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软少壮派为何与众不同我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30个人身上,他们是微软亚洲研究院170名研究员和工程师中最富特色的一部分。他们被人们当作聪明、成功、快乐和富有的典型例证,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轻。他们对我讲述了各自的成长之路。对我来说,问题的关键不是找出他们之间的区别,而是找出他们的共性,找到是什么东西使他们与众不同。1.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相关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在我的30个研究对象中,有28个人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22个人出生在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大户人家背景的,也在他们的童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炼。2.我没有发现一个能与他们的成功联系起来的家庭教育
2、模式,认为家庭教育一定要严格或者一定要宽松的观点,在他们那里都可以找到成功的案例。但是,这30个人在受教育的年代里,无一例外地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其中那些年龄稍大、已经有了子女的人,全都声明自己将不会以严格甚至强迫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3.无论“严格教育模式”还是“宽松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30个人的父母中有十多位教师,其比例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总的来说,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4.全都有一个充分发展独立意志的过程。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
3、间。其中3个最典型的采用“严格教育模式”的家庭,都有一个“少小离家”的故事。李开复11岁离家,沈向洋 11岁离家,张亚勤12岁离家。5.我没有发现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事实上,这30个人中的大多数,在学生时期并不是“第一名”。他们更多地处在第3到第10名的位置上。他们中间流行着“不必在意名次”的说法。6.他们用在背课本和做习题上的时间,大大低于同学的平均值。其中80%的人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只是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7.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真正适合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
4、想要做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8.我没有发现他们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得比智商更重要。他们毫无疑问属于聪明的孩子,但是像他们一样聪明的孩子有很多,比他们更聪明的也有很多。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9.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开窍时期”。在此之前,他们全都没有承受过多的来自外界的压力;在此之后,他们全都在内心增加对自己的压力。所谓“开窍时期”几乎全都发生在大学二年级到三年级,而不像人们通常所期望的发生在初中阶段。10.他们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让他们难以忘怀的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是教会他们应付考试的人。这30个人列举出来的老师有五十多位,其中有的是外国人,拥有大师的头衔和声誉。大部分中国教师中,只有一个是“特级教师”,其余都是籍籍无名之辈。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走,而那里真的就有他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