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2识陷阱比对定答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转述方式一般论述类文本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把握文本的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到试题中,选项的表述不可能照录原文语句,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或隐或显)的转述。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
2、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2016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A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中“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对原文第1段“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内容要点的理解和概括。这一概括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
3、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阐释的性质。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2014全国新课标卷第3题A项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选项第二句是对“净化”的具体阐释,通过具体例子阐释“净化”是指心理的净化而非生理的净化。这一具体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这种转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个说法”。同义变式
4、包括因果倒置、条件与结果转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变等形式。判断同义变式转述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判断转述的句子与原文是否“同义”。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摘抄原文较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2014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B项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选项是将原文第2段中“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
5、有强烈的悲剧性”这句话,通过同义变式转述而形成的。这一同义变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二)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要特别强调一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每一个选项,命题都在“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表述中设置陷阱,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可能会把“无误项”判为“设误项”,把“设误项”判为“无误项”。我们下面对“设误手法”的探究,仅仅是针对“设误项”进行的讲解。1常见设误手法分析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命题特点,可以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题型相当稳定,全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
6、的观点态度的转述,所以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有出入,是解答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关键。命题者有意在转述时设置一些人为的错误转述,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出这些隐蔽的错误。其设置陷阱的手法主要有:(1)有意模糊范围大小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则改变原意。(3)有意混淆已然未然选
7、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故意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4)有意混淆主次本末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但原文并没有将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明说谁主谁次,但选项表述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更为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表述故意颠倒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之间的主次本末关系。2.常见陷阱种类全国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所命制的三道选择题,都要求选“非”,即选出设误项。下面介绍一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误的选项中常见的几种陷阱。(1)答非所问答非所
8、问,是指选项表述与题干要求在关系上毫不相干。特别要注意,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内容,但并没有回答题干所要求探讨的问题,可以直接排除该项。答题时,要特别关注题干中“原因”“根据”“证据”“表现”“实质”“目的”等关键字眼。2013重庆卷第6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根据原文第1段“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和第2段“要究其原因,很
9、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等语句可知,A、B项所述内容都是某些专家们的看法,作者明确表明这些都是“表面原因”,不是题干要求的“真正原因”;D项所述内容是笔者眼中的传统节日式微的表面原因,也不是题干要求的“真正原因”,所以,A、B、D三项都是错误的,都属于答非所问。答案:C。(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中某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2014辽宁卷第3题B项中国哲学强
10、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根据原文第5段“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等语句可知,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儒家则“比较接近完善主义”,而选项的表述是“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将原文对“道家”(部分)的判断扩大到对“中国哲学”(整体)的判断,明显是以偏概全
11、。另外,选项中“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与原文“比较接近快乐主义”的表述相比,在程度上有显著区别。(3)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就是指命题者在设误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2014辽宁卷第2题B项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根据原文第4段“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
12、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等语句可知,“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是伊壁鸠鲁的观点,但“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则是约翰穆勒的观点。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4)夸大其词夸大其词,是指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果、用途等信息,在选项表述时故意用语夸大,或加深程度,或夸大作用,等等。2013天津卷第6题A项“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在该项的表述中,“精通现代媒
13、体技术”属于夸大其词。比对原文,与选项表述相关的信息在文中第1段“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据此可知,使用微博需要运用媒体技术,但并不需要“精通”现代媒体技术。2013四川卷第5题B项“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虽然原文第2段有“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内容,但第3段又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的内容,可见选项中“取得重大突破”之说属于夸大其词。(5)混淆或然必然混淆或然必然,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把偶然出现的情况表述成经常出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不确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转
14、述为肯定、必然的情况。2014安徽卷第3题B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原文第段“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中“可能”表述的是或然的状态;而选项却说“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势必”表述的是必然的状态。选项混淆了或然必然,所以是错误的。(6)混淆已然未然混淆已然未然,是指命题人在设误时,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作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的。2013全国大纲卷第5题B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
15、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根据原文第1段“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等语句可知,“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并非既成事实,在当下只是一种趋势,一种可能,但该项却将未然说成已然。另外,文中第1段引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这些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另一种则是克罗宁博格的观点,他认为“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故选项后半句表述也不符合原文意思。(7)混淆肯定否定混淆肯定否定,是指选项将原文中肯定的
