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垓下之战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高二选修史记之前我们已经粗略地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此次授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在教学过程方法上,以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评价为辅,来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样一个有争议人物的事迹发表评论,来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通过课上的讨论让学生课后以小作文的方式表达出个性化的想法,使学生以项羽为鉴获得有意的人生启示。并搜集优秀片段在全班展示,以巩固和扩
2、大教学成果。【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文本,体悟人物的情感思想。2:通过研读文本, 学会全面深入的分析人物形象,探讨项羽的悲剧原因,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讨论评价项羽的人物性格,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自古以来项羽一直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物,有人称他为失败的英雄,有人认为它是自取灭亡,大家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借助传统的看法,激发学生对项羽人物的兴趣,使学生对追寻项羽真实性格产生疑问,设置悬念。) 二、本文通过那几个场面描写来再现项羽的?(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情节要点)1、霸王别姬2、东城快战3、乌江自刎 三、文本分析1、先看第一个场面:霸王别姬,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提示学生逐句解读垓下歌,并让学生注意本段对项羽动作的描写)力拔山兮气盖世:回忆往昔辉煌,自信,孔武有力。时不利兮骓不逝:英雄末路的惆怅,不知自省。骓不利兮可奈何:面对人生的惋惜无奈。虞兮虞兮奈若何:无法保护心爱之人的无奈。闻四面楚歌,项王夜起身,饮帐中:忧心忡忡,夜不能寐。2、再来赏析第二个场面:东城快战。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突围失道轻信农夫陷于大泽之中,表现其有勇无谋,只顾眼前。(此处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第一段:项王已约,遂引兵解而东归。让学生联系此事分析项羽身上是否存在只顾眼前,遇事不仔细思考的特点。)兵败被围:自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其恃勇自负。
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天亡我入手,再联系当时处境分析出项羽身上还有面对困难轻言放弃的特点。)“余起兵至今八岁矣,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而今困于此”(学身在分析此句时,将其切开,只看到了项羽的能征善战,自负,我提示他们将两句联系起来,立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发现了他身上的又一特点:从未面临过挫折,一旦面对生命承受不起。从中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挫折的新认识:挫折是人生的财富。)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展现其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英姿。“何如”(此二字非常传神,可学生只看到自负二字,我提示学生推敲下潜台词,再联系当时处境,学生会发现身为主帅在军队遇到危难的时候应以大局为重,可项羽考
5、虑的还是自己的名声,太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人注定会输掉集体,输掉国家。)教师补充提示:“快战”的快字是什么意思,快战是场什么仗(学生会说是漂亮仗)人生的最后项羽不忘打场漂亮仗说明什么? 看重尊严 (让学生联系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盛装打扮,革命烈士就义前的高昂气势等,启示学生,人生的结尾应华丽谢幕。)(本段人物语言很丰富,提示学生多角度解读,最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间接正确有理有据即可。) 3、乌江自刎:有着生的机会,他却选择了死,项羽在人生的最后又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面?不渡江 赠马 自刎前的动作语言教师小结:项羽一生最看重义字,从这个角度上讲,乌江自刎是以死践志(此处应结合人物的语言,动
6、作何所处环境来分析)4、大家认为导致项羽失了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狄更斯(英)(此处补充传统的两种评价:政策错误,战略错误。政策错误:放逐怀王,分封诸侯王。战略错误:定都彭城。分析后得出还是性格原因)5、补充历史上名人对项羽的看法: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四、写作训练谈一谈你从项羽身上获得哪些人生启示?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书面文字,写一段200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