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课时二战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用书P2591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实质: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3)作用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历史阶段在位总统经济理论历史影响20世
2、纪五六十年代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困境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3.美国的“新经济”(1)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2)表现经济增长率较高,通货膨胀问题被化解。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失业率下降。(3)评价积极方面: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消极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支配地位,并左右国家政策;
3、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4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1945年到1979年信奉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实行货币主义,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2)法国:二战后,政府干预力度加大,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特征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3)德国:1949年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特征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
4、)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其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误区警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概念阐释 经济“滞胀”是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概念解读 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反对扩大
5、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供给学派提出供给决定论,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这两个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都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轻巧识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轻松巧记 运用图示法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主题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史料研读史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刘祚昌20世纪美国史史料二
6、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王春良世界现代史问题依据史料一分析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守夜人”的本质内涵。并说明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罗斯福新政使政府角色成为“守夜人”兼二老板的含义及实质?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关键信息“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自由运作,政府不干涉;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其特征是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2)史料二信息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反映
7、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实质是凯恩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现。史论拓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
8、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变革的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经济危机、战争
9、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主题二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实质和影响要点拓展1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1)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交纳、企业交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2)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各国发展不平衡,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水平较高。(5)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2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实质: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较低的
10、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实质上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3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1)积极作用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2)消极影响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
11、神。史料探究西方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解读史料贝弗里奇爵士在他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1)史料信息表明国家要避免国民失业,以加强社会稳定,必须发挥国家的职能作用,加强调控。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2)史料信息可以说明西方国家为加强稳定,建立国家福利制度,其实质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史学新论史学界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论述【史界观点】观点一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
12、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
13、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观点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思考感悟】观点一认为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
14、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观点二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使贫困人群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对点训练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欧洲的福利制度实质上是()A仅对富人征税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材料中“最穷和最
15、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的信息说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实质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故本题选择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黄金时期”,故C项错误
16、。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2(2012高考福建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法
17、人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可知C项也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可知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2高考浙江卷)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解析:选C。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
18、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符合题意。4(2012高考海南卷)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解析:选B。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
19、是工党获胜的主要原因;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需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5(2014高考北京卷)(节选)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
20、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解析:背景依据材料中的“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分析;方式依据“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一系列社会保障法”等分析。答案:(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6(2012高考江苏卷)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
21、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
22、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解析:解答本题要熟悉近现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基本脉络。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紧扣“福利措施”加以提炼,再逆推其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从救济低收入者和保障儿童权益方面分析
23、其积极作用。第(3)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尽量提取答案要点,切忌抛开材料泛泛而谈。第(4)问从政府的经济调控功能方面分析其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学生用书P263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
24、示出其局限性。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2)改革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评价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4)最终结果:改革后期,各种矛盾突出,赫鲁晓夫下台。2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初期措施:重点进行经济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但没有改变优先
25、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结果: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超级大国。(2)改革后期状况: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结果: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3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19851991年)(1)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2)内容第一阶段:以经济领域为重心,制定“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干预经济的做法。第二阶段:以政治改革为重心,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6、。(3)影响导致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分裂运动加剧。苏联解体: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的变化,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完全解体。知识图示 运用图示法理解赫鲁晓夫改革轻巧识记 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思维升华 全面认识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
27、侧重于政治体制。误区警示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不要误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主题二战后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异同点要点拓展1相同点(1)指导思想: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2)内容: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都涉及经济领域;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外私人活动的存在。(3)结果: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2不同点(1)指导思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
28、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2)内容: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戈尔巴乔夫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3)结果:赫鲁晓夫改革成效甚微,造成苏联的混乱;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后期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导致苏联解体。史料探究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评价解读史料一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玉米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
29、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1)史料信息说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史料信息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尤其是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等。史料三有
