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2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43_《训练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择题综合训练一1.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及学生解读材料的基本能力。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材料关键信息为“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反映了当地农业开始走向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2.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汉字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的史料解读能力。最有证据意义的应该是最晚出现的。玉面人距今5000年,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是在夏商周三代;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3.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

2、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据图表可知,9971077年间,农业税总体平稳,非农业税大幅增加,既说明政府对工商业的税收剥削较重,也反映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A项史实完全错误;表中农业税无大幅变化,而且中国古代农民不仅要受封建国家剥削,也要受地主的剥削,负担非常沉重,故B项错误;财政收入增加不能说明财政充裕,因为可能支出增加幅度更大,财政也可能吃紧,故C项错误。4. A【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据“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 “画地统民”可知正确;元朝的行省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体制和地方分权体制是矛盾的,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行省制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故排除。5. B【解

3、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保密、提高效率均是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材料没有显现,故D项错误。6.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民国初年官、商、士和民在服饰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全呈现“望族之家”,说明传统的社会等级在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仅从服饰不能说明市场的繁荣,故A项错误;衣服的一致性并不能说明西装的普及和交际活动的增加,故B、D两项错误。7. B【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目的。材料关键信息为“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

4、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8. D【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材料数据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抵制外资经济入侵、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都是直接影响,故A、B、C三项错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国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9.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新中国民主政治。1949年4月渡江作战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1949年7月通过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5、故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故D项错误。10. B【解析】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一边倒”于1949年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实现,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建立。11. B【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农业是最低的,项说法正确,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于1965年,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12. D【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

6、理论及其实践。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可知,该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创新与超越且自成体系。四个选项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对中国而言都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但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成体系,故本题选D。13. D【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人流放国外”但“不得动其财产”的意义在于保护私产,故D项正确;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至上也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14. D【解析】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海上商业大国。15. A【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

7、改革思想与宋明理学的比较。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强调内心自我反省,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得救,两者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故A项正确;中国封建时代没有出现过单纯的神权统治,故谈不上教权束缚,B项错误;王阳明心学依然属于儒学,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故C、D两项错误。16. B【解析】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据“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这一关键信息可直接解答;A、C两项是生物学的著作,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已经是20世纪初的成就,而且不属于经典力学范畴。17. A【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些因素都推

8、动了欧洲人口数量的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欧洲民主制度的完善与人口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在1750年之前已经出现,与人口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自然环境的破坏,故D项错误。18. D【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故答案应为D。19. C【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

9、命。表中无从反映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与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关系,故A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开始主张和平夺权,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更换频繁说明当时政府执政能力的不行,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垮台是必然的,故D项错误。20. C【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据地图形状可知所指国际组织为欧共体和欧盟,欧洲一体化推动了西欧的复兴和发展,与中国的振兴、日本经济发展等一起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故C项正确;欧共体的建立及发展,有助于欧洲局势缓和,故A项错误;欧盟内货币并未实现完全统一,如英国仍为英镑,故B项错误;欧盟成员国经济并未实现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选择题综合训练二1.

10、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据“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信息直接推断C项正确。2. A【解析】 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 计白当黑”、“ 有无相生”、“ 虚实相像”,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佛教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3. 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成就和特点。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中,其服饰和发式各不相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正确;三彩陶俑属于陶器,反映唐朝制陶工艺与造型艺术水平高超,故错误;从服装样式看,唐代妇女服饰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渐趋宽大,故正确;此外,

11、妇女骑马的习俗也是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渗透,故正确。4.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君主专制范畴,故A项错误;郡县制到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变,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制度,也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郡县制和行省制度都是中央集权,地方政权自主性减少,故D项错误。5. A【解析】 本题设置新的情境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利玛窦修改了子午线的正确位置的动机是为了获得中国统治者的好感以有利于其在中国传教,故A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天圆地方的内容,故B项错误;西学的传播确实有利于开拓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12、但利玛窦修改子午线位置这一行为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效应,C项错误,而D项在当时是不可能的。6. C【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关键信息为“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材料的主旨并非强调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性质的变化的信息,中外日报也不仅仅代表知识分子,故B、D两项错误。7.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及学生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为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故A、C两项错误; 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8. C【解析】 本题考查

