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编|选修模块专项练选修模块专项练(一)(建议用时:30分钟)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迁都和汉化措施历来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据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材料二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
2、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材料三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这说明改革者应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指出作者评价的依据。据此,你认为正确的评价改革的方法是什么?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免役法和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全国、贯彻始终的法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令上, 往往
3、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在他秉政期间,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可是在向全国推行时,乡村下户被变法派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待到役钱收入固定下来,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在乡役方面既出免役钱,又服差役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末。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依陕西青苗例钱”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二分,有的收息三分,而且城郭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使得“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大臣孙傅后来对宋钦宗说:“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摘编自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
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分析免役法和青苗法实施的实际效果。(2)据材料归纳免役法和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启示。3(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二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
5、治天皇:18521912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
6、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材料二法之为用,其先后缓急,当视其所遇之时。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愚臣之意,究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环顾诸臣,其老成者既苦于
7、素无学术,其新进者又苦于未经历练。故于奏对之次,颇怀有君无臣之忧。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百日维新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五编|选修模块专项练选修模块专项练(一)1解析:第(1)问,要通过阅读材料,抓住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归纳整理得出其策略;对“品质”的回答要通过对整个材料信息的感悟、推理、提炼,而不能直接抄袭材料。第(2)问,首先要弄清材料的基本评价是什么,然后从材料中寻找依据,评价与依据要有逻辑上的关系;由上述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不同评价可知,评价改革的方法应该是多角度、全面辩证的。答案:(1
8、)策略:制造舆论;利用君主权威;凝聚人心。品质:改革决心大;充满改革智慧。(2)依据:材料二,改革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材料三,改革导致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方法:全面、多角度、一分为二、历史地看问题。2(1)动机:富国强兵;保护农民利益。实际效果: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共同问题:强行摊派;失信于民。启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3解析:(1)根据材料一“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
9、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观念转变、国际视野、改革力量、内外条件进行分析概括。(2)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经济、军事、文化措施进行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日本近代化与保留军国主义进行正反面分析阐述。答案:(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2)方面: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
10、)。4解析:(1)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可得出,政府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诸多方面”可得出,顺应了甲午战争后,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也顺应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2)根据材料二“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可知,变法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根据材料二“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可知,措施方面以新奇为用,操作性不强;根据材料二“环顾诸臣,其老成者既苦于素无学术,其新进者又苦于未经历练”可知,变法缺乏有用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和部分上层,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答案:(1)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国人救亡图存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原因:戊戌变法急于求成;实施的措施操作性不强;变法缺乏有用人才;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任意三点)