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02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3据统计,1705年中国已有30万天主教徒。而100多年以后,总数仍在20万和25万之间。导致此现象

2、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法国发生革命天主教徒受到压制 B.工业利润诱导天主教徒转身实业C.清朝严格闭关政策限制教徒来华 D.宗教改革以后天主教徒发生分歧4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在古代希腊A.致力于培养公民意识 B.不利于实行民主政治 C.人文思想开始萌发D.崇尚简朴的生活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

3、明文公示,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6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7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A.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

4、理 B.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8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怡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9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原来割据一方的地方各派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在整个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

5、在抗战的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主要反映了A.各派军阀一致抗战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10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 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C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11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

6、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12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13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

7、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14西汉晃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材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封建国家赋税沉重D.真实的小农生产生活状况15陆游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诗反映了A.城市发展突破时间限制B.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D.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16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

8、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C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D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17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料说明了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 B.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的产生C.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D.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18据估计:1730年,全英国12

9、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职能发生变化,妇女地位提高 B.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D.社会价值观念变化19甲午战争前,民间创办的实业比例很小,民间商人一般附股于外国商人或官督商办企业。甲午成争后,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迅速增加,而官办、官督商办的比例则由77.6%下降至23.1%。促进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外国侵略势力无

10、暇东顾 D.抵制日货运动不断出现201984年广东画报报道:个体户高德良的“周生记太爷鸡”生意兴隆,但因雇工人数招致麻烦,被社会上指责为“资本家剥削”,备感压力的高德良做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上书国务院,吁请开放个体户雇工人数限制。这反映出当时A.新闻报道影响社会观念 B.社会舆论左右政策走向C.私营经济得到政府认可 D.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21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四,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C新思想传播

11、的阻力较大 D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22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C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D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23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西方国家的封锁24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惠及沿线44亿人口;

12、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C.带动了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共同发展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5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 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26古希腊某著名哲学家提出“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

13、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2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28明朝政府颁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

14、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C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29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30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

15、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三大政策”的推动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二、 材料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4分)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

16、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

17、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天下观”形成的原因(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6分)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戍)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具田器、免罪、免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

18、民实边,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和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 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

19、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00年,超过9300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鳊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4分)。33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

20、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

21、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1) 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2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2分)。柳江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D 【解析】公元前771年,西北的民族犬戎攻破周的都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国家

22、的控制,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争做霸主。这就出现了题干描述的现象:“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地位的下降,王室衰微。2B 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而100多年以后,总数仍在20万和25万之间”等信息可以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清代来华教徒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教徒来华,不利于天主教的传教,导致中国国内教徒数量没有明显增长,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清朝天主教徒数量的减少,与法国天主教徒是否受到压制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05-1805年期间天主教徒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清朝严格闭关政策限制教徒来华,无法得出工业利润诱

23、导天主教徒转身实业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已在16世纪开始,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故D选项错误。4A 【详解】材料说明古代希腊所有的雕塑作品和建筑杰作都是服务于公共设施,反映出古代公民都是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公共设施,不是贵族,所以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错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开始产生,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希腊人的生活崇尚简朴,D项错误。5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

24、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故D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故错误;雅典梭伦改革中的减负令,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故B项错误;C项也体现不出“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故错误。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无实权,国家一切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建立内阁,并形成君主立宪制,内阁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象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朝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并无实权;英国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C选项错误,明初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不

25、存在丞相;英国内阁的长官称为首相;D选项错误,中国内阁的设立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英国内阁的成立使国王权力被架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B 【详解】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中的“初步实现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8C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和”“同胞”“自由权”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排除。B项,上海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

26、进步不代表全人民大众接受民主共和思想,故排除。D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与题干无关,故排除。9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灭亡中国,各地方封建军阀积极参与抵御日寇,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各派军阀一致抗战属于表面现象,体现的本质内容是民族意识的增强,A项没有反映本质,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排除;D项,题干只提及部分地方军阀抗战,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排除。10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起来,全国掀起土法炼钢热

