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0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

2、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

3、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

4、,“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

5、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B. 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C. 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D. “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B. 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C. 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D. 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

6、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B. 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C. 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D. 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7、。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为“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文章按时间顺序例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例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

8、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可知,“未能达到时代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原文来看,“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故选C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

9、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

10、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不敢铡?”“敢铡。”“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

11、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我最服你的小铡刀。”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

12、,后来就不铡了。”“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没有。”父亲一愣。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

13、定是掺水了!”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最近,谁来打过酒?”“昨天,前天杨跛子!”“披一件破大袄?”“披一件破大袄!”“要赊账?”“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酒呢?”“我又倒回去了!”“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洒了!”“洒了?”“再卖倒字号。”“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人

14、也有字号!”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

15、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B. “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C. 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D. 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5. “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6、 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6.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

17、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不正确。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小铡刀”在文中的作用,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关于“小铡刀”的描写,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小铡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铡刀的作用,中间杨跛子要用小铡刀铡鞋,林掌柜与父亲谈话揭示小铡刀的意义,结尾用酒敬小铡刀,从情节发展来看,小铡刀多次出现起到

18、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林掌柜用小铡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量的态度,所以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铡刀”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商的理念,因此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异同,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筛选出与“我”和杨跛子有关的情节,从主要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洒掉掺水的酒的行为,又表明“我”还是事件的参与者,而且继承了诚

19、信经商的理念,所以“我”不仅起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杨跛子在文中也是次要人物,他用耍无赖的手段从林掌柜那里讹走了鞋,又用欺骗的手段从父亲那里骗了酒,林掌柜不与他计较,让他把鞋拿走,表现出林掌柜的大度和宽容,父亲舍不得倒掉被掺了酒的水,反映出父亲的动摇,所以杨跛子这个形象除了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起到了突出主要人物和主题的作用。综合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点睛】第3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

20、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

21、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00万,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具世界级湾区规模。据2017年统计数据,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以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的2.26倍,东京湾区的2.19倍,旧金山湾区的2.93倍。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来了!,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15期) 材料二: 20002

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及同比增速注GDP同比增速:第n年的GDP绝对额与第n1年的GDP绝对额相比的增长幅度(%)。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演进发展、国际镜鉴与战略思考,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3期) 材料三: 湾区对科技创新资源具有集聚效应,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质量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高能创新要素集聚和发达,科技、金融与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完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既背靠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产业体系,又有全球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与人才汇聚,已经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结合科技变革趋势,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空间,实现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到现

23、阶段的必然需求。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200所普通高校和20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香港和广州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园区、16个“863”基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与空间载体。截至2015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万家,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总量为155074件。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培育了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岭南学刊2018年第4期)材料四: 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

24、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在整个大湾区中,南沙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广州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自贸区,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门户枢纽。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要以广府文化为粤港澳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让广州的“软实力”在湾区的整合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广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0多家,总数达到47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19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投资272亿元。广州GDP总量大,但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活力相对弱一些。特别是金融产业目前比较薄弱,如果能够探讨出新的模式,会给

25、大湾区注入新的动力。(摘编自大湾区龙头城市之广州发挥“9+2”排头兵作用,小康2017年17期)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00年的两万多亿到2016年的九万亿左右,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十七年间增长了三倍多,尽管前几年增长幅度不大,但总体上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B. 就GDP同比增速来说,20012004年呈增长态势,20042007年基本保持稳定,20072012年波动较大,20122016年间则略有波动,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C. 2007年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7%,之后快速降低,到2009年跌至谷底,这表明2008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下

26、滑,2010年则快速反弹,同比增速为历年最快。D.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大湾区经济当前颇具实力,但从同比增速已放缓的趋势来看,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须注入新动能。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粤港澳大湾区以“9+2”城市群的规划发展和“一二三四”格局为显著的特点,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B.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多个创新平台和载体,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科技企业,这都有利于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C. 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超过原有总量,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企业活力极大提高,

2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 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创新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规模效应与集聚优势,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并释放巨大能量。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哪些基础?广州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答案】7. C 8. A 9. 第一问:政策和制度、区位和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基础雄厚;创新人才、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第二问:借助地理优势建立自贸区,发挥门户枢纽作用;利用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发挥广州“软实力”的独特价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探讨发展新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活力。【解析】【7题详解】试题

28、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这表明2008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下滑”不正确。从材料二图表来看,“2007年的GDP同比增速约为17%,之后快速降低,到2009年跌至谷底”不能表明2008、2009两年经济走势下滑。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

