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19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魯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愈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A. 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 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 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周公采取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分封同姓诸侯去管理殷人氏族,把一部分殷人迁出去以便控制,即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A项正确;材料强调采取新办法安置旧殷

2、商势力,而不是巩固贵族的世袭特权,B项错误;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对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2.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 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3、治,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项正确;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表述为“消除了”,A项错误;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科举制的实行,不符合材料,C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减少决策失误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3.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A. 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B. 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C. 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D. 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选官“分区定额”

4、,而且“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等信息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统治,故选A项;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使全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也不能使文化发展平衡,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存在矛盾,故排除C项;世家大族主要是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仕途,与材料中所说的察举制不相符,故排除D项。4.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些做法意在()A. 加强了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 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C. 提高中央

5、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 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只能提出意见,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专制。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B排除;提高办事效率不是主要目的,C排除;材料表明明清皇帝致力于加强专制,并非权力制衡机构,D排除。故选A。5.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B. 意强调公民意识C. 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D. 重在限制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雅典城邦将城邦立意和公民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

6、制其成员的性格”,“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反映出古代雅典意在强调公民意识,B项正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与材料内容无关,A项错误;古代雅典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古代雅典重在“限制个人自由”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6.罗马法学家认为,法官进行司法裁判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查士丁尼在编辑法学阶梯时也明文规定:“一个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体现的原则是A. 己法自守B. 程序正义C. 无罪推定D. 形式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不管是要求法官在裁判时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还是规定“一个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都强调的是法官在审判程序过程中应当

7、坚持正义,这是程序正义的体现,B正确;己法自守指的是法律制定者维护法律本身,与题干审判程序无关,排除A;题干未涉及无罪推定,排除C;形式主义强调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形式和仪式,与题干中对法官的要求无关,排除D。7.近代以来,议会无论在原则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中心,一般来说,国家的重大问题都要在议会中通过表决才能获得通过。这可以用来说明A. 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生态B.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完善C. 美国邦联体制的运作形式D. 德国统一及其代议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体现了议会在国家权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心作用,故选

8、B项;法国大革命后政治一度动荡,议会作用并不突出,故排除A项;美国邦联议会和德国议会作用有限,不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中心,故排除CD两项。8.制宪会议上,美国的建国者们认为:过度的民主会毁掉美国,过少的民主则会毁掉独立战争所赢得的自由。他们主张建立由“一个”“一些”和“许多”三部分组成的政府。这一方案旨在强调A. 中央集权原则B. 自由平等原则C. 人民主权原则D. 有限民主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过度的民主会毁掉美国,过少的民主则会毁掉独立战争所赢得的自由。他们主张建立由一个一些和许多三部分组成的政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方案旨在强调对民主的制约,即有限民主理念,故D正确;中央集权原

9、则指的是中央保持绝对权威,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自由平等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错误。.9.“ 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A.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B. 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 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D. 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他还需要大力改造”可知,法国1875年宪

10、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结果,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排除A;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必然性,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10.1858年, 在与英方代表谈判时,清政府代表提出: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其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饮差公馆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散数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这表明当时A. 统治集团内部已有近代外交观念B. 列强在华治外法权得到强化C. 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D. 英国获得在华建使馆的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清政

11、府提出英国与中国平等,允许英国公使进驻北京,英国公使随从人员出现犯罪行为的由地方官查办,这体现了近代外交的精神,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A,排除C;英国公使随从人员出现犯罪行为的由地方官查办说明没有强化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D项仅反映了题意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出题意的主旨,排除。故选A。11.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

12、同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12.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

13、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 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D. 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金冲认为是“新的起点”,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史上新的一页,即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错误;中国宗藩体系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解体,到甲午战争完全解体,C错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错误。13.陈独秀评价辛亥革命时说“然所谓民主革命任务,并未真正完成”,他指出“切切不可忘记孙先生的教训,我们要深切的认识抗日之目的

14、,是必须首先排除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才能够建设民族独立的国家,以发展民族工业,以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之任务。”陈独秀强调的是A. 民主革命必须要实现民族独立B. 要吸取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C. 抗日战争要完成政治革命任务D. 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的艰难【答案】A【解析】【详解】陈独秀指出“我们要深切的认识抗日之目的,是必须首先排除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才能够建设民族独立的国家,以发展民族工业,以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之任务”,这说明陈独秀强调民主革命必须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故A正确;材料谈到吸取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但这不是陈独秀表达的主旨,故B错误;“抗日战争要完成政治革命任务”显然不符合

15、材料信息,故C错误;陈独秀不是强调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的艰难性,故D错误。14.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的群众组织;除了在中共控制区域得到发展外,还扩展到整个大后方地区。河南华西县“全县3000民众”分别参与各类群众组织;晋冀豫区“全区有组织的群众达130多万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 国民党改变对群众的态度B. 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C. 群众组织独立自主性增强D. 青年团体参政的热情日益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战初期的群众组织大规模发展,除了在中共控制的区域内不断发展外,还在大后方地区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这表明中共抗战的政策为群众组织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

16、选B;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对群众的态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群众组织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其独立自主性增强的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主要讲述群众组织力量的扩大,群众参政意识的高涨,并未明确提及青年团体,排除D。【点睛】本題考査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5.“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A. 大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井冈山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指的应该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

17、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故C项正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还没有形成该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在毛泽东提出该思想以后,故A、B、D项错误。16.1939年,陈嘉庚为国招募3 200余位华侨机工,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当时急需的战略物资。而美国华侨愤于日本侵华,分别在波特兰、旧金山成立美洲华侨航空学校、中华航空学校,为祖国培训、输送航空人才。这反映了A. 抗战中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 中华民族各阶层团结是抗战胜利基本保障C.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国际援助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美国华侨愤于日本侵华,分别在波特兰、旧金

