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卜玖玲联系电话13798161980学段高三展示单元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树立科学思维观念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课程标准:1.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1.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2.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本单元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书的总论。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首先要理解“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等基础概念。为此,本单元采取
2、了逐级推进的方式,阐释了思维及其基本形态和特征,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阐明了“逻辑”和“逻辑学”的含义,揭示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科学思维”的基本含义。这就为学生明确“思维”与“逻辑”的关系、“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奠定了认知基础。学生学习本单元既要了解“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等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也要明确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自觉以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学习科学思维知识、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在社会实践中用马克思注意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3、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统摄、引领和导入后面教材具体内容的作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理论。以2020年修订版课程标准为引领,坚持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作为理论分析和实践工具,从“教(教学活动)”“学(表现标准/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评(测验或评价活动)”三个层面设计整体性的教学方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
4、义。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2.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目前学术界尚未就“科学思维”的定义达成共识。本单元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在明确“思维”和“逻辑”含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科学思维”的一般内涵并以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说明了哪些思维属于科学思维,哪些思维情况不属于科学思维。尽管这仍然不是“科学思维”的精确定义,但基本体现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属性,掌握这些概念及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培养科学精神。3.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单元设计三课六框十三
5、目和一个综合探究。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是本书的起始。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是本书的“破题”环节。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是本单元的落脚点。综合探究是第一单元主要内容的拓展和应用。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 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分析:本框是本课、本单元、本单元、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书的总论。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首先要理解“思维”这个基础概念。为学生明确“思维”与“逻辑”的关系、“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奠定了认知基础。本框需要学生理解思维的含义,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知道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了解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知
6、道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懂得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2)内容分析: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阐述“思维”的广义与狭义的含义,说明人们熟知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等具有怎样的性质。再次技术上,阐述了思维的三种主要特征,即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第一目“思维的含义”,主要阐述广义思维与狭义思维的含义,并说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等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性质。第二目“思维的特征”,主要阐述思维所具有的三中主要特征,即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这两目的主要内容采取概念的逻辑分析方式,说明“思维”这个概念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2.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其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
7、识积累量增多,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是对思想政治学科四个课程模块的延伸和拓展。在必修课程中涉及但未细化的内容,如认识和思维的关系,在本课开始初步讲述。对中学生而言,“逻辑与思维”这一课程模块因涉及形式逻辑、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容易让人产生知识零散的感觉,为此,教材编写特别注意将教材的四个“板块”,即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架构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本课时的内容即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既是科学思维的基础知识,也是本书的逻辑起点。3. 目标确定目标1:理解思维的含义,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知
8、道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目标2:了解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知道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懂得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4.学习重点难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突破策略:结合日常生活和教材经典的探究与分享,开展辨析式教学,引导学生在逻辑分析中突破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领会思维的本质和魅力。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环节一:课程引入从提问导入:论力气,人比不上野牛和大象;论奔跑,人比不上羚羊和斑马;论攀爬,人比不上猿猴和壁虎.那么为什么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呢?观看图片和文字,并思考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投入情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
9、人区别与动物特有的属性是什么?引入课程环节二:议题一:思维的含义活动一:课本第2页的探究与分享:请大家阅读庄子.秋水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并思考: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活动二:课本第3页探究与分享:请大家阅读这个推理能力测试题,并思考: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活动三:比较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思维过程及答案由上述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以及两者思维过程的分析,得出思维的含义列举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类型及其意义结合上述探究与分享活动概括出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0、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生生互评对合作学习的贡献度进行评价。根据议学成果评价学生综合、分析、表达的能力和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测评活动嵌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观察和测评。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探究与
11、分享,帮助学生在对议学材料的分析和思考中理解思维的含义,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知道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环节三:议题二:思维的特征引入议题:思考:“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现象说明什么?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认识对象,不同的认识主体有不同的认识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活动一:课本第4页的探究与分享:两个分别以30万千米/秒和5万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在速度上的差别。然而依据科学
12、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万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思考: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活动二:课本第4页的探究与分享: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青.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思考:上述材
13、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思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活动三:马克思曾经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想一想:最蹩脚的建筑师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最蹩脚的建筑师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建筑师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在头脑中构建基于客观世界,
14、又不同于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这说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思维具有能动性:(有计划、有目的)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活动四:课本第4页引用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思考:结合这段名言,谈谈如何理解思维与社会
15、实践的关系?实践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教材知识和议学材料,小组探究,完成议学任务。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生生互评对合作学习的贡献度进行评价。根据议学成果评价学生综合、分析、表达的能力和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测评活动嵌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观察和测评。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
16、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了解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知道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懂得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环节四:归纳及小结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思维的特征,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
17、共同特征,即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事件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应该学习科学思维,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完善笔记,理清知识脉络。设计意图回顾、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作用,学习科学思维,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6. 板书设计7.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高三-思想政治-逻辑与思维-卜玖玲-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习题包1.关于思维的形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B有些较高级的动物尽管没有人脑,但也有思维C人之外的动物可以
18、形成思维,但不能离开认识对象D形成思维离不开人脑这一生理基础,但可以离开认识对象答案:A解析: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同时其形成不能离开认识对象,故B、C、D三项表述不正确。2.“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体现了思维的()A.间接性 B.概括性C.抽象性 D.系统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引言存在“由已知经验推测未知事物的情况”,所以体现的是间接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A.间接性 B.灵活性C.概括性 D.敏捷性答案:C解析:本题说明了“灯”的共性,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4.“遥知不是雪
19、,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而是梅。这是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合理性A. B. C. D.答案:C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三个特征。题干中由“暗香”推断出“不是雪,而是梅”是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认识,属于思维的间接性,而这种推测同时也是思维能动性的体现,正确;与题意不符。52022年3月12日上午,某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观看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视频,集体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旨在()A发挥思维对实践的决定作用B发挥思维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发挥实践对思维的积极作用D以科学思维促进实践的发展答案:D解析:A:
20、思维反作用于实践,但不发挥决定作用;B:正确的思维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实践对思维发挥决定作用,但并不一定是积极的;D:通过观看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视频,集体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旨在以科学思维促进实践的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等,如描述选择教学所用党史教育案例的原因)9.教学反思(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10.使用与改进建议(给使用本课教学设计的同行们提出的建议, 包括本课教学评应该注意的问题,本课教学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的设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