里捡拾花花绿绿的石
2、头,后来跟着几只羚羊窜入一条峡谷,出了峡谷,爬上一块石头偷看一只野公羊和一只野母羊交配当时高兴得不亦乐乎,等从高兴中回过神,想起要返回时,才发现不知道路了。于是我们俩到处找路,与其说是在找,不如说是在乱闯,闯来闯去,倒闯乱了。感觉每个方向都有一条通向红山河机务站的路,但却不敢轻易迈出一步。高原以那种骇人的宽广呈现着死寂与恐怖,一种沉闷的感觉重重地压在心头。停下休息了一下,我俩觉得还是得继续找。我和金工像太阳下的小甲虫一样,缓慢地挪动着身躯。望一望宽广的天地,唯一的感觉是往远处走,走远了,或许会碰到什么新的希望。下午一点的时候,是藏北高原的正午。太阳像着了火一样灼热,我和金工先是嘴皮裂开,接着是
3、心肺一阵阵嘶痛。我想到了水。我们车子的后箱里,放了许多矿泉水和八宝粥。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一瓶也没带。在焦渴之中,它们无疑是天堂圣水、人间佳酿。过了一会儿,实在渴得不行了,我们于是没有了找路的心情,像两只慌张的野狼一样,瞪大了双眼向四周寻找,恨不得老天爷能网开一面,给我们降下些水来。在意志快要崩溃的时候,几根野草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金工从地上一跃而起,一把抓住我的手,向那几根野草奔去。这几根草长得神奇,在苍凉干燥的高原上,蓬勃着嫩绿的叶片,迎着太阳反射出几丝亲切的光芒,甚至还有两个花骨朵已经显形,估计过不了几日,就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和金工屏住呼吸,缓缓蹲下凝视着它们。一阵风
4、吹来,草迎风飘舞,妩媚婀娜的姿态把我的心撩拨得起伏跌宕。“挖吧,下面绝对有水。”金工一声喊,我便像强盗一样将手伸进沙子挖了起来。没挖几下,手指头触到冰冷而又坚硬的东西。一挖,是骨头;再挖,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是一副骆驼的骨架。驼峰里有一汪清水。我们俩停住了,不是因为沮丧,而是被眼前这过于神秘的一幕给震撼了。一头骆驼死后,驼峰中居然水分不散,滋养了另外的生命。一头骆驼的死是神秘的,而在它死后,岁月让几粒肩负使命的草籽降落在它背上,在驼峰永不干涸的水的滋养下,静静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命永不枯萎的神秘的源啊!这是藏北高原用事实给我们讲述的一则神话故事。我和金工重新将驼骨埋好。我们已经忘记了干渴,一
5、种圣洁的水在心间流淌,我们为目睹了高原的神秘生命而欣慰。骆驼的骨架又被埋入了高原,又进入了一个生命的梦中。但愿这个梦长久,与藏北高原齐头并肩、同生共死。我和金工从一个梦的边缘返回,走在路上我们只说了两句话:“那不是野草。”“它是长在高原的梦里的。”我想,我和金工是幸运的,在这场不大不小的灾难中,像两根草一样,浑然无觉地被一种潜藏在生命深处的水喂养,获得了信仰的威严,获取了心灵的力量。因为我们返回时,是憋着一口气走到红山河机务站的。那几棵草被我和金工破坏了,但它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它们救了我们俩的灵魂,在另一种形式中属于了我们俩,它们经由我们俩由野草变成了精神意义上的圣草。明年,那个地方一定又会长
6、出几株草。(选自散文2010年7月)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和金工在返回时,发现不知道路了便“乱闯”“闯来闯去”,说明二人极不沉着,心理素质极端不好。B作者把自己和金工在太阳下的缓慢移动比喻为小甲虫,极其形象地表现了高原的宽广、死寂与人的渺小、无奈。C我和金工重新将驼骨埋好,是怕驼峰里的水浪费了,想让它再滋养一些野草。D我们之所以能憋着一口气走到红山河机务站,主要是从野草的身上获得了信仰的威严,获取了心灵的力量。E文末说野草“经由我们俩由野草变成了精神意义上的圣草”,野草本就是野草,与人并没有联系,作者却说“经由我们俩”变成什么,比较牵强。【解析】A项,原
7、文没有“极端”之意;C项,应是“目睹了高原的神秘生命而欣慰”而产生的行动;E项,原文是就精神层面而言的,并不牵强。【答案】BD2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答案】走的感觉对比:挖草前“惶恐和烦躁便袭上心头,让我感到头疼胸闷,身体似乎快要炸裂了”,惶恐;挖草后“憋着一口气走到红山河机务站”,充满信心。挖与埋对比:因为坚信有水,“我便像强盗一样将手伸进沙子挖了起来”,急躁;“骆驼的骨架又被埋入了高原”,因神秘的生命而欣慰,沉稳。(言之有理即可)3文章说“那不是野草”,纵观全文,“野草”在作者的心中具有怎样的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蓝调朱以撒在漫长委婉的海岸线上,暮色渐渐地
8、飘落下来。已经是深秋的海滩,清寒随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滩上走,这些洁净的细碎颗粒,被温热的脚底揉搓着、摩擦着,沉了下去,显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眼前的蔚蓝色调,至少可以和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空旷、清澈、洋溢,还有岑寂、萧瑟。永远持有一种节奏的是那一层层皱纹般的海浪,带着摩擦的力道,涌到沙滩上,消失,又复始。这种单调和机械般的持续,让人体会到了自然界的耐性,无始无终。简单产生了大美,在我们的视野里、耳听中,也就是这种推移的单调,表达了一种敞开式的阔大,毫无掩饰,不会是习惯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给人。一座城市被海洋环抱着,本来是可以设计成为个性城市的,却很遗憾,格局狭促,街巷潦草,多拐弯抹角少畅
9、快通达,多花里胡哨少单纯简约。我住在海边,懒得跟车到市里转上一圈。海与海有许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却有太多的雷同,它们反蓝调而行,它们和嘈杂、拥挤、脏乱这些词有关,也和脂粉、艳冶连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环抱它的海洋有如此大的区别,可见生活是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展开的。一个人从城市到海边,开始了几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脱的日子。心境、举止,连说话的口吻、言说的内容都有所更变。夕阳眼看着又一次西颓,有些亚麻色的光线,让眼前荡漾着的蓝色液体,更多了一层心理上的冰凉。所谓的休闲就是这样,休闲服、沙滩鞋只是改换了肢体上的行头,更要紧的是自身的节奏律动,像被抽走了绷紧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远处有人在昏暗中吹着一只小