27、潮,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故D项正确。A项,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土办法”有利于激发民众科技研究的积极性,排除。C项,大跃进时期的“土办法”多是民间经验积累的结果,在当时未起到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作用。11B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7年变化反映出“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故B项正确;A、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12B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

28、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选项错误,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一直存在,并未被解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D 【详解】据材料“1959年

29、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美苏经济的交流仍然受到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故D正确;美苏冷战的重点仍然是军事政治领域,故A排除;1959年美国霸主地位并未动摇,故B排除;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故C排除。14D 【详解】“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应时而作,“四时之间,亡日休息”体现人民劳动辛苦,“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体现了政府赋税沉重等问题,材料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小农生产生活的状况,故选D项;ABC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15C 【详解】根据材料“深巷明

30、朝卖杏花”可知是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市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突破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草市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排除D项。16C 【详解】依据材料“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可知,倭寇的主体是寻求海外贸易合法化的中国中小商人阶层,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严格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导致了倭寇之患的加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间贸易损害了政府利益;B选项错误,虽然王直出身于徽商,但不能代表整个商帮群体

31、的要求;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官方贸易失去了垄断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7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516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 1640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且与美洲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516 年”和航海家在美洲的见闻,说明主要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不是工业革命后的情景,故 C 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不是宗教改革推动其产生,故 D 项错误,故选 B。18C 【详解】材料“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中可以看出,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使更多的英国妇

32、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女性地位的变化,A项排除;材料反映出更多的妇女就业,但没有体现出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机会,B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仍然是金钱至上,D项错误。19A 【详解】根据“甲午成争后,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迅速增加,而宫办、官督商办的比例则由77.6%下降至23.1%。”可知,其根源是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A项;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可以成为这一变化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外国侵略势力无暇东顾仅仅出现在“一战”期间,排除C项;抵制日货运动不断出现与商办企业的具体类型关联不大,排除D项。20D 【详解】本题考查80

33、年代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初期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但是仍存在诸多观念和政策束缚,尤其是个体户的雇工数量,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新闻内容与社会观念的冲突,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策是怎样呼应社会舆论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私营经济的态度,故C不符合题意。21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的征婚代表新式婚姻,“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说明时人并不认同蔡元培的婚姻理念,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报刊信息,故D项错误。22C 【详解】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美

34、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就导致工人的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图示中的工人收入远低于经济增长,故A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政府的干预,故排除B;由图示看,工人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是提高的,所以不能说生活水平没有获得提高,故排除D。23C 【详解】1920年苏俄人民取得国内外战争胜利,面对已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战时共产党主义政策的延续,导致严重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1921年3月才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国内战争的破坏和西方国家的封锁不是主要原因,故BD项错误。所以选C。24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

35、大陆,将影响沿线 44 亿人口”说明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是其他国家 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并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仅仅说明“一带一路”得到了肯定,并未涉及其实施效果,故 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特别点明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故 D 项不符合题意。25D26A 【详解】由材料“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是强调以个人主观感受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否定道德的普遍性,类似于“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A;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突出道德修养,排除B;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

36、出了贡献,同样重视道德教育,排除C;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那些掌握着权力的人,必须是掌握善的哲学家,可见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排除D。27B 【详解】依据题干“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的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的表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项,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28D 【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题意体现了政府政策对戏曲业的影响,并不是影响市民生活,也没有体现明清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37、,故排除A、B项;政府颁布杂剧禁令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不是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故排除C项。明政府不许戏剧乐人妆扮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但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说明明朝政府是在引导社会观念的发展方向,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即文化政策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选D。29D 【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认为:“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西洋的法子”指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中国的法子”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他认为两者水火不容,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

38、化全盘否定,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动摇封建思想的效果也没有涉及到促进民族觉醒的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全面的文化转型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30A 【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体现其开放性。材料“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正是三大政策的推动的体现,故选A;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尚处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故B错误;中国政党政治尚处于发展阶段,故C错误;题目中末体现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故D错误。 31

39、.(1)原因: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传统儒学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6分)(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传人。(6分)(3)意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2分)32(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4分)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4分)(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4分)(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4分)33.(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2分)(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6分)(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