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573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合共60分)1杂交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化D染色体数目变化2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3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采用的方法是()A基因工程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4如图为利用和两个亲本培育某种农作物品种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培育成会用到组织培养技术B过程中秋水仙素的处理对象是幼苗C由品种直接形成的过程可经过基因突变D经过I和V培育出可以明显

2、缩短育种年限5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枯萎病基因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转基因必须在人为控制下才能完成,自然条件下基因污染是不增

3、殖和不被扩散的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是新蛋白时,这些异种蛋白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7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8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的是()A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B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D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9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4、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和产生了新的物种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外来物种入侵不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10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有利变异定向积累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1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5、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12某学校共有学生1 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6B54C64D1361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14共同进化

6、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1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16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O2与血红蛋白结合

7、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7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8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19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 检测项试剂待区分的样液A双缩脲试剂组织液与淋巴B双缩脲试剂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C斐林试剂血浆与尿

8、液D斐林试剂组织液与淋巴AABBCCDD20如图代表正常人体中,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 Y 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直接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 X 的 pH发生变化,但很快恢复正常D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也依赖免疫系统2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A下丘脑和脑干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

9、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小脑和下丘脑2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5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L1) 细胞外浓

10、度(mmolL1) K+ 140.0 3.0 Na+ 18.0 145.0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26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ABCD2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

11、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28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促胰液素D生长激素29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A胰岛素B生长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激素30某人由于缺碘患了“大脖子病”,由此推测该患者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ABCD31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C生长激素、侏儒症D生长激素、

12、呆小症3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两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33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性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属于信息分子B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C都不为细胞供能D都可分泌到细胞外34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35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13、)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36人在发高烧时消化能力往往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37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38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14、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B出汗有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39人患急性肠胃炎时,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A失水过多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无机盐(如钙)减少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40如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B图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B为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D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只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二、非选择题(4题,合共40分)4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

15、(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1)填育种类型: (2)若过程是自交,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3)过程用到的药剂是,原理是,经过程产生的AAaa植株是(填“纯合子”或“杂合子”);(4)若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5)若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的原因是42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3)处细胞的生活环境是(4)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

16、制是4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44在动物激素中,有些种类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另一些种类则不需要通过囊泡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

17、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实验思路如下:(1)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50mg/dL)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Y物质(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2)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含量请回答:(1)实验目的:(2)设置丙组的作用是为了研究(3)题中是,葡萄糖浓度采用150mg/dL的作用是(4)若胰岛素是胰岛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序号预期检测结果结论一两组检测结果一致胰岛素只存在分泌途径二甲组检测结果:;乙组检测结果: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

18、泌途径三(两组检测结果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合共60分)1杂交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化D染色体数目变化【考点】杂交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杂交育种的

19、原理: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故选:B2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考点】诱变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诱变

20、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其原理是基因突变,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以及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解答】解:A、可以通过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和用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雌蕊,再做套袋处理,如无子番茄的培育来获得无子果实,A错误;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新品种的常用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的常用方法是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从而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D正确故选:D3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采用的方法是()A基因工程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考点】基

21、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2、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解答】解

22、:转基因抗虫棉是将一种生物的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中后培育形成的,这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故选:A4如图为利用和两个亲本培育某种农作物品种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培育成会用到组织培养技术B过程中秋水仙素的处理对象是幼苗C由品种直接形成的过程可经过基因突变D经过I和V培育出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诱变育种,为杂交育种,为单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

23、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经过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属于组织培养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由于单倍体植株不结种子,所以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由品种直接形成的过程为诱变育种,必需经过基因突变,C正确;D、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所以育种时间长,D错

24、误故选:D5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枯萎病基因【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DNA连接酶可来自大肠杆菌或噬菌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主要

25、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但是在酵母菌中也有分布【解答】解:A、质粒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但是在酵母菌中也有分布,A错误;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将目的基因导入叶肉细胞通过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也能培育出抗枯萎性状的植株,C错误;D、如果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中,则产生的精子中将不含抗枯萎病基因,并且由于重组质粒只结合在某条染色体上,因此有的配子就没有目的基因,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

26、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转基因必须在人为控制下才能完成,自然条件下基因污染是不增殖和不被扩散的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是新蛋白时,这些异种蛋白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考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安全: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解答】解: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

27、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A正确;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C错误;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D正确故选:C7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考点】诱变育种【分析】诱变育种:(1)概念:在人为的条件下,

28、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3)原理:人工诱发基因突变(4)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5)实例:高产量青霉素菌株【解答】解:A、题图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要求,A正确;B、X射线处理等物理因素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C、题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属于人工定向选择,C正确;D、诱变的突变率高于自发突变率,但不一定每轮诱变都是与高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故选:D8

29、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的是()A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B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D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3、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解答】解:A、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A正

30、确;B、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B错误;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C错误;D、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属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D错误故选:A9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和产生了新的物种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外来物种入侵不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

31、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色素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解答】解:A、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B、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发展、进化,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B正确;C、生物进化过程中先有变异,后有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病原体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故选:B10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