29、域之一”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应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故选A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第一问要求答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哪些基础”,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由材料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一二三四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可概括出政策和制度、区位和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由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

30、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被视为全球经济未来的第四个增长极,以及材料二图表信息,可概括出经济发展基础雄厚;由材料三“全球前沿的高科技产业与人才汇聚,已经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可概括出创新人才、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第二问要求答出“广州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四,由“南沙具有天然地理优势。广州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自贸区,让自贸区真正成为对外贸易、吸引投资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门户枢纽”,可概括出借助地理优势建立自贸区,发挥门户枢纽作用;由“以广府文化为粤港澳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黏合资源,让广州的软实力在湾区的整合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可概括出利用文化资源和黏合资

31、源,发挥广州“软实力”的独特价值;由“广州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可概括出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由“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活力相对弱一些”,可概括出探讨发展新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活力。【点睛】第2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诗文阅

32、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

33、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

34、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B.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C.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D.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

35、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B. 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C. 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D. 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

36、父建功。B. 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C. 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D. 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答案】10. D 11.

37、 C 12. B 13. (1)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2)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上文说贺若敦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统乃流涕从之”是说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张世显”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袭”是动词,

38、在句中做谓语,“统”是名词,指贺若统,在句中做宾语,故“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后应断开,排除A项,答案为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不正确,“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重庆、四川一带。故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

39、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不正确,由文中“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可知,并未收复失地。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如”,像;“胆略”,胆量谋略;“者”,的人;“其”,那样的;“非唯

40、亦”,不仅也;“成”,成就,光耀;“为”,成为;“将”,将领。(2)“遂”,于是;“次”,驻扎;“俄而”,不久;“霖雨”,连绵大雨;“已”,停止;“济”,渡过;“江”,长江;“断”,阻断;“江路遂断”,被动句,江路就被阻断了。【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

41、、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

42、,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都督。当时,岷、蜀两地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谯淹占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山路艰险,人迹罕至。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又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顺流而下,投奔梁王琳。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众。谯淹又依山岭

43、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贺若敦设下反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因功进为公爵。武成元年,入朝担任军司马。自从江陵被平定后,巴湘之地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率军围逼湘州,阻断粮草后援。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每设下奇兵伏击陈军,接连战败侯瑱,乘胜径直前进。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粮援既已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另外修建营垒、盖房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年相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领地,还未一决胜负,所以不

44、能离去。”侯瑱等把船留在江上,率军离开渡口百里。贺若敦这才率军而回。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5、( )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B. 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C. 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D. 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15. 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4. B 15. 答案示例一:同意。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

46、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答案示例二:不同意。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也属寻常。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任嚣力主分裂”不正确,从所给注释来看,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

47、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不正确,诗人只是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体裁特征、评价文章思想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首先就要读懂“有人认为”的意思,然后再明确自己的观点,依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般以登楼为题的诗歌,写作的思路是登高揽胜即景抒怀;其二,本诗

48、以登楼为题,却没有按一般思路写,要求考生分析本诗算不算“匠心独运”。考生解答时可以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然后分析诗歌的写作思路,即不写所见之景,却由楼想到古人,想到历史事件,借历史事件来抒情,不同于寻常思路;考生也可以答不同意此诗是“匠心独运”,然后从诗歌的选材来确定此诗不是写景诗,而是怀古诗,而写古人和历史事件来抒情是怀古诗的常见思路,因此并不能算是“匠心独运”。无论考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注意先表明观点再分析,注意自圆其说。【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一、二句内容,B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诗人情感,C项鉴赏

49、诗歌的意象和语言,D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2)杜甫登高中的“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

50、句子是“_,_”。【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以中有足乐者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善、犹、作、登、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

51、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

52、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17.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B. 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C. 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D. 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B. 正是由

53、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C. 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D. 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B. 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C. 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D. 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答案】17. B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

54、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画线句子中,“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语序不当,应将“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放在句子开头;“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搭配不当,“距离”与“失踪”不搭配,整个句子应改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所给选项中,B项修改正确。A项和D项,“距离”与“失踪”搭配不当;C项,定语语序不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应前置。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由括

55、号的位置来看,所填写的句子应为结论性的句子,语段陈述的对象是“流星雨”,故应以“这场流星雨”为主语,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前文有“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与此呼应,应是“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分为二”,既可以指辩证看待事物,也可以指把一个完整事物分为两份。“分道扬镳”,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句中指一颗大彗星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应选“一分为二”。“精益求精”,比喻追求

