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提升(一)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国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2)主要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至明代被取消。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3)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4)加强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
2、朝、唐朝、宋朝削弱相权,明清强化君权等。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宋朝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郡守督责所属各县;宋代地方设通判。(5)演变趋势: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
3、强。(6)基本特点: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宣扬“君权神授”。文化专制。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7)历史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中央官制从“公天下”到“家国一体”的历史趋势朝代官制影响秦朝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了皇权汉代汉武帝重用侍从做尚书令、侍中
4、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左右皇位继承明朝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地方行政制度从“天下
5、共主”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代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至今前提周王室势力强大国家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基础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作用和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诸侯势力膨胀,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
6、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对后世各朝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典例】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思想内容()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解析材料内容叙述的是家族的尊卑关系,体现的是血缘的亲疏远近,所以是A项宗法制的思想内容。分封制体现的是政治上的尊卑等级关系,所以排除B项。C项礼乐制是西周为了约束
7、贵族日常行为的制度,与材料无关。D项是无关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的家族等级关系无关。答案A【方法技巧】 概念型选择题的特点及一般解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的理解历史概念。例如本题,在解答时要抓住题干的材料“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信息,再联系“宗法制”的涵义,便可得出是重视血缘的亲疏,进而联想到此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变式演练1】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
8、制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祠即宗祠,据此即可判断与之有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答案B【方法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流程是: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知识)逐项分析(史实或结论是否和材料相符)运用技巧(方法运用)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目多用史实支撑法、排除法、理论分析法、转换法等。另外需要注意事项:(1)一定要把材料全部阅读完,再决定取舍。有的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2)要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抓住材料的核心思想。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的含义。有的材料主旨有悖于教材观点,从反向考查该知识
9、点,需注意甄别。(3)注意材料的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地点及其他信息)。(4)找出答题的突破口,然后作答,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变式演练2】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德刚所谓的“封建”阶段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A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虽然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可排除B;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C不合史实;“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项与材料时间上不符。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