10、号。缓缓地把一个柔和圆转的中音送了出来,而后是主旋律随之跃起。吹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气随和,透过空旷,传到耳边已经十分的柔软。烧烤的营地里燃起了篝火,舔着夜色的火舌将暗中的一角轻轻撩开。这是我少年时熟悉的一串动感,只有在学期末了,该考的全都过去了,才会有心思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少男少女围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没有忧虑,却有无数漫无边际的幻想。一个人成长并有生存意识之后,他的劳累就开始了,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人在篝火前,就有一些年少,像眼前千万年的海水,每一次目击都是汪洋恣肆,一直没有能力看出有何变故不变也是会让人生出感慨的,因为不变比变要更困难。这些在篝火前
11、满脸稚气的少男少女,也许下次来时,已经是计较油盐的小丈夫或者少妇了。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我还看过一本地理杂志,撰写者显然亲身到达了这几个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尔代夫,在他细腻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这是一种纯粹之蓝,与我今生所见过的蓝调不可相比。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蓝调啊,我不知用哪一个词汇可以贴近,它们在词汇之外,在人的破坏之外。许多的河流污染了,对此我并不惊奇,河流毕竟太小,一家造纸厂、石板材厂就足以改变它的颜色。可是大海大洋,它的浩瀚无边,天水相接,能使大海变色,这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每一个临海的国家,都有被怀疑的理由,就像常在海边走的沙滩鞋,一定会被海水
12、浸润。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色调,如果要追问,就有一堆类似的问题要牵扯出来天空、云彩、空气、气候是否都如这般混混沌沌?那时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远?你我都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远古的环境绝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让人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月亮升上了海面,使沙滩上那些毫无关联的景、物都浑然一体,带着水淋淋的清洁。立秋之后,沙滩上已经没有行者的影踪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发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带来的杂沓和纷乱,沉淀污浊,在冷下去的氛围中,大海得到了歇息。只有很少数的人乐意反季节而行,这使他们行走在静谧之中。当我孤零零面对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会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让一个人变
13、成一滴晶莹的宿露,会比化为一缕青烟更有诗意,更为透亮,当它垂落海中,刹那被无声地收藏着。(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6月27日,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简单产生了大美”,这“大美”是开放阔大,是真诚坦荡,是畅快通达,是单纯简约,是热闹至极的曲折表达。B“生活是以互相对照的方式展开的”,这说明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暗示城市和海洋各具鲜明的个性与美的特质。C“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着意表现了人生的无常,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D“使大海变色”“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但大海的颜色还是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含蓄地揭露了人类发展对
14、自然的破坏力之大。E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以大海的简约来对比城市的拥挤、脏乱,以大海的静谧来突出城市的喧嚣等。【解析】A项,“热闹至极的曲折表达”的说法错误;B项,“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作者褒海洋而贬城市,海洋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质,而城市的个性、特质则显不足;C项,“着意表现了失落感”不符合文意。【答案】DE5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两种“蓝调”?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一是指有空旷、清澈、岑寂、萧瑟等特点的大海,一是指书中描绘的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尔代夫等地未被污染的纯粹自然之美。用意:写前者意在表现对城市生活的嘈杂、拥挤、脏乱、虚伪的不满;写后者意在揭露人类对几近于永恒的自然的改变与破坏,从而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6作者在第段中写海浪的“单调”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