1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突破了新文化运动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范畴。A、B两项均无视两者的关系,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9. A【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根据地图中上海等信息可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故A项正确;B项为武汉会战之后;C项为百团大战;D项明显错误。10. D【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据材料“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可知为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11. B【解析】 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据“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等信息

14、可知当时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时间条件。12.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异同。A、C、D三项是二者的相同之处,故A、C、D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被斯大林模式取代,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13. D【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和特点。“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实际上是强调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从体现。14. A【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把人从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独裁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

15、出现在1416世纪,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两者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成就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故C项因果颠倒;相对论兴起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15. A【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及联邦制和邦联制的概念。据“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初期实行邦联制。16. D【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应注意a与动力蒸汽机、采矿冶金的关系,推断a为交通运输业,故A、C两项错误;题干知识结构应该是工业革命的连锁反应过程,与社会影响无关,故B项错误。17. B【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

16、命的相关知识。由“二月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可知,托洛茨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已不能适应当时俄国的国情;再结合“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可知,托洛茨基认为由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故答案为B。18. D【解析】 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美国进口别国商品的税率,遏制美国的进口产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再结合题目时间,1930年,此时美国正值大萧条的时机,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故D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良策,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罗斯福新政之后才开始应用

17、,故B项错误;贸易保护不是美国经济落后的表现,是保护美国经济的表现,故C项错误。19. C【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确有弊端,但牛仔裤有简单的技术就可以生产,故错误;“冷战”的重点始终是争霸,故错误;“牛仔裤”在当时的苏联被视为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象征,而且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故“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正确。20.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视艺术。材料反映了1925年左右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仇视态度,说明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故答案为D。仅由禁止这一部影片的上映说明不了A项;B、C两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且不符合史实。选择题综

18、合训练三1. A【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法家和道家的关系,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学说最为流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2. A【解析】 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手工业、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等基础知识。根据题干信息“西汉时期闽越国”,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故A项正确;材料无从得出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故B项错误;瓦当上的字

19、体是篆体而非楷书,故C项错误;水排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的工具,故D项错误。3. 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据材料中“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低”,可知为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4.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与文化现象的关系。据材料,书坊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市民的需求直接相关的,而市民阶层是随着城市商业活跃而形成的,故答案为B。A、C两项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实,D项不合题意。5.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耕织图耕图反映了南宋至清代的中国农业生产一直是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这说明了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故D项正确;

20、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出现于东汉,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而且题干图片信息无从反映经济重心,故A、B两项错误;“租佃关系”在图中无从体现与反映,故C项错误。6. C【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土布消用洋纱量与土布消用棉纱量相比,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全国土布应有产量在洋布的冲击下,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传统自然经济已经逐步解体,尤其沿海地区解体较快,故D 项错误。7.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维新思想。关键信息:“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从关键信息分析来看,

21、改易服饰是为新政服务的,以推动社会近代化,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具有B、C两项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具有D项的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8.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关键信息为“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据此可知题意为要制约权力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制度,而题目的时间条件为20世纪初,故C项正确。9. C【解析】 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民族资产阶级属于革命阶级,而非革命对象。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中共二大初步认清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故C项

22、正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革命逐渐摆脱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始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B、D两项错误。10. C【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故C项符合题意。11. D【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题干材料反映出,1970年美国总统在外交政策咨文中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对抗关系,准备调整对华政策,这一变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非材料主旨。12. C【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材料强调依法反腐起了很大的作用,故C项

23、正确;A、B、D三项没有太大干扰,不难排除。13. C【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可知戏剧公演有利于雅典人形成对自己的政治身份认同,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14. C【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物价上升四倍”、“获利最大的是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新贵族和佃农”可知该运动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获利,使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衰落,从而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15. C【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宗教改革。九十五条论纲为

24、马丁路德的著作,他在德国开始了宗教改革,故“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图中为英国,为法国,为德国,为瑞士。16. D【解析】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的社会意义。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为“17世纪”。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在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提出的,故A项错误;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初,故B项错误;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故C项错误;经典力学由牛顿在17世纪提出,故D项正确。17. 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面对国际和国内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采取的非常措施,故正确;新经济政策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正确,不当选;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

25、重工业,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失调,对农业掠夺的太多,并未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故错误;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个人崇拜和农业上,但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因此毁誉参半,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8. D【解析】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材料关键信息为“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故D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货币金融体系,马歇尔计划不是其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C项不能说明马歇尔计划与美元霸权的关系。19. C【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

