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C)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和气温都呈波动变化,故冷暖干湿交替。2图中时段(A)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在上升解析:时段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冰川面积增大,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据此回答34题。3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
2、环境问题是(C)A火山喷发B臭氧层变薄C全球变暖D酸雨解析: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4治理上题所指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C)A加强预报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解析: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56题。5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D)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解析:读图可知,从1962年到2007年
3、,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6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C)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气候变暖使各地的生长期延长,蒸发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7从总体趋势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C)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具有相关性,C项正确。8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4、(A)A全球气候变暖B寒潮频发C地壳抬升D流水侵蚀解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读下图,回答910题。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C)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10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B)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
5、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cm。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B)臭氧层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BC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由温室气体增加所致,而导致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剧增、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二氧化碳
6、被植物吸收的量减少所致。12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滩涂面积减少淹没部分耕地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BCD解析:由题干可知,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4050 cm,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上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小,从图上看,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影响较大。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图甲)。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图乙)。(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
7、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6分)(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8分)答案:(1)波动上升或上升。 原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2)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经济部门的节能,推进低碳消费行为;(生产、生活中节能)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天然气等低碳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8、解析:第(1)题,读图看出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毁林造成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第(2)题,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历史时期技术水平低,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大气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力。第(3)题,可以采取控制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方法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意节能;开发新能源,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等低碳替代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
9、利用率。14读我国近50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请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说明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差异及其成因。(6分)(3)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请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低碳经济之路提出合理建议。(8分)答案:(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均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2)差异:西北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成因:与东部
10、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强,增温的幅度大。(3)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常规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1)题,从长波辐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入手,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作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导致温度升高。第(2)题,由图可知,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于西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显著,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第(3)题,从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看,我国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常规矿物燃料能源的使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