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12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诗经中祭祀诗占据重要部分,其中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这反映了当时A.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 封邦建国制度瓦解C. 宗法观念深入人心D. 天人感应思想萌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可知当时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项;人们对祖先进行祭祀和崇拜并不是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2、,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宗法制度,没有体现分封制的瓦解,故排除B项;诗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D项。【点睛】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因此反映了当时宗法观念的深入人心。2.纵观中国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A. 历朝军阀混战结果B. 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结果C. 地方各层级博弈结果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历朝军阀混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无关,故排除B项

3、;虽然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但县作为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无法说明是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故排除C项;县是中国古代地方的基本层级,中央在加强集权时往往以县以上的行政层级作为改革对象,所以题意中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故选D项。3.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考古发现历史文献1998年以来,蒲江战国船棺墓葬群考古陆续发现铁斧、铁凿、铁削等多种铁器。迄今蒲江县境内发现古代冶铁遗址76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善于治铁的赵国之卓氏,山东之程郑俱来到川西之临邛(今邛崃、蒲江地区)。”汉武帝时,推行桑弘羊制定的盐铁官营政策。临邛冶炼业,设立铁官管理。201

4、7年6月到9月初,蒲江县铁溪村附近文物抢救性发掘30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由铁炉、炒钢炉、燃烧窑、房址、灰坑、排水沟和废料堆积层组成。根据发掘情况判断,该遗址位于宋代地层之上,遺址内亦仅出土宋代瓷片。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临邛县,有铁官。”宋史志“地理”记载:“邛州,监一;患民,铸铁钱。”“食货”:“全国铁钱三监,其一邛州,曰惠民。”A. 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B. 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 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D. 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考古发现”可知,蒲江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成熟的铸铁器具,宋代发现了冶铁遗址,结

5、合相关历史文献可说明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为发达,故B项正确。蒲江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铸铁器具,由此可见,蒲江铸铁的源头应该早于战国时期,故排除A。蒲江发现了宋代的冶铁遗址,但不能说明其是宋代最大规模的冶铁遗址,故排除C。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但并不能说明蒲江冶铁业在汉代成为官营,故排除D。4.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这种现象说明A.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 血缘关系被打破C. 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D. 平民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连小

6、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等级制度被破坏,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故D正确;诸侯并未取代周天子,故A错误;血缘关系一直存在,故B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无关,故C错误。5.商鞅变法后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人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战国和秦),庶人之乘马者,足以代其劳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这表明当时A. 农业耕作中开始使用了马耕B. 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C. 牛耕与马耕并存的现实D. 牛耕优势不及马耕【答案】C【解析】材料虽然反映了马耕的存在,但并不能说明当时是马耕的“开始”,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增强

7、,故B错误;材料“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庶人之乘马者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反映了当时牛耕与马耕并存,故C正确;材料未将牛耕与马耕进行比较,不能说明牛耕优势不及马耕,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秦国普遍使用牛耕庶人之乘马者行则服梔(轭),止则就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牛耕与马耕并存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C.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

8、中华民族形成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B【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交流,说明分封制存在大一统的因素,B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 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 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

9、. 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 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是因为公室告案件危害社会秩序;而“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是为了维护父系家长在家庭内的权威地位。因此秦律关于二者的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时期法治思想还没有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点睛:“公室告”,是指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凡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必须受理,不得拒接。而“非公室告”是指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或家长刑杀子

10、女奴妾等行为的案件。凡属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秦律作出这样的区分,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8.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 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 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三省制到中书门下制,尚书省的职权弱化,逐渐退出决策机构,政事堂成为掌管具体政事兼有决策职能的机关,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

11、直接指挥和处理日常政务,由此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题干涉及政事堂制度的演变,属于中央官制,与地方无关,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是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排除C。强调政事堂制度演变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而没有涉及六部,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9.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A. 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B. 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C. 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

12、主义D. 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体现出郡县制的建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结合“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体现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顾炎武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而不是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而是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排除。材料涉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而不是强化专制主义,排除C。10.周公“制礼作乐”的理念就是不要把人的命运寄托在鬼神身上,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培养自己的德行,符合礼的规范;顾炎武说“礼者,本于人

13、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具”。这反映二者都主张A. 实行民本主义B. 血缘关系为纽带C. 自觉遵守礼制D. 用礼制教化民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培养自己的德行,符合礼的规范”“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具”可知二者都主张要自觉遵守礼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故C项正确。材料“周公制礼作乐的理念就是不要把人的命运寄托在鬼神身上,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体现了民本主义,但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血缘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排除。D项只符合顾炎武的主张,排除。1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荀子主张尚贤使能

14、;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A. 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人才B. 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C. 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D. 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诸子都主张按照才能选拔官员,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他们都认为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特征的世官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诸子的人才思想反映的是他们要求打破旧的世卿世禄制,而不是强调真才实学的人才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家代表小手工业者的利益,故B项排除。D项是百家争鸣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

15、世袭官职的特权。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以广泛选贤任能的官史“选任制”逐步确立,到战国中后期,“选任制”基本确立。12.学者许焯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

16、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B项正确。ABD三项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

17、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反映的中国古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文物细节及历史现象,对该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细节: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历史现象:汉代儒学成社会主流思想。概述和评价:汉武帝时期,董仲舒

18、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造成文化专制;不利于科技文明的进步。【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细节”如“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然后结合汉代主流思想的变化分析其历史现象,其次,结合汉武帝时期“罢黜百

19、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一分为二地对该现象进行评价。1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

20、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据漆侠中国改革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政权初建,经济凋敝。(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从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调整赋税政策”并结合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相关知识可以分析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从此成为定制”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矛盾的缓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