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87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和功能观分析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后果。2社会责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并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些建议。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

2、物。2生态足迹(1)概念: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举例: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3)形象地理解:生态足迹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4)六大模型:林地、草地、耕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碳足迹等。(5)特点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3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1)情况:

3、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现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类型及原因(连线)提示:cbafde2特点:全球性。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措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5我国政府的做法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1)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2)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判断对

4、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3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4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5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提示:123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45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1)内容(2)影响生态足迹大小的因素人口规模、生活消费水平、技术

5、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等。(3)研究生态足迹的意义对比不同生活方式的生态足迹,提供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应用:将生态足迹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能够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5)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2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多,生态足迹增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超出了生态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3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的

6、关系(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常见状况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盈余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可持续发展要想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系统处于盈余状态。当生态足迹总量接近或超过生态承载力总量时,生态系统进入超载状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受阻,此时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使生态系统处于盈余状态:减少生态足迹总量。如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提倡素食、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如加大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1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

7、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提示: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提示: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3)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提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2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曾经是我国引以为豪的基本国情之一,但是近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问题,又将原因归于人口基数

8、过大,合理吗?提示: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关系: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都会导致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进而加剧环境的破坏和污染。1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下表是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英国5.21.73.5澳大利亚9.014.

9、05.0日本4.30.93.4巴西3.16.73.6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A由资料可知,人均生态赤字在不断增加,则人地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必然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符合题意;人均生态赤字的增加,与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是否发达没有必然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人均生态赤字的增加,意味着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C项不符合题意;人均生态赤字在不断增加,说

10、明地球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D项不符合题意。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B分析题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容纳量不会无限增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生态承载力

11、就是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所谓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强度。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归纳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若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3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污染情况成因危害

12、水体污染无机污染水中富含N、P元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过多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有毒气体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过多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臭氧层破坏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氟利昂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机制1近年来我国尤其是北方居民深受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13、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D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A错误;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B正确;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C正确;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

14、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D正确。2“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

15、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赤潮与水华的区别与防治(1)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 (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白无瑕,最新研究表明:海鸟粪

16、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由材料分析知,南极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这是由于物质循环的原因,由此形成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1南极出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科学思维)提示:全球性大气污染随大气环流使南极部分地区污染物增多;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到南极海域。2为了防止农药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社会责任)提示: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背 诵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2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

17、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4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一般不同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减小生态足迹C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表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B与步行相比,开车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面积。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18、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D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值。因为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3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A环境污染B自然资源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C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粮食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A BC DC粮食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危机,

19、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5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等;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巢湖水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理由是_。(3)图中a、b分别代表_。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易导致水生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现象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蓝细菌爆发后其数量较多,进行呼吸作用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分解者分解藻类等遗体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引起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因此,图中a表示水体中的溶解氧,b表示有毒物质。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巢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有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