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游戏最高水平控制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思想。朱元璋的文字狱,厉害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举人叫徐夔,给他上疏:“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思是说,光天化日之下,诞生了你这么一位圣人,为世间作出表率。朱元璋一看:“腐儒胆敢如此侮辱朕,剥皮实草。”身边的人说:“没看见他怎么侮辱你啊,为什么非要把他做成标本啊?”朱元璋说,“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没头发,当过和尚;“则”是什么呀?古汉语的“则”,跟“贼”同音。这哥们儿就是拍皇上马屁,拍错了地方。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举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能用朱熹的注释。虽然句句金玉、字字珠玑,但能把天地宇宙、世界万物都包括进去吗?就读这九本书,读书
2、人能有多大能耐?当时,有人这样形容科考举子:“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那时候,印行量最大的书籍,就是“高考满分作文选”,甚至出现缩印本,跟咱们现在复印时候的缩印本差不多,揣兜里带进考场,打小抄。考试就考四书五经,代圣贤立言,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文章都是八股文,分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还得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深一浅,排比对偶,完全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字技巧,达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八股文,但是,没有什么内容,了无新意。十年寒窗,就这九本书,都是代圣贤立言,都是一样的八股文体,谁比谁能强到哪儿
3、去啊?这九本书,一共多少字啊?博物馆里有当时作弊用的衬衫,四书五经九本书,一件衬衫就抄完了。到了清朝,考生进考场,还得扒光了,穿考场统一的衣服,跟进澡堂似的,怕有夹带。就这么一点文字,几百年来,那么多场考试,从童生考秀才到考举人,再到考进士,都从这里边出题,四书五经里边的话,用得差不多了。怎么办呢?考官真聪明,出截搭题,就是把四书五经里边的两句话,给拼一块儿。“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现在呢,把这句话给你拆了,“子曰:三十而立四十”。做题吧,孔子为什么说三十而立四十?你说,孔子不是那么说的啊,他说的是三十而立,逗号,四十而不惑,句号。你甭管,古文没标点,你看书,三十而立,底
4、下就是四十。或者“子曰而立四十”,你做题,就得说孔子为什么说“而立四十”。有一个考官更绝。古文没标点,句与句之间有一个圆圈,就像现代文的句号。考官出考题的时候,就用这圆圈出题。今天考试题目就是这个,给我做文章吧。四书五经里,绝对有这个,满篇都是。考第一名的那哥们儿,神到什么程度呢?作八股文,首先得用一句话破题,他是这么写的:“圣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圣人要不说话,就什么都没有。哇!这篇文章厉害,这是一个大才。康有为康圣人,那是文采风流,比学生梁启超中举都晚。康圣人的字不好。科举考试的字,必须写成馆阁体,跟今天电脑打印出来的字一样。奏折也得写成那样,一笔一画,必须写得极其规整。康有为因为写不好馆阁体,每一次,他的卷子,考官一看,就扔了,就这玩意儿,你也来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