32、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有利变异定向积累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33、C错误;D、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最终可能达到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1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解答】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

34、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为,因此AA:Aa:aa=4:4:1故选:B12某学校共有学生1 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6B54C64D136【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先计算1600人拥有的色盲基因的总数目,再减去已知个体拥有的色盲基因的数目,即可得男生色盲基因的数目【解答】解:已知某校共有学生人数1600人,其中女生780

35、人,则男生1600780=820人,因为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1600人与色盲有关的基因一共有7802+820=2380个根据基因频率的概率进行计算可得到1600一共拥有的色盲基因数是23806.8%,约等于162个,则男生色盲人数=总色盲基因数女生拥有的色盲基因数=16223252=64人故选:C1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

36、导致耐药菌形成【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抗生素时,由于大多数细菌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抗生素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细菌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细菌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抗生素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据此答题【解答】解:A、残留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故A选项错误;B

37、、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选项正确;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难以抵抗致病菌,但不能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故C选项错误;D、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是注射疫苗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B14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

38、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解答】解:A、细长花矩的兰花选择有细长器的蛾为其传粉,两者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B、猎豹与斑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B正确;C、缺乏天敌的被捕食者往往会过度繁殖,进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该物种的数量,给其他物种腾出生存的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只是共同进化的一个方面,D错误故选:D1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39、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外界环

40、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B16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解答】解: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A

41、正确;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B错误;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发生在红细胞内,C错误;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D错误故选:A17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等在血浆中都存在,A正确

42、;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成分,在血浆中不存在,B错误;D、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在血浆中不存在,C错误;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在血浆中不存在,D错误故选:A18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大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同时注射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

43、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解答】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故A选项错误;B、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B选项错误;C、胰岛素分泌增加后,将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故C选项错误;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故D选项正确故选:D19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 检测项试剂待区分的样液A双缩脲试剂组织液与淋巴B双缩脲试剂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C斐林试剂血浆与尿液D斐林试剂组织液与淋巴AAB

44、BCCDD【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解答】解:A、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A错误;B、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中均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区分,B错误;C、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C正确;D、组织液和淋巴中均含有葡萄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D错误故选:C20如图代

45、表正常人体中,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 Y 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直接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 X 的 pH发生变化,但很快恢复正常D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也依赖免疫系统【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解答】解:A、图中X是组

46、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错误;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很快恢复正常,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47、突触结构进行传递,需要神经递质参与,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A、反射活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即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A正确;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C、反射活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即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C正确;D、一个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参与,D正确故选:B2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A下丘脑和脑干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小脑和下丘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

48、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解答】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2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

49、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B错误;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错误;D、由于电表能偏转,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A2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50、()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

51、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B25某哺乳

52、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L1) 细胞外浓度(mmolL1) K+ 140.0 3.0 Na+ 18.0 145.0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生物膜对无机离子的跨膜运输有被动运输(顺离子浓度梯度)和主动运输(逆离子浓度梯度)两种方式,被动运输的通路称离子通道,主动运输的离子载体称为离子泵,根据题干中表格可以看出K+细胞内是高浓度,Na+细胞外是高浓度主

53、动运输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和载体【解答】解: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故A错误;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不是主动运输,故B错误;C、Na+经钠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故C错误;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故D正确故选:D26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如果切断小

54、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下丘脑作为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神经调节、动物节律行为、体温调节的关系,分析具体描述对其进行判断【解答】解:A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性有关所以描述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活动来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体温所以描述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描述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描述正确综上所述,中描述正确的有故应选A2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

55、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

56、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解答】解:A、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B、温度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错误;D、下丘脑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当然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故选:A28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

57、)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促胰液素D生长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动物激素为一种碱性多肽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11种不同氨基酸贝利斯与斯塔林(Bayliss与Starling)等于1902年发现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少量分布在空肠、回肠和胃窦【解答】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故选:C29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A胰岛素B生长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垂体研磨

58、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2、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解答】解: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促进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故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促性腺激素故选:D30某人由于缺碘患了“大脖子病”

59、,由此推测该患者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ABC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大脖子病”又叫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在缺碘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解答】解:缺碘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使反馈作用减弱,故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故选:B31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C生长激素、侏儒症D生长激素、呆小症【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

60、中的作用【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解答】解: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而人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故选:C32正常人体内的激素、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两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激素和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需要与特定分子结合后才能起作用,

61、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或分解2、激素的化学本质:蛋白质类(生长激素)、氨基酸类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固醇类(性激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解答】解: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从而起作用,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而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B错误;C、激素、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正确;D、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失活,D错误故选:C33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性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属于信息分子B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C

62、都不为细胞供能D都可分泌到细胞外【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不提供能量,也不起信息分子的作用;性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作为信息分子,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在神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解答】解:A、酶不是信息分子,A错误;B、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不是由氨基酸构成的,神经递质的本质也不是蛋白质,B错误;C、唾液淀粉酶、性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唾液淀粉酶、性激素、神经递质和淋