18、山成立美洲华侨航空学校、中华航空学校,为祖国培训、输送航空人才”反映了海外华侨身在国外,心系祖国,这是爱国主义的体现。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华侨对抗战的作用,各阶层的团结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并未涉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C错误;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不能归为国际援助,D错误。故选A。17.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

19、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

20、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18.1836年6月,在木工威廉洛维特的领导下,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了人民宪章,要求普选权,随后开展了“全国请愿书”签名活动,到1839年5月前,签名人数已超过129万。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高涨B. 早期工人运动以和平方式为主C. 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第一个战斗纲领D. 无产阶级具有伟大的政治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了人民宪章,要求普选权,随即开展“全国请愿书”签名活动,到1839年5月前,签名人数超过了129万,这说明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号召力,故选D;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在

21、1848年,A错误;早期工人运动如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不是和平为主,B错误;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共产党宣言是在1848年发表的,C错误。19.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A. 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 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C. 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 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列宁1917年发表的四月提

22、纲引发了争论,有人攻击它是“梦话”,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就是认为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列宁认为在过渡到社会主义前,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之后“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说明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故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俄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而非紧迫性,故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结束是在1917年“七月事件”之后,故B错误;“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故选C。20.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言论出处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春秋繁露离合根阳

23、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据此判断,董仲舒A. 排斥了法家学说B. 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C. 恪守了儒家传统D. 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属于道家的无为思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属于阴阳五行家的思想。这些出现在董仲舒的著作中,表明董仲舒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D正确;据汉代的儒家思想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中包含了法家思想,不符合史实,A错误;材料只体现了董仲舒对其他学派的吸收,但未反映对这些思想加以融合、升华成为新的体系,B错误;材料反映了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思想,不属

24、于恪守儒家传统,C错误。故选D。2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如果人不用一种普遍的意志代替他自己自私的个别意志,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将不能获得幸福和美德。德国哲学家谢林也讲过,“作为其自我实现的个人的自由在于使他自身与整体一致。”他们都主张A. 个人自由服从国家意志B. 自由是普世性价值理念C. 对自由意志的尖锐批判D. 法律对个人权利的约束【答案】A【解析】【详解】卢梭认为只有用“普遍意志”代替“个别意志”,个人和国家才能获得幸福和美德,谢林指出自我实现的自由在于“使他自身与整体一致”,反映出两人都主张个人自由服从国家意志,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两人都认为“自由是普世性价值理念”,B项错误;两

25、个都没有“尖锐批判”自由意志,C项错误;两人探讨的是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没有强调“法律对个人权利的约束”,D项错误。22.宋明时期,一些儒者以及医者纷纷援医人儒。中医书籍儒门事亲中记载:“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属,犹君之刑罚也。故日: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这反映出A. 中医药学思想丰富了君主集权理论B. 中医理论推动了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C. 医学成为儒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D. 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说“儒者以及医者纷纷援医入儒”,用医理比附儒家治国之理,推动了儒家治国之道的传播,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君主集权”,排

26、除A;材料与“人生价值”无关,排除C;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排除D。故选B。23.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虽举起“科学”“人权”的大旗,却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说明陈独秀A. 其主张从思想启蒙转向了政治改造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集体性转型C. 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 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之初,陈独秀不批评时政,只关注思想启蒙,但到1920年,陈独秀明

27、确主张走苏俄道路,对中国进行政治改造,故A项正确;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了分化,而不是集体转型,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陈独秀主张走苏俄道路,不能说明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排除C项;材料没有论述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24.“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A. 传统流派日益衰落B. 理性思维不断深化C. 批判精神渐趋淡化D. 自我意识备受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做得

28、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可知,这些艺术创作都突出与强调个人的自我意识,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派的现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而不是理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批判精神,排除C项。第II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

29、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

30、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评价: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变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

31、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民间的学习风气;但仍然存在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2)背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府事务增加,机构增员需要;国王、权贵拥有职薪恩赐权引起议会立法抗议;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影响: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可知变化是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评价:根据材料“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意

32、义可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但仍然存在入仕门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根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议会一再抗议”、“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进行归纳即可。评价:结合文官制度的形成的背景和“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可归纳出评价有:精简了文官队伍;提升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官员素质;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开与公正。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

33、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 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英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材料二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困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

34、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 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 由“集新”到“集旧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一个演进趋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文化功

35、能。【答案】(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2)趋向: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増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3)功能:推动科学文化研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以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

36、洲”可得出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根据材料一“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可得出,私人收藏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可得出,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根据材料一“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可得出,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2)趋向:根据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困强御辱有用的东西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子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

37、“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历史古物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趋势是: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根据材料二“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并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

38、文化的重视进行分析回答。(3)根据材料一“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材料二“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以历史古物为主”并结合所学从推动科学文化研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传承和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进行分析。27.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

39、转变。金宝善代表国民政府卫生署详细说明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中央有卫生署及卫生实验处两个机关。二是每省有卫生处,负有督促各县卫生院工作实行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训练班的设置,以训练下层卫生工作人员。三是县市是医事建设的单位,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公医制度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现实医疗、防疫需求以及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摘编自史经霞民国医疗制度变革的理想与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的原

40、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内容的特点。【答案】(1)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的落后;西方医学的影响;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的努力;(2)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模式;控制策略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分阶段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明确;涉及范围广泛。【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可从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的落后;西方医学的影响;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的努力等方面概括得出。(2)根据“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得出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模式;根据“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得出控制策略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根据“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得出分阶段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明确;根据“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等信息可得出涉及范围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