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 4.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2)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2自然资源(1)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2、。(2)水能资源丰富。(3)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易错警示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2城市化水平较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3)三峡工程(4)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5)整治重点及措施重点
3、: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措施2中游地区(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3)问题及原因问题:洪水灾害。原因(4)整治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5)具体措施3下游地区(1)优势(2)开发现状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4)整治重点及措施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措施1长江因其流域面积广大而水能资源丰富。()2长江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大。()3长江流域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分布不协调。()4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发电。
4、()5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提示:1.长江流域因其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且河流流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2长江流域大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东西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4三峡工程的首要作用是防洪。三峡工程利用其巨大的库容来拦蓄洪水,减少上游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5B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
5、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长江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区域认知)长江流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问题2(区域认知)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3(综合思维)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价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提示:问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问题2.有高原、山地、丘
6、陵、盆地和平原。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大峡谷,陡然降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问题3.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及矿产资源,如攀枝花的铁和钛、六盘水的煤、自贡的天然气等;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和铜、大余的钨、水口山的铅锌、冷水江的锑等;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归纳总结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以长江流域为例)1地理条件评价思路2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范围源头至宜昌宜昌至湖口湖口至入海口主要地形区青
7、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部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部分)、长江三角洲、江淮平原经济中心重庆、成都武汉上海资源优势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丰富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优势水能开发,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河流水能丰富与否的分析思路2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大小的分析思路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1)长江流域
8、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是()水量大,居我国首位流量稳定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矿产资源丰富ABCD(1)B(2)B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2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1)(2)题。(1)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它们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
9、三级阶梯上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长江流域桑蚕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成都平原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地区ABCD(2)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ABCD(1)A(2)C第(1)题,长江流域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六个商品粮基地,其中成都平原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肉
10、、水产品生产基地,但它不是甜菜、甘蔗和长绒棉生产基地。第(2)题,长江上游并不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流域、梯级、滚动、综合”是我国流域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流域”就是由单个业主负责整个河流或河段的开发;“梯级”就是由业主按规划的梯级方案以及规划确定的开发时序组织实施;“滚动”就是利用母体电站或先期电站开发获得的收益用于后续电站的开发;“综合”就是要充分发挥流域开发的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域开发也提出了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新的要求。问题1(区域认知)对流域的综合开发,可以发挥哪些方面的效益?问题2(综合思维)如
11、何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提示:问题1.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问题2.流域的综合开发就是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流域的综合效益,同时兼顾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从而促进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归纳总结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
12、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开发现状农牧业为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水能开发程度低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整治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
13、发建设三峡工程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3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位于长江上游的_水电站。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2)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造成长江中游洪灾多发的原因是_。(多项选择)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降水多
14、集中在夏秋两季修建水库、退田还湖陡坡开荒、围湖造田(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简述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措施。解析第(1)题,长江上游地区因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2)题,长江中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角度思考。 第(3)题,从防与治两方面分析。答案(1)三峡落差大水量大(2)(3)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控制环境污染等。流域综合开发类题目【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
15、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材料二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流量分配春季夏、秋季冬季开发前的比例61%24%15%开发后的比例38%32%30%(1)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3)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思路点拨第(1)题,地势特点可从地势起伏和倾斜方向角度回答。第(2)题,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从此角度分析即可。第
16、(3)题,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机械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可结合两地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农作物耗水量大的夏秋季节河流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结合田纳西河开发的意义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
17、产品运输。(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流域综合开发类题目答题思路(1)根据流域内的自然条件判断流域开发条件根据经纬网等对流域进行定位;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推断流域的地形特征;结合气候资料推断流域的降水特征;结合降水和地形等信息推断流域的水能开发、航运等条件;结合流域的矿产资源,推断流域适合发展的工业等。(2)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根据图中耕地、林地、居民点的变化,推断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流域内是否存在洪涝灾害等问题;根据流域内矿产资
18、源的开发现状,推断流域内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环境的变化。流域开发要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流域整个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要素的变化。(3)结合流域开发条件,针对流域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读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2)题。(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灌溉C航运D梯级开发(2)对该流域土地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1)D(2)C第(1)题,由
19、图中箭头可知,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梯级开发。第(2)题,该区的土地要做好规划,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要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读位置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30N40N大陆东部析要素地形: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文、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但水量不稳定,流量变化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铜、锌
20、、磷、云母等探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定措施建水利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1)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A水资源B煤炭资源C铅锌资源D土地资源(2)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
21、打下了基础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1)A(2)D第(1)题,为防治洪水在田纳西河修建大坝,对水资源进行梯级开发。第(2)题,A、B、C三项都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业的措施。(教师独具)题组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2题。1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B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D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2长江干流流经我国的()地势三大阶梯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三大自然区三个温度带和三类干湿地区ABCD1A2.A第1题,长江大的
22、支流自西向东分别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第2题,长江干流只流经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未流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流经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两个温度带;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三类干湿地区。题组2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据此完成34题。3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4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大多数地
23、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ABCD3C4.C第3题,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有突出地位,60多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第4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各地的土壤类型与当地的地形尤其是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基本开发殆尽,后备资源不足;广大丘
24、陵山区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题组3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完成56题。5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减轻长江洪涝灾害B生物物种增加C加剧土壤盐渍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6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措施是()A扩大水田面积B围湖造田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D禁止在长江采砂5D6.C第5题,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蓄作用,可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河川洪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的天然调节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第6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有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措施
25、包括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面积,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减少对湖泊的淤积。(教师独具)教材P76问题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另一方面,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教材P79活动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自然方面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26、,热量和水分充足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社会经济方面水能丰富,为发展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城市问题突出,环境问题严重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教材P81活动1(1)正面影响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2)负面影响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水库
27、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针对不同的影响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见下图)。教材P87活动1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在不同的河段,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综合开发的重点不同。(见下表)河段开发重点整治重点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中游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发展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下游农村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综合治理环境污染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