16、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2014天津卷第7题B项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根据原文第4段“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等语句可知,原文是很明确的全面否定,而选项中“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的说法则是部分肯定,这就是混淆肯定否定,故该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8)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2014四川卷第5题B项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
17、等。根据原文第1段“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和第2段“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等语句可知,选项将原文“大数据”的内涵(或特点)说成是“大数据教育”的内涵(或特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二、运用三重比对,化繁为简(一)审题审题,是正确比对定答的前提。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指向”。选择题题干包含了很多有效的答题指向信息,它对我们正确作答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这些信息主要有:1.要求选出的是正确项(选“是”)或者错误项(选“非”)确定某一选项的过程,就
18、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有些考生能比对原文,正确判断某个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但由于没看清题干中选“是”还是选“非”的要求,导致所选答案错误。2.筛选信息的标准、依据是“表现”“原因”,还是“结果”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这些关键词,可能有的选项符合原文内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如果考生没看清题干要求,仅根据原文判断正误,就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3.暗示的考查区间有的题目并不关涉全文,可能只是针对文本局部命制,解答该题目,只需要重点阅读文本某些部分、某几段就可以。这样的题目,往往在题干中暗示了考查区间。解答这类题目时,如果能在第一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迅速精
19、准“定位”,找到所有与解本题相关的段落、语句,筛选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这些内容,就会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答题的正确率。(二)定答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题,无论是理解层级的还是分析综合层级的,答题都必须依据文本,因为它们考查的都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或分析综合的能力。判断选项是否正确,除了要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外,还要把选项表述的内容和原文相关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准确识别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从而准确答题。1建立对应意识将选项表述的内容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应建立起三种对应意识:(1)区间对应意识必须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相关内容(即前文所说的“答题区间”)。(2)选项
20、信息和原文信息的对应意识必须比较原文相关内容与选项表述上的异同,也可以叫做“比对意识”。(3)原文与引文的对应意识要明确选文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中引用的他人观点态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其异同。2.运用比对策略第一重比对比对选项与题干论述类文本的有些选项在表述上与原文对应信息比对,没有问题,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比对时,却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考生注重审题,把握题干内涵。答题是在题干的引导下所进行的运思活动。如果选项与题干在内容指向上一致,那么可初步判定该选项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从以往考卷分析,这类题一般作全国新课标卷的第一题,它不同于2016年“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命题形
21、式,而是采用对“表述”加以限制,或是含有“性质”“依据”“原因”“理解”等其他词语的形式,表明解这类题就不能运用平常的答题思维进行判断,而应该把选项与题干所设定的判断标准进行比对。2014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
22、,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四个选项采用的均是具体式转述,且选项表述都正确,答题时要透过表述正确的外表,深入判断选项所述材料与题干中“原文所论悲剧”这个标准之间是否一致。解此题,先要审题,明确内涵。从原文第3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4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这些句子可知,本文所论“悲剧”实际上指的是悲剧艺术,现实中的悲剧不属于本文所论“悲剧”的范畴。再依据标准,一一厘清。A项中“祝英台”、C项中的五壮士
23、电影人物、D项中的祥子等形象都是文学艺术,而B项所陈述的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并非文学艺术。结论:B项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因此答案选B。第二重比对比对选项与选项论述类文本是选项命制的依据,如果某一题四个选项中有两项命制的依据来源于相同的文本语句,那么这两个选项之间往往存在相关、相反、相对的关系。这两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形式上可能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其内在的关系。而答案也正是在比对这两个选项中产生。比对选项与选项时,对相关关系,要辨别两者关系的亲疏远近等;对相反关系,要辨别两者关系中的对错、肯定否定等;对相对关系,要辨别两者关系中呈现的多元角度等。答题时,注意选项之间的比对分析
24、,如果发现有内容矛盾的表述,则必有一错。2016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B项与D项表述的内容都是围绕“差异”展开的,两项构成相对关系。B项谈论的是本质
25、差异,D项谈论的是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而B项中所述“前者(传统故事)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早期小说)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表明的是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结论:B项所言“前者”“后者”不是“本质差异”,而是“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本质差异”在文中是指“虚构的有无”,因此答案选B。第三重比对比对选项与原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最关键在于比对选项与原文。选项与原文的比对点存在显与隐、明与暗的关系。学案2主要从显和明的比对点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中对应的(或相关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注意:选项的表述,不可能是原文相关内容的复制。命题人设置的选项,总是要对原文相关内容进
26、行某种改造,或增添词语,或删减词语,或变换词语,或改变语序,等等。因此,可以通过比对发现差异,探寻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了对原文意思的正确传达。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对(1)范围、程度词比对关注点命题设误点设误类型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可能、似乎这一现象涉及部分与整体(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混淆范围程度不一致请比对下列选项和原文中表范围、程度的词,分析例句选项的错误之处。2014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
27、理解。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原文是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才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而到了选项中“艺术品”前却没有了“优秀的”的限制,无形中扩大了范围。结论:原文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而选项直接表述为“艺术品”,省略了范围词“优秀”,扩大了范围。因此选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2013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选项和原文语句都是一个否定判断,但程度有别。原文“不表达什么感情的”是一种完全否定,而选
28、项“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则是部分否定,意味着可以表达个人情感,只是这种表达不是很充分而已。结论:原句是“不表达”,选项表述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因此选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2)时间词比对关注点命题设误点设误类型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混淆时态请比对下列选项和原文中的时间词,分析例句选项的错误之处。2014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
29、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的“最初”审美直觉得到的启示而后被实验证实,而不是选项所述的通过实验去证实后才知道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结论:选项强调实验在前,启示在后,与原文表述的先后顺序正好相反。2014浙江卷第9题D项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近90亿元,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当年的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这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
30、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原文说“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表达的只是一种可能性;选项说“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反映的是一种必然性。结论:选项把可能解读成了必然。(3)指代词比对关注点命题设误点设误类型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词,如:之、其、此、这选项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表述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方面的偷换概念请比对下列选项和原文中的指代