26、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在于欧洲走向联合,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没有联系,且不是西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的主要原因,故A、B、D三项错误。20. C【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由材料可知,“新工业革命”具有“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制造业链条混合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特点,这表明“新工业革命”使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材料反映的表层现象,不是本质;“新工业革命”的影响均匀分布,但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布不一定均衡,B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很难得出D项

27、的结论。选择题综合训练四1. C【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时间条件是周初,关键信息为“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据此可看出当时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依托;分封制实质是一种地方分权体制,与后世的中央集权体制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2. 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两晋时期“钱”的别称纷纷出现,说明社会上金钱观念越来越浓厚,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两晋时期自然经济并没有解体,仍占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社会对货币观念的变化,与文学内容变化无关,故C、D两项错误。3.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材料关键

28、信息“有文才的人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体现的是贵族政治,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4.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的。5.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从数据来看,19世纪中国制造业与18世纪相比变化不大,“急剧下降”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从中国所占的份额比重来看,具有绝对优势,表明该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故B项正确;英美两国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数据是否可信应根据当时时代背景分析,而不是看统

29、计数据者的国籍,故D项错误。6.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南京条约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由材料得出18371846年,广州一口的进出口额减少,再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理应增加,于是得出五口通商分散了广州一口的贸易,其根源在南京条约的签订,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自然经济的抵抗和闭关锁国政策,故B、C两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而题目时间为1846年,故D项错误。7.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材料中南通大生纱厂和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18991925年南

30、通大生纱厂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912年后超过外商所占比例,这说明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1925年后外商所占比例超过南通大生纱厂,这说明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故正确;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从图示中不能看出,比例的变化也不能说明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8.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材料“万众一心向前,达到贪污豪吏、帝国主义军阀工农联合奋斗,敌人完全消灭”可以看出斗争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而这正是国民运动斗争对象,故A项正确。9. C【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华北事变是在1935年,与图片时间

31、193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与图片时间1936年不符,故B项错误;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与图片时间1937年相符,故C项正确;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与图片时间1947年不符,故D项错误。10. C【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故A项错误;在国际法实践中,承认标准主要依循有效统治原则,也就是说“一个政府事实上控制了这个国家,并受到大部分居民习惯上服从并有长久存在的合理希望,可以说代表这个国家,因而有权被承认”,由题干中“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的信

32、息可知,中共中央主张废除过去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与“另起炉灶”的含义相符,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11. B【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图表反映了政协委员名册的变化。非中共委员从60.01%降到50.9%,仍占大多数。中共委员由39.99%上升到49.1%,并不能看出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图表除了提供委员比例的变化外,还可以看出委员的组成,包括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和妇女的人数,因此更多的体现了其统一战线的性质,故B项正确;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图表只是提供了参加人员的比例,不能看出其职

33、能,故C项错误;政协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12. C13. A【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公元前494年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材料中下层公民集体对该审判的反应可以看出,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审判的程序,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推测下层公民是否处在生存的边缘,故C项错误;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才催生成文法的诞生,故D项错误。14. C【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以及“理性”关键信息分析,启蒙运动反封建神权,高举理性大旗,故C项正确。A、B两

34、项没有涉及“理性”,故A、B两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15.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学。材料关键信息为“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故事戏剧性”等,这些与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封建制度、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等特征吻合,据此不难推断巴黎圣母院符合题意。B、C两项为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D项为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16.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拿破仑战争是19世纪初,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渡海作战依靠蒸汽轮船,故A项正确;电报、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望远镜早在17世纪时期的伽利略时已经发明出现,而且不是海战关键,故C项错误。17. D【解

35、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时注意设问角度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A、B、C项属于十月革命政治意义,不符合材料“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18. A【解析】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据材料,德国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属于行政权,皇帝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具有鲜明的专制主义色彩,故不能说是三权分立,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实行联邦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故完全错误。19. D【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题干材料反映的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而非农业改革,故A项错误;新政首先是整顿金融,故B项错误;新政无法消除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家招募众多的人就业,包含社会救济的内容,同时题干中明确提到“资源保护队”,所以新政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20. C【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改革。A、B两项可以从图表中直接总结,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的三次经济体制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不存在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D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改善苏联经济的预期效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