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36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8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2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1D2.D第1题,由材料中峡谷的概念与图中信息可知,太行山峡谷首先形成盘状宽谷,然后经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2、形成U形宽谷,最后地壳继续抬升、流水下切,形成V形峡谷。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石柱地貌形成时间不一定早于孤峰,故A项错误;由峡谷地区地壳抬升形成的地貌可知,该处以垂直运动为主,故B项错误;该峡谷地理位置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故C项错误;该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迅速抬升,所以断裂带会影响河流的走向,故D项正确。(2020宜昌市调研)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

3、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读图,完成35题。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的河流侵蚀变化3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4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A地壳长期稳定 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 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5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 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3C4.C5.B第3题,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

4、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错误。第4题,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对;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错;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错。第5题,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B对,A、C、D错。(2020合肥市一模)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据此完成6

5、8题。6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7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B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C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D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A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6D7.C8.D第6题,河流阶地就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表层的堆积物多由沉积作用形成,排除A、C;根据图示阶地堆积物分布可以看出,T

6、1、T2、T3时期阶地最上层有黄土层覆盖,而河床底部缺失黄土层,由此可以推测黄土层的沉积发生在构造运动之后,排除B;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黄土层最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第7题,对于沉积物来说,一般分布在最下面的是最先沉积的。根据图示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的覆盖顺序可以看出,漫滩砂和基岩在阶地T2形成以前就存在,且按顺序基岩形成更早。T2阶地形成以后才出现坡积物和黄土,且黄土覆盖在坡积物之上,故按顺序坡积物先沉积。因此先后顺序为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第8题,该河段所示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且在T1、T2、T3三个阶段沉积物厚度不相同,因此可以推

7、测它们不是同一时期沉积形成,可以判断该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排除A、B、C,故选D。(2020河南名校联考)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其东南部沙丘规模宏大,以高大沙山为主,丘间地湖泊发育。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下图示意某科研小组研究得出的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模型。据此完成911题。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9导致沙山不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A流动沙丘被植被滞留B碳酸钙胶结面黏附沙粒C钙华阻挡沙丘流动D蒸汽吸附沙粒10当地沙山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

8、达到相等时()A内能释放停止 B钙华现象停止C沙山不再生长 D湖泊水补给地下水11沙山沙粒粒径的分布特征是()A东南坡从坡顶到坡底,粒径由大到小B西北坡同一流动沙丘粒径均匀C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西北坡大于东南坡D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大9D10.C11.C第9题,沙丘长高长大后,使风力搬运能力降低,流动沙丘被固定,因而流动沙丘被固定是原来的沙山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植被,且沙山处于生长状态,表层远离水源,植被稀疏,故A错误;不断上升的水汽吸附在沙粒表面增加了颗粒间的凝聚力,使沙丘长高长大,故D正确;最初的沙丘是由于钙华、碳酸钙胶结面的阻挡而形成,两者所起的作用是固定沙丘,而不是促进沙丘的成长,故

9、B、C错误。第10题,当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平衡时,沙粒间无多余水汽,沙粒间吸附作用消失,沙山不再生长,成为固定沙山,故C正确。当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平衡时,由于蒸发量还存在,说明内能释放尚未停止,故A错误;内能释放未停止,钙华现象就不能停止,故B错误;地下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岩层凝结,凝结出的水补给湖泊,未凝结的气态水继续上升,因而地下水的蒸发量与补给湖泊的地下水关联不大,此时仍是地下水补给湖泊,故D错误。第11题,依据沙山的形态,当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坡为迎风坡,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

10、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无论迎风坡还是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为越来越小,故A错误;在西北坡的流动沙丘其粒径的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故B错误;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迎风坡较大,C正确;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小,故D错误。二、综合题12(2020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

11、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解析第(1)题,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会坍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第(2)题,

12、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塌所致。第(3)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作用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坍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变化:(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在使

13、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13(2020山东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黄海是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包围的半封闭海域,海底中部地势平坦,开口朝南,地势向南黄海倾斜。北黄海西部海域发育有泥质沉积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分布及洋流流向。(1)说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2)指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3)推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海洋泥质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海河流挟带而来的。第(2)题,据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示意图从面积、形状等方面简述分布特征。第(3)题,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即面积大小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泥沙的沉积和侵蚀方面回答。根据材料“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分析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流域治理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使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答案(1)黄河等入海河流挟带入海的泥沙。(2)泥质沉积物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在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较在辽东半岛附近海域分布面积广。(3)北黄海海域泥质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黄河等入海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库等水利设施兴建,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