31、词,分析例句选项的错误之处。2016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的陈述对象在原文中是指“小说家”,在选项中被替换成“人们”。另外,选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的表述也与原文“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32、的”矛盾。结论:选项因为指代有误造成陈述对象与原文不一致,另外也有与原文表述矛盾的错误。2012全国新课标卷第3题D项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选项中的“其”指的是“科技黑箱的滥用”,要表达的意思是科技黑箱的滥用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而原句却是“科技黑箱无疑锋利”。结论:选项将原文中的“科技黑箱”用“其”字转换为“科技黑箱的滥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3、(4)是否词比对关注点命题设误点设误类型比对选项和原文中往往会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意味的关键词,如:有、一定、接受、顺利、出现、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命题者命题时往往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项,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表肯定的词设置成表否定的词,或者把表否定的词换成表肯定的词混淆是非请比对下列选项和原文中的是非词,分析例句选项的错误之处。2016全国新课标卷第2题D项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选项说
34、“电视剧康熙王朝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而原文说“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结论:选项把原文的肯定词替换成否定词,从而混淆了是非。2013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在比较伦理公理和科学公理时,原文认为这两者的建立和考验“并无很大区别”,而选项却说“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结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选项将原文“并无很大区别”中的否定词“并无”篡改为肯定词“有
35、本质”,表达的观点与原文明显不一致。即学即练 _一、将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其对应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文意思。12014山东卷第7题C项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属于“调理心思”,与题干要求的“调理心情”判断标准不一致。结论:选项的表述不符合题干要求筛选的标准。22012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
36、头相符。原文是说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是一种推测语气,而选项的表述则删去了“极可能”这三个字,变成了一种肯定的陈述语气。结论: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程度词“极可能”,将推测语气变成了肯定陈述语气。因此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32012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
37、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原文说的是“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表明后文不是一个得到确证的结论,而选项则说“已经证实”,显得十分肯定。结论:假设变成了定论,“或然”变成了“已然”,不符合原文意思。42013山东卷第6题B项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原文“中国
38、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等等,这些语句都可以印证中国艺术有对“这种绝对的宁静”的追求,但并没有一处文字说到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结论:选项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随意延伸,将原文所说的“局部”放大为“整体”。52014辽宁卷第1题C项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
39、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根据对应原文可知,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与黑格尔、马克思在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属于两个不同的派别,两派的观点似乎并不相同,这就很容
40、易误认为两派观点相反。但接着比对原文“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依据这句话可知,两派观点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绝不是“相反”;而且,“不同”与“相反”也不能画等号。结论:选项未仔细阅读上下文,就草率地作出判断,是片面的,错误的。二、请对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般论述类文章13题作比对分析。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
41、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
42、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
43、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
44、,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比对原文相关信息可知,“艺术品的接受”并非如选项所说“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是“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也就是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也是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45、的。结论:选项对原文中“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的理解有误,忽略了“属于但不被看作”和“不属于”之间的差别,所以是错误的。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比对原文相关信息可知,选项是对原文内容的同义变式转述。结论:正确。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
46、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原文中的“这一完成”指作品完成,即选项中所说的“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原文和选项都表明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原文中的“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与选项中“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意思一致,选项是对原文内容的同义变式转述。结论:正确。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
47、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选项中的“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是对原文“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的概括式转述。结论:正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
48、补充。根据原文内容,艺术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是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选项所说的“一个原因”就是原文中所提到的“空白”这个要素。结论:正确。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原文用“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来定义“否定”这一要素,因此,文本的“否定”要素必然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故选项前半句话是对原文的同义变式转述。选项中“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
49、判而实现的”是对原文中的“能引导”的方式的具体呈现。结论:正确。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比对原文可知,选项第一个逗号前的内容是对原文“前理解”的概念的转述,是正确的。后半部分中的“由于接受者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因果关系表述并不成立,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是“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和“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两者的原因,选项将两个结果中
50、的一个强加为另一结果的原因。结论:选项强加因果,理解有误。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比对原文相关信息可知,选项中“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发挥作用的”与原文中“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所表达的意思一致。选项中“从
51、这个意义上理解之中”则是对原文“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的概括性转述。结论:正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选项中“含蓄的美在于简洁的美在于”正是对原文中的“中国古典美学中”“文本的召唤性”的具体式转述。结论:正确。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
52、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根据原文“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可知,选项中的“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的说法无中生有。还有西厢记和金瓶梅是全新的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理解和接受。结论:选项的表述无中生有,例证不符合事实,无说服力,分析有误。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
53、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比对原文相关信息可知,选项是对原文的同义变式转述,尽管删减了不少词句,但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结论:正确。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对应原文相关信息可知,选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阐释,属于同义变式转述。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