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2015天津文综,1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情况下,日本对德宣战,表面上是维护东亚和平、维护日英同盟利益,实际企图独霸中国,故选B。德日矛盾激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维护日英同盟利益是表象,排除C;保护东亚和平是幌子,排除D。答
2、案B2(2014重庆文综,13)(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
3、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解析第(2)问,材料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的影响。第一小问,英国殖民地的身份是印度被纳入战争的原因;第二小问,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直接后果”,根据材料第二部分概括即可;第三小问,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限于分值,简要回答即可。答案(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
4、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3(2013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
5、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解析本题选取和教材相关的历史论述,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黎和会中凡尔赛条约等对战败国的处置等史实,比较得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相比,第
6、二次世界大战增加了对战犯个人以及组织的惩罚。第(2)问,可从国际法的完善、处理战后事物、清算法西斯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等角度概括纽伦堡原则的意义。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4(2013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
7、,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句话,可以得出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第一次世
8、界大战中属于协约国一方,是战胜国,这与中国切身利益相关。第(2)问,协商国的回答只要联系教材知识,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名称答出即可。后面原因和办法的回答,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教材即可。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2)国家:英、法等国。原因: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办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
9、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211920年”和图片中的隐含信息“欧洲人口迁移到美国”。欧洲法西斯上台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也是30年代开始的,从时间上看,不属于这一时期移民的因素。故选B。A、C、D三项说法都符合题干时间段且与历史吻合,皆排除。答案B 2(2015浙江文综,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最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
10、役 D列宁格勒战役解析通过“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判断是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故选A。库尔斯克战役是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从时间上排除B、C;列宁格勒战役是1941年,但不符合“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排除D。答案A3(2015课标全国,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打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
11、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国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信息,迁移二战时期的有关史实,从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的性质、目的,法国沦陷后的国际援助等角度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第(2)问,紧扣“经验”,结合发展自由复兴的号召、特点及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等角度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4(2015课标全国,47)【20世
13、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
14、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据题干材料,从西方的计划、二战后期的盟国关系、美国的军事威慑及冷战的影响角度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条件从科学研究、政府支持、机构设置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第二小问紧扣“当时历史条件”从对美国、世界和平、苏联自身角度说明积极
15、作用。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5(2015山东文综,49)【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一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
16、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解析两幅图片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国内摒弃前嫌,精诚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上为战胜共同敌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做出各自贡献。在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时,注意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做到论从史出。答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6(2014大纲全国,22)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A
17、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侵略的过程是:1938年吞并奥地利、割占苏台德区、1939年闪击波兰。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奥地利已经被纳入德国领土,苏台德区尚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波兰还是独立的,因此B项正确。1936年11月“三国轴心”正式形成,A项与时间不符,排除。慕尼黑协定签订于1938年9月,其后果是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地图显示,苏台德区尚属捷克斯洛伐克,排除C项。故答案为B项。答案B7(2014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
18、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9、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给出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军事意义可根据材料概括;政治意义主要是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来作答。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2014山东文综,48)图1、2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
20、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1、2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2)概括指出图2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一幅图时间“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美、英、法、苏四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第二幅图“时间1948年”。战后美苏冷战,美、英、法三国所占地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联针锋相对,成立民主德国。第(2)问,从造成德国分裂,加剧世界局势紧张,冷战加剧等角度作答。答案(1)图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2:资本主
21、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9(2013山东文综,37)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苏俄不会单独出兵;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国联无力干涉。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做出预测的依据,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大国关系有清晰的梳理和认识,第
22、(2)问,即是回答绥靖政策对远东的影响,强调概括不要展开。答案(1)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10(2012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
23、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恶劣
24、经济后果的强烈抨击,得出凯恩斯的主张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在方式和目的上的不同(通过有限赔款利于德国恢复;通过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第(2)问,应该赔款,即是认定战争责任的体现;不能过度赔款,则是从过去、将来和整体等角度考虑问题。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2)主要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考点三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2014浙江文综,22)纳赛尔被誉为“中东雄狮”。如果要给他写传记,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A签
25、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解析纳赛尔为埃及前总统(19181970年),而戴维营协议是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性协议,该协议于1978年9月17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故答案为A项。答案A2(2013重庆文综,11)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的,排除A;
26、1955年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排除B;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排除D。答案C3(2014课标全国,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
27、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解析第(1)问
28、,材料显示1576号决议后,法国核试验成功,这体现决议既对无核国家没有约束力,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的扩散。第(2)问,第一小问,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作用、人们的反核活动及大国控核责任等角度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抑制核武器扩散的积极影响阐述,同时从另一角度看还有其维护有核大国垄断核武器的影响。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4(2013课标全国,4
29、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30、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比较分析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从战争的发动者、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得到联合国等支持及结果对美国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楚两次战争的不同。对两次战争的影响的分析还需结合其背景(冷战格局的存在和解体)去认识。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的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31、5(2012山东文综,37)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以开放型试题的形式考查选修课内容,按照本题的答题要求,观点简要明确,言之有理有据,合乎逻辑即可。答案略考点命题统计命题导向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5年5考(1)利用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况及体系下的国际关系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5年9考(1)结合历史记载、文献记载等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2)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三、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5年4考(1)结合现实生活和时事政治考查局部战争概况(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