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前回扣夯基提能(期中)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4区域内部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并且区域与区域之间只能是并列的。( )5不同区域间主要为不同点,几乎没有相同点。( )6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7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8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其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9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活动方面。( )10造成日本与英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
2、形的不同。( )11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1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利因素都会得到克服。( )1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14人类中心论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致了人地关系对立。( )15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16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17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 )18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
3、续发展是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20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 )21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内公平。( )22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23“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24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决定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5实施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6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7生产工艺落后,资
4、源利用率低是导致我国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8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污染物大量排放,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29由于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总量小,因此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 )30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核心。( )二、核心内容,规律再落实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1)气候差异影响因素气候主要包括气温与降水。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多少)、地势的高低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等;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气环流以及洋流的性质等。(2)地貌差异的形成(3)影响水文差异的因素气候差异(降水、气温);地形差异(落差、流速、水系特点);植被差异(含沙量的
5、多少)。(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1)不同地区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要素也有社会经济要素。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要素包括: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2)影响人口差异的原因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3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1)进行区域定位;(2)确定自然地理要素特征;(3)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4)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5)
6、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4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区域比较时应明确人类活动是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2)区域比较往往是选取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60N附近的亚欧大陆的东西岸比较、回归线穿过的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的比较、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比较等。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比较、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比较、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环境的比较等。经济特征
7、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如日本与英国的比较、德国鲁尔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带与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比较等。但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到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6“3S”技术的应用选取技巧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
8、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
9、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7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它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
10、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适度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三、常用答题术语、用语再规范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区域、区域类型、面积、形状、边界、地理环境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方向、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矿产资源、地形、水文、生物、工业、农业、城市化、人口、交通、政策、市场、区域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环境
11、问题、科学技术、制约、促进、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2)用语区域的特征。答案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开放性: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区域与区域差异。答案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量度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许多要素。而区域差异是指两个地区或者多个地区之间的差别,研究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12、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和人文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和塔里木盆地气候差异的原因。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所处纬度低,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所处纬度高,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珠江三角洲和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差异。答案珠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业,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水稻、甘蔗等;塔里木盆地为旱地耕作业,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类型主要为小麦、棉花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降水量分布规律差异。答案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分布规
13、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由于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耕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环境问题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废弃物、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
14、(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人地矛盾激化、“先污染、后治理”、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等。(2)用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答案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阐释如下: 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
15、,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表现。答案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表现如下:说明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主要用语。答案人口的增长过快,形成庞大的人口压力;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说明分析治理(减轻)环境问题主要措施的用语。答案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3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人口基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
16、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等。(2)用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答案原则内容要求举例公平性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持续性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共同性全球采取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解决全球性
17、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一个地球,一个家园阶段性不同地区和国家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承担的责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应坚持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答案说明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的主要用语。答案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说明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意义的常见用语。答案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附加值;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