30、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3)史料信息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史学新论史学界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史界观点】观点一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经过周密思考、仔细权衡,没有经过实际的试验。是赫鲁晓夫对农民,也是对全体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观点二赫鲁晓夫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批判斯大林的
31、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恢复社会主义法制,更多地关注农业的发展等,尽管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但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苏联后来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准备了条件。铲除斯大林个人迷信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一大历史功绩。它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苏联社会民主化进程。左凤荣赫鲁晓夫研究及评价之新进展【思考感悟】观点一否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认为不经过实际的试验,引起了一些混乱;赫鲁晓夫也推行个人专断。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整体规划和科学的试验,导致矛盾重重。观点二肯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认为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以后的改革准备了条件。铲
32、除斯大林个人迷信,促进了苏联社会民主化进程。总之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点训练(2015江苏徐州模拟)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历史的原因”是指()A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B美苏激烈争霸的压力C个人品质缺陷D斯大林模式的禁锢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赫鲁晓夫对苏联的建议有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存在问题;“历史原因”主要指已经存在的且带有全局性的客观状况。“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是指没有突破斯大林
33、模式的禁锢,故选D。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4高考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定“1952年到1964年”。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因此选D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故排除A、B两项;C项“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
34、波动”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排除。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材料指出“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A、C两项与斯大林
35、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不符,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B项错误。3(2011高考大纲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选A。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意味着不敢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C、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4(2010高考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
36、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5(2010高考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
37、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剧变前。故选C。6(2015广东深圳高三期末)在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力度地向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发动冲击的是( )A新经济政策B两极格局下冷战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首次”,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7(20
38、15广东梅州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在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提出:“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这表明()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改革C萨哈罗夫这一观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指导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依据时间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可知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8(2015江苏百校高三调研
39、)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在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一半还多,在80年代初期之前又降到实际上使我们接近经济停滞的水平”,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 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首要目的在于摆脱苏联经济衰退局面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一半还多”和“接近经济停滞的水平”可知,此时期戈尔巴乔夫将要进行改革,希望通过改革摆脱这种经济状况,故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二战后,原有的世界经济格
40、局变化,重建世界经济已成燃眉之急。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企图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2)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3)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1945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4)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贸易。2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背景二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因国际贸易萎缩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为了扩大商品输出
41、,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为国际贸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2)形成: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其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3)影响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
42、展的趋势。误区警示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2)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互补充。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项目贷款,帮助它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的重要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宗旨则是稳定国际汇兑,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3)目前“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轻巧识记 布雷顿森林体系轻巧识记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项目英美法德
43、1945年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11.253.43.93.61945年外贸出口占世界比重%1322501945年黄金储备量(亿美元)162280.680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史料二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原财政部长福勒问题观察图表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美国有何影响?史料二中美国原财政部长福勒的比喻说明了什么?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图表反映了二战后在工业生产、外贸出口、黄金储备等方面,西欧国家所占比重或储量下降和削弱,美国均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美国实力在战争中膨胀,具备了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条件。(2)史料二信息说明美元与黄金
44、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兑换的主要货币,表明美国处于世界各国的领导地位,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史论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影响1特点(1)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2)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影响(1)为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是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
45、济体系,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题二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的霸权要点拓展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工业科技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战后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4政治格局方面: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46、营对抗的格局,北约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军事、政治集团。5国际事务方面:二战后期起,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1945年联合国成立,美国暂时控制了联合国,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史料探究美国经济霸权的确立解读史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1)史料信息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反映了美国控制了世界金融霸权。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2)史料信息表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是美英争斗
47、的结果,世界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史料二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_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3)史料信息表明二战后形成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而战前平均每年只增长0.7%。(4)史料信息说明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控制了世界经济。史学新论史学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的论述【史界观点】观点一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
48、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观点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汇兑本位制。它同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金本位制)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在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着各自的货币集团。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其次,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没有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IMF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来加以维持。邹
49、三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思考感悟】以上观点主要描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使美元取得了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它是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对点训练(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并正确认识二战后美国经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元的崛起,
50、标志着美国取得了经济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而非瓦解,排除A。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排除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2014高考广东卷)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定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项。2(2012高考江苏卷)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
51、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题干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资金来源、用途,说明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资金的来源及协议的规定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因此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说法