56、更完美。“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句中用来形容天文学家的计算,用“精益求精”更恰当。“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苦心经营”是指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句中用于天文爱好者寻找比拉彗星的语境,选“煞费苦心”恰当。“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句中用来形容彗星碎解为颗粒尘埃不断落下,应选“川流不息”。故选B项。【点睛】第3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

57、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0.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答案】“聆听”改为“收听”“今日”改为“今天”“逾”改为“超过”“素享”改为“素有”“美誉”改为“的称号”“切勿”改为“不要”“请勿”【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58、: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广播稿,广播稿要求使用口语,通俗易懂。“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句中指同学收听广播,不得体,应改为“收听”。“今日”是书面语,用在广播稿中,不得体,应改为“今天”。“逾”是书面语,有文言色彩,用在广播稿中不合语体要求,应改为“超过”。“素享”是书面语,应改为“素有”。“美誉”指美好的名誉,且为书面语,使用不得体,应改为“的称号”。“切勿”,为书面语,应改为“不要”“请勿”。【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

59、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21.请把下面关于“思维导图”的示意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思维导图一般借助PC端、移动端等工具,运用手绘或使用软件等方法完成,具有清晰、直观、有色彩、可发散等特点,其用处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所给图表是一张思维导图。这类题目的解题

60、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中心主题,找出主干分支及子分支,确定内容。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的中心主题为“思维导图”,主干分支有四个,内容分别为“方法”“工具”“特点”“用处”。“方法”的子分支有两个,内容有“手绘”“软件”;“工具”的子分支有两个,内容有“PC端”“移动端”;“特点”的子分支有四个,内容有“清晰”“直观”“色彩”“发散”;“用处”的子分支有四个,内容分别为“记忆”“学习”“整理”“思考”。考生围绕“中心主题”,逐一分支表述清楚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61、作。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62、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与君共赏,魅力中国莎翁曾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要说:“一千个旅者眼中有一千个中国。”或许你已曾听过种种言说,心中对中国有些许模糊印象,但现在,请听我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言:中国,绝对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当然,空气污染阴霾未褪,食品安全心尚存疑,但正如高峰常伴雨雪,大海也有风浪。中国不是一点一片的中国,中国是横有960万平方公里,纵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中国的魅力绝不因短暂的呜咽而稍减,绝不因一时的阵痛而凝绝。中国的魅力,在异彩纷呈的美食。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民族的众多,风俗的各异,从而形成极具地域特点的各色美食。先有川菜、鲁菜、

63、粤菜、苏菜,后继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源远流长;技分炒、烧、煎、炸,兼具煮、蒸、烤、淋,技艺出神入化;味具南甜北咸,杂以酸麻辣鲜,其香淳美四溢,其味不可言宣。更令人惊叹的是美食的背后或蕴含着美丽的故事或承载动人的传说:尝棕子,便忆及屈原愤而投江的爱国情怀;品月饼,便思及嫦娥奔月的满腹幽怨;吃元宵,便虑及万里飘泊的乡思深情。中国的美食不仅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蕴藏着黎民百姓的万千情丝,而这一切在长远的流传中又悄然深化成中华民族的魂魄。品美食而知中国丰富,品美食更应感中华民族之魅力。美食之外,中国的魅力,在创新之精神。共享单车遍布城市角落,移动支付触手可及。数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式,

64、在一夜之间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习总书记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的号角吹响的时刻,城市的发展正阔步向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两种基于互联网的方式异军突起,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创新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中国正昂扬地走向未来,以其创新的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仓促之间,中国的魅力难以言尽。以其遥闻言说而幻想其形,莫如亲临中国而身感其味。只有走近中国,才能遇见中国的宽广;只有走进中国,才能懂得中国的深厚。中国的一点一滴都是中国,中国的魅力无处不在。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来到中国,我当与君携手,领

65、略中国的魅力,共赏魅力的中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不同时期广大青年出国留学、立志回国、报效祖国等一系列人生轨迹。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一方面反映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现实,另一方面揭示出个人成长与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之间的深刻关联。要求中说“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谈出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提示考生应从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从青年在不同时代回国的情况来看,19世纪70年代他们是“被

66、召回国”,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回国建设祖国,现在是形成“归国潮”,这一过程既表现了青年的立志报国的觉悟、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能表明祖国日益强大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付出,又表现出祖国的日益强大带来的无尽的感召力。据此可以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青年的关系。从青年自身来看,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境遇,做出了努力与进取,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不同作用,表现出一种向上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据此可以写青年人应努力奋斗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等。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等,

67、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立意角度参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付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等等。【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