63、巴因子都是在分泌细胞外发挥作用的物质,因此都可以分泌到细胞外,D正确故选:CD34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可得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

64、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答】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故B正确C、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故C正确D、血糖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故选D35关于人

65、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选项正确;B、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如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B选项正确;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故

66、C选项错误;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故D选项正确故选:C36人在发高烧时消化能力往往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考点】酶的特性【分析】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特异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当人体体温升高或下降时,酶的呼吸都会降低【解答】解:A、肠胃及时排空与体温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B、体温升高,不会完

67、全抑制消化酶的分泌,只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B错误;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C正确;D、人体发高烧时,并没有破坏体温调节系统,也不会直接影响肠胃的吸收,D错误故选:C37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

68、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据图分析,立毛肌收缩进而增加产热量;毛细血管收缩、不排汗进而减少散热量,说明处于寒冷环境中故选:C38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B出汗有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体内水少或盐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

69、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和能量【解答】解:A、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B、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B正确;C、Na+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D错误故选:D39人患急性肠胃炎时,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A失水过多B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C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无机盐(如钙)减少D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无

70、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缺乏时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解答】解:分析题干的信息,“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抽搐是由于钙离子浓度过低,所以是由于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造成的故选:C40如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激素A是抗利尿

71、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B图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B为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D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只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抗利尿激素,B表示大脑皮层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可见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解:A、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B、图示表明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B为大脑皮层躯体

72、感觉中枢,C错误;D、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不仅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而且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4题,合共40分)4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1)填育种类型: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2)若过程是自交,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3)过程用到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经过程产生的AAaa植株是杂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4)若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

73、是(5)若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的原因是杂交后代不育【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为杂交育种,为多倍体育种,为基因工程育种【解答】解:(1)由图可知:为诱变育种,为多倍体育种,为基因工程育种(2)若过程是自交,子代植株为AA:Aa:aa=1:2:1,故在产生的子代植株中AA的概率为(3)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AAaa是杂合子(4)AAaa是四倍体,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

74、:4,所以AA=,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5)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8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AA植株和AAAA植株杂交后代为AAA,不育,所以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故答案为:(1)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2)(3)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杂合子(4)(5)87 杂交后代不育42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红细胞,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

75、的改变(基因突变)(3)处细胞的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4)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由图可知,是淋巴,是毛细淋巴管壁,是红细胞,是血浆,是毛细血管壁,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解答】解:(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是红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3)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部为淋巴,外面为组织液,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4)组成内环境三种细胞外液中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向循环,

76、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答案为:(1)组织液(2)红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3)淋巴和组织液(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的名称为神经中枢,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填“单”或“双”)向的(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A

77、与B的中点【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判断感受器的方法有二:一是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二是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因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刺激C后,该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当兴奋往前传递的时候,该处又会回到静息状态,即“外正内负”,故,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当刺激AB中点时,由于距离微电流

78、计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兴奋到达距微电流计两端的时间相同,故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应是神经中枢,表示感受器(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刺激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后,又恢复成静息电位,故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故两个电极的电位会由负电位同时变成正电位,然后再恢复成负电位,故指针不会偏转故答案为:(1)神经中枢 (2)单(3)由负电位转变

79、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A与B的中点44在动物激素中,有些种类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另一些种类则不需要通过囊泡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实验思路如下:(1)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50mg/dL)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Y物质(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2)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含量请回答:(1)

80、实验目的: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2)设置丙组的作用是为了研究胰岛素是否通过囊泡分泌(3)题中是生理盐水,胰岛素葡萄糖浓度采用150mg/dL的作用是作为胞外信号(4)若胰岛素是胰岛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序号预期检测结果结论一两组检测结果一致胰岛素只存在调节型分泌途径二甲组检测结果:有胰岛素;乙组检测结果:没有胰岛素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三(两组检测结果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动物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

81、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如下实验”,可推导出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信息分子刺激,因变量是胰岛素含量,另外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据此答题【解答】解:(1)根据实验分析可知:乙组、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空白对照组,应该加入生理盐水(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即胰岛素的分泌量(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是探究胰岛素是组成型分泌还是调节型分泌,即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2)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设置丙组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胰岛素是否通过囊泡分泌(3)题干信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

82、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R型分泌途径”,可推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作用是作为胞外信号设置对照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思路中的是生理盐水胰岛B细胞产生的是胰岛素,本实验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因此需要观察胰岛素含量多少来观察实验,推测分泌途径,因此是胰岛素含量题干信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可推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作用是作为胞外信号(4)若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胰岛素只存在调节型分泌途径;若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则甲组检测结果:有胰岛素,乙组检测结果:没有胰岛素;若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则甲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两组检测结果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为:故答案为:(1)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说明:是否通过囊泡分泌也属于途径)(2)胰岛素是否通过囊泡分泌(3)生理盐水 胰岛素 作为胞外信号(4)调节型 有胰岛素 没有胰岛素(柱形图说明:甲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2016年12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