52、错误。3(2011高考福建卷)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解析:选B。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不能与黄金直接兑换,只能和美元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排除A项;70年代末,虽然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
53、上升,但此时美国经济总量仍居各国之首;欧元正式发行于2002年,与D项中的90年代不符;70年代初,由于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故选B项。4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A实现“凯恩斯计划”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解析:选B。从图标中“WORLD BANK”可以明显看出,该组织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最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关税与贸易总协
54、定签订的目的,A、C、D都不是世界银行成立的初衷。 5(2015江苏扬州高三期中)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解析:选C。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该体系使美元变成世界性的货币,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故C项正确。6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
55、维持美元价格B赚取更多英镑C支持浮动汇率D制造金融混乱解析:选A。二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协定,构建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体系的显著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其目的就是要稳定美元地位和价格。7(2015福建漳州五中模拟)长期以来,由欧洲人坐头把交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重大议题的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其中美国占有17%投票权。而世界银行行长则由第一大财东美国挑选,且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两大金融机构议事规则的不同,
56、从根本上说明了()A两大金融机构职能不同B两大金融机构均受制于美国C美欧之间存在利益冲突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选B。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依据材料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然欧洲坐头把交椅,但通过重大议题的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其中美国占有17%投票权,这样对美国有利;世界银行行长由美国挑选,且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这说明了美国在这两大机构中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课后达标检测42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42课时二战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
57、015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C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D各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期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因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即C项符合题意。A项和D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是针对西欧的,不是针对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2(2015广元高三诊断)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行业国家邮政电话铁路航空英10010010075法10010010075日1
58、00私有7525美1002525私有A. 扩大政府开支B建立国营经济C改善交通事业 D发展基础工业解析:选B。本题属于表格型选择题,关键是获取表格中信息。材料提供的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从中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各行业国有经济比重都很高(日本电话业除外),且美国的邮政部门也很高,故选B项。3(2015贵阳普通高中高三摸底考试)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
59、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解析:选A。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限制语:“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6年”“英国”。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不相符;D项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故选A项。4(2015广元高三一诊)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
60、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凯恩斯主义的认识。依据材料中的表述可知是凯恩斯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颠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在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故A项正确。5(2015广州广雅中学模拟)美国读者文摘1988年1月
61、号曾评论说:撒切尔夫人“代表了这个时代也是任何时代一桩伟大的成功事迹。她在1979年就任首相时,英国国势日衰,民气消沉,她主要凭她个性的力量斗志昂扬,固执己见,甚至冷酷无情,从而促成了空前的转变”。撒切尔夫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放弃了凯恩斯主义B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C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D推动中英关系正常化解析:选A。本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即放弃了凯恩斯主义,故选A项,排除B项。英国到现在一直追随美国,故C项不符合史实;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中英关系已经正常化,故D项与史实不符。6(2015雅安高三诊断)下图是一幅“赫
62、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ABC D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处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故不符合史实,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故不正确。A项符合题意。7(2015浙江五校高三联考)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
63、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成为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解析:选A。据题干“1973年”可知,属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A项符合题意。此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C项错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B项错误;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D项错误。 8(2015湖南常德高三质检)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
64、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C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名存实亡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解析:选B。材料描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这主要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的危机中,故B项正确;危机是斯大林模式带来的,不是冷战带来的,排除A项;C项和D项与史实不符。9(2015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月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
65、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外部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66、10(2015成都七中高三开学考试)“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 “它”指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依据材料中“战后、美英两国、妥协、西方金融霸权”等信息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了英镑的霸主地位。故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选项与金融霸权不符。11(2015泸州高三诊断)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
67、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能力。依据示意图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越来越多,体现了该组织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该组织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重要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不能分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故B、C项错误;D项错在“最”。12(2015广元高三统考)“(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 )A亚
68、太经合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 D世界银行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组织或机构的认识。依据材料“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可知该组织的产生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及世界经济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由此可知该组织应为关贸总协定,所以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资阳高三诊断)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宣传画材料二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其他比重32%23%13%10%22%材料三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
69、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1)你从材料一宣传画中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并指出依据。(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两种做法的目的。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6分)解析:本题以团结合作为切入点考查中外经济发展。第(1)问依据图片中文字和所学知识来归纳,注意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来回答。第(2)问考查世界经济的
70、发展。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以提炼出各国经济实力和水平,而材料三和经济危机有关,将二者结合起来不难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时间,回答有关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内容即可;第三小问注意“积极影响”。答案:(1)信息:宣传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八一三事变;宣传画作者、发布者,以及国民政府都主张(或赞成)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依据:宣传画中的文字,如“八一三”,“全民抗战”,“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画面中人群的涌动及画中紧握步枪高高举起的健壮有力的手,队伍中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2)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希望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对外贸易。19291933年美国: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缓解
71、经济危机)。努力: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积极影响: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14(2015河南虞城高中高三月考)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
72、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
73、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利弊(答出一国即可)。(1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战后苏联为改变经济现状,做出了哪些努力?(8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第(1)问根据材料“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可知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美国的“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因此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注意任选一个国家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
74、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教材所学可以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战后“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指的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1)体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利: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苏联: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弊:后期计划体制易陷入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任选一国同等得分